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末寅初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老先生是一个极有学问和典故、又极潇洒的人,有两个前妻,现在孤身一人。炒股、打网球、看演唱会、看画展,自在逍遥。我以前忝列为他同事的时候,最爱和他聊天。有一次晚饭我们一人一勺大锅菜,一个馒头,就着他的学问和典故居然吃了差不多两个小时。
后来分开了,老先生是退休,我是另谋他职。最近又有机会碰在了一起,3天时间,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和他聊天,吃饭时候也一直和他挨着坐。有一天晚上,大家一起吃饭,吃着吃着就有人提议唱,就在饭桌上,跟连队拉歌似的,从当下的流行歌一直怀旧地唱到上世纪30年代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老先生的父亲在世的时候,据说是中国二胡界第一把金交椅。他本人也曾当过歌舞团团长,虽然专业不是唱,但一唱起来就不同凡响。他唱的是京韵大鼓《丑末寅初》,也不知道他的调准不准,但是那咿咿呀呀的韵致,还有那种旁若无人的陶醉,还是让我再一次对他产生了敬慕之心:家庭出身决定品位呀,我还觉得自己唱了一首《水手》就很怀旧了呢。
其实桌上30岁左右的人居多,还有几个二十郎当岁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要求老先生再来一段。这回老先生来了一段短的,是昆曲《西厢记》里的几句。
别人接着唱的时候,老先生又教了我一些知识:丑末寅初比我每天早起上班的时间要略早一些;昆曲唱的调是古曲,词是古词,都是元明时代的玩意儿;京韵大鼓是民间的东西,但曲调悠扬与京剧类似,都是可以通古的。
回家之后老先生的咿咿呀呀还在耳边绕,于是上网搜,先搜歌词,果然了不得,把各类人等早晨起来的情况都写得很好,很传神也很优美。你比如写书生的那几句:“念书的学生走出了大门外,我只见他,头戴着方巾,身穿着蓝衫,腰系丝绦,足下登着云履,怀里抱着书包,一步三摇,脚步儿仓皇,他是走进了书房。”难怪有人提议要把这词作为学生们的教材。
搜出来的音频是骆玉笙的。骆玉笙的唱真是不得了的,特别是到了牧童那里,那个“自在逍遥”的“遥”字,那个咏呀,简直就是缕缕不绝,真的,让我这不懂行的人都觉得陶醉得不得了。
我把这音频装到MP3里,第二天一大早上了公车我就开始听,但遗憾的是,听到渔翁“驾起了小航,飘飘摇摇晃里晃当”我就听不见了,睡着了。醒来时,《丑末寅初》正从头刚开始,想到还要给妻儿“奉上那一份钱粮”,不禁生起老先生的气来。我睡过站了。■、 丑末寅初西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