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和卡佛

作者:苗炜

​小二和卡佛0( 喜爱美国作家卡佛作品的中国“小二” )

<p "="">上大学的时候,小二喜欢去听音乐会,询问同去的音乐学院的女生:“你看我这声音条件,能学声乐吗?”女生回答:“好好练几年,能上师范类的音乐系。”研究生毕业,他在成都工作,闲来打听声乐课的教师价钱,每周上一次课的话,所有的工资也就都交给老师了。1988年他去美国接着念博士,在那边工作,参加了一个华人合唱团,唱男高音,排练《半个月亮爬上来》、《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每年交100美元的团费,请指挥、请钢琴伴奏,张罗着演出,“我们演出租场地,有人捐钱,有人去到中国餐馆、牙科诊所拉赞助,还要拉朋友来听我们唱歌”。2006年他回到上海,加入一家台资企业,担任研发部门的主管,他发起了一个合唱团,号召各个部门的年轻人来参加。公司在浦东的工业园区,20多个职员下午16点排练1小时,到17点下班坐班车回家,他们唱:“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小二不喜欢流行歌曲,一想到唱歌就总得4个声部,排练3个月,在一次公司内部的演出之后,这个合唱团无疾而终。

“现在的年轻人都很好强,上班努力工作,下班之后还要学习,参加各种培训,在上海这样的地方,想买一套房子结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他们都受过很好的教育,但生活的挣扎对每个人来说都大同小异,他们或许根本就没心情唱歌,可能还觉得我这个老头儿怪怪的。我是1978年上的大学,1988年就到美国去了,有时候我觉得我们那帮去美国的人,就像到那里建立了一块文化保留地,没有跟着中国这20年快速发展,所以还保持着80年代的一些特点,喜欢文学,喜欢和艺术有关的东西。”小二在公司里会有另外的称谓,网络上用的名字是小二,他不到50岁,因为打羽毛球、打篮球、骑车上下班显得更年轻些。他去台湾出差,看着同事们加班到晚上10点,忍不住问:“你说你们这么辛苦,可你们对人类文明有什么贡献?”他的专业是电机,服务的这家台资企业给这个世界提供各种各样的电源,但小二觉得,能用风力、太阳能发电才算是对人类文明有贡献。他向陌生人介绍自己的时候说是“工程师”,再多说一句就有些自嘲——“就是整天拿个烙铁做电路”,他说这份工作的好处是能维持自己富足的生活。

公司里没人和他谈论人类文明,也没人知道他还写诗写小说:“我1985年分配到成都工作,就和李亚伟、万夏那些莽汉派诗人认识了,那时候开始写诗,不过写诗是个辛苦活儿,写了20多年,自己满意的诗也就20首。在美国我开始写小说,我都40多岁了,忽然有了灵感,我想写的是一帮中年人,他们对失业的恐惧,其实他们什么都有了,又害怕失去,他们到美国来,然后被生活拖着向前走,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

他的作品在“红墙论坛”和“文心社”上都可以找到,其中一首诗叫“自画像”,分成两段,第一段写于1987年:“带着未泯的童心/抓各色彩笔/随意地写人生。”第二段写于1999年:“10年前的那幅画像/已被妻女们涂改得面目全非/异国画布上的我/陌生地看着自己。”

在美国的十来年,小二一直保持着看小说的习惯,起初是邮购,然后在当当网上买书,那些书漂洋过海,两个月后到达他在美国的家,他看莫言、苏童、余华、格非、韩东、朱文,他像个文学青年一样回母校清华大学拜访在那里当教授的格非,格非说,《红楼梦》和《金瓶梅》最好看,于是小二再次捧着《红楼梦》看,依旧看不下去。格非和小二还聊起雷蒙德·卡佛,“卡佛的小说,词汇量不大,你们学工科的人写小说,不能像文科生那样讲究用词,多看看卡佛的小说有帮助”。

​小二和卡佛1( 美国作家卡佛在中国有了“粉丝”博客 )

那时候小二已经看过了卡佛的很多小说,还翻译了他的《论创作》。他说,他的许多看法和卡佛很相近,许多长篇小说他读不下去,卡佛则说,“我对长篇叙事小说失去了兴趣。在一段时间里,别说是写,就连读完一篇都觉得费劲”。小二和别人讨论自己的小说,会搬出卡佛的话,“这个世界上才华有得是,但一个能持久的作家必须有自己独到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并能对所观察到的事物加以艺术地叙述”。小二家庭幸福,妻子和两个女儿在美国400平方米的大房子里住着,院子里有游泳池,可他同意卡佛所说的:“尽自己最大能力写出来的作品,以及因写它而得到的满足感。是我们唯一能够带进棺材里的东西。”

他从网上旧书店里淘到一本卡佛小说的中译本《你在圣·弗兰西斯科做什么》,花城出版社1992年的版本,定价6.6元,现在涨了20倍,小二说:“我花了150块钱买来的,总得看看,结果第一篇《他们不是你丈夫》的第一段就翻错了,‘顺便看看能不能定点儿货’,应该是‘能不能蹭一点白食’。还有《真跑了那么多英里》,里面主要是一些关于汽车的词不准确,备用胎,千斤顶还有和破产有关的词,卡佛写小说用词很简单,但他用了很多俚语。”

​小二和卡佛2( 煎蛋网 煎蛋”是一个专门翻译 Digg 妙文的 Blog。和 Digg 一样,它 的特点是短小、新奇、有趣、好 玩。这个 Blog 群体的发起人叫 Sein,他的正职是做城市规划。 Sein 自称英语不算太好,大学 时没过六级,考研勉强及格,但 他很喜欢 Digg,那是一个 Geek 的聚集地,有很多好玩的东西。 “煎蛋”一共有 10 多个编辑,他 们每天浏览 Digg 的内容,首页 上有趣的内容当天就会翻译过 来。Sein 说,“煎蛋”的编辑都 有点收藏癖,看着有趣的内容一 天天增多是很欣慰的事。图为 “煎蛋”团队成员,左起 :maoz, steen,阳光和阿企 )

小二最早动翻译的念头来自一个长篇小说,澳大利亚作家安德鲁·林赛(Andrew Lindsay)的《面包师的狂欢节》(The Breadmaker's Carnival),“我看了那小说非常喜欢,写的是一个镇子上的面包师,错把迷幻药放到面包里了,结果小镇上的人全都特有表现欲,里面有个瘸子,发明了独腿舞。这小说让我明白,人生在世,先是吃喝,是男女之情,然后有宗教上的愿望,这是跟着别人走,最后还会有自己的表现欲。我当时已经约好了一个朋友合伙翻译,不过我们没有推动力,400页小说,我们不想折腾一年也没人理。短篇小说一天翻一点,10多天就能翻译出来一篇”。

小二搜集了卡佛所有的作品集、评论、传记和中译本,他先选择那些没人翻过的篇章,也重翻那些已成经典的作品,比如《离城这么近有这么多水泊》,“这小说的题目就特别难翻,So much water so close to home,so close to home是一句常用的感叹,比如街上看到一个车祸或火灾,大家说So close home,好像是灾难离我们很近的意思,我们还会说一句俗语,So much Water let the fish to turn,意思是有回旋余地,我和一些朋友一直在商量怎么翻译这个名字”。

其实,小二还喜欢美国作家欧茨(Joyce Carol Oates),还有丹尼斯·勒汉(Dennis Lehane),《神秘河》的作者,外表写的是侦探小说,小二喜欢他的原因之一是“词汇量大,写通俗小说,还要我经常查词典”,但现在他只想把卡佛的小说翻译好,“其实卡佛的小说很多都和他的生活有关,他18岁就结婚,老婆17岁,当女招待、推销员,所以他描绘最生动的是底层的生活。我看了他的许多传记和评论,这对我的翻译有帮助。我总把卡佛的小说先看上好几遍,直到感觉所有的人物在我眼前都动来动去,可惜我的中文不太好,他说什么,他的情绪我都清清楚楚,但我很难找到中文中那些口语化的词和它对应起来。这是我的困难。我一年翻译10多篇,再花两年,能把他30来个最好小说都翻译出来,如果能出书我会非常高兴,现在有朋友看了我的翻译,说看卡佛的调子就是小二的调调,这已经让我很满足了”。

网上能找到一个叫“寻找雷蒙德·卡佛”的博客,博客主人叫“3rdcolour”,家在兰州,职业是公务员,他说:“开始只是喜欢卡佛的小说,可网上就那几篇,其他都找不到,就想建个博客看有没有相同的爱好者,大家一起来找,或者看能不能自己做点翻译的工作,结果在博客上认识了小二。”小二翻译好一篇卡佛的作品,就给“3rdcolour”寄过去,后者发布在博客上,于是“寻找雷蒙德·卡佛”成了小二的一个重要阵地。另一个阵地是豆瓣上的卡佛小组。小二说:“那个博客现在的访问量也不到2万,但我觉得能在上面认识一两个朋友就很满足。豆瓣那个卡佛小组,我刚上去的时候只有3个人,后来有50人,100人,现在到了180人,我就很高兴,我想我得赶快翻译赶快发上去,要不然人都跑掉了。”

小二在网上知道了用“电驴”可以下载到原文的卡佛作品,但也会把那些网上找不到的书,用扫描笔一行行地扫到电脑上。不过,这个“海归”有很强的法律概念,贴上去英文原文的时候总强调,10天之内就会撤下来。老婆有时候不明白他如此折腾个什么劲,小二说:“这不是畅销书,我又不用靠这个养家吃饭,我这么大岁数剩下的时间做点我喜欢的事,能有一两个人鼓励我就很高兴了。”

两年多来,小二从翻译中得到的收入是1块钱,来自一本叫《DDF》的杂志,不定期发行,每期页数为50~80页,封面和内文是打印机打印的,手工装订。征稿内容包括小说、诗、批评、翻译、访谈。稿费按篇目计算,不论长短,每篇1元。作者可获赠当期刊物一本。《差事》最初发表在1987年6月的《纽约客》上,这是卡佛平生所写的最后一篇小说,写的是他的文学偶像契诃夫的死亡。现在小二正在翻译卡佛早期的一篇小说,叫《哈利之死》,“很像爱伦·坡的小说,他用很冷的笔调写,自己的朋友哈利死了,他怎么搞到了哈利的女朋友,然后哈利的女朋友也死了,他怎么搞到了哈利的游艇,你一猜就能猜出来叙事者就是凶手”。

2008年,小二在美国参加的那个合唱团要来上海和北京演出,这让他很是兴奋:“我们唱歌要有人听,写字要有人看,这大概就是表现欲吧。”

“海归”小二,高管小二,都是一个成功者的形象。他也是理财的好手,“我住在达拉斯,买了几个10万美元的公寓,出租。我的一个女房客,带着4个女儿,每个女儿都有一个姓,她现在的男朋友是加拿大人,在加拿大还有自己的3个女儿,男的每个月挣2000多美元,女的也挣2000美元。每个月的房租给我一张支票,过两天也许就给我打电话说,对不起他们自己花冒了,银行里可能就剩下900美元了。房子10万美元,月租1000美元,一年就1万多美元,10年就可以买房子。可银行不会借钱给他们买房子,他们是刚浮到水面上的人,没被生活呛死,可他们每天还要抽烟、喝酒、派对,每天把账单对付过去就好了。我跟这些人喝酒、看橄榄球、赌球,有时候我觉得他们就是卡佛小说里的人物”。

卡佛专写一些不成功的人的故事,也遭到美国右翼评论家的批评,说他没有给美国涂脂抹粉,说他不够乐观,卡佛自己说:“但这些人的经历和那些成功者的一样有价值。我把失业、经济和婚姻上的问题当成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人们总在担心他们的房租,孩子,以及家庭生活上的问题,这才是最本质的东西,是80%,90%,或上帝才知道具体比例的生活。” 文学小说卡佛小二和卡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