体贴的设施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早听朋友说在欧洲总能看到残疾人没人照顾也能自己在城市中穿行,关键在于公共设施非常完善,处处为残疾人带来方便。反观国内,街上很少见到残疾人活动,中国残疾人群庞大,但公共设施的不完善,令他们出行不易。
之前不太注意这些,可是自从年前做了阑尾手术,突然发现光是公共交通中就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手术在小腹,虽然不是什么大手术,可是任何运动都要腹部的肌肉受力,那段时间最不喜欢爬楼梯,可地铁楼梯都那么长,少有上下扶梯,有的站只有上梯或者下梯,而一些建设较早或者人流较少的地铁站,根本就没有扶梯。每次看到长长的一段楼梯,我都得鼓足勇气慢慢地上下,还得贴着边,恐怕被人碰着。有热心女孩问我是否需要帮忙,我想我需要的是扶梯的帮忙。在青岛,出了动车的候车室直接就是动车站台,火车车厢的台阶齐着站台边缘。北京就不同了,就算动车也得走下站台,进地下通道,顺着斜坡向上再走出火车站,想想坐火车出行的人谁不是大包小包的一堆行李。出了火车站进地铁站也是麻烦多多,进地铁又碰上安检,往日的安检平台都在低处,旅客稍一用力就可将行李放在上面,费不了多少力,可如今安检的平台升至齐腰高度,旅客要克服好大的重力做功才能过关。
要说北京的交通网络在全国应该是最发达的了,可是看看每天路上的长龙,地铁里被挤成照片的乘客,总觉得高峰的时段像“春运”。希望依然在建的地铁线路增加运力的同时,是不是也该关心一下与之配套的设施的改进。(文 / 张若苏) 民生体贴设施
上一篇:
棉农在2008年减收了
下一篇:
农业村的水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