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改革第二波:外资并购城市商业银行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周一凡

中国银行业改革第二波:外资并购城市商业银行0( 2006年11月,花旗投资集团与广东发展银行签署股权重组协议 )

外资的还是政府的城市商业银行

此次入股重庆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重商行”),是一直活跃在中国并购市场上的凯雷集团首次涉足中国银行业。此前凯雷曾一度加入花旗集团牵头收购广东发展银行大部分股权的财团,但因为该收购谈判旷日持久,凯雷最终退出。

与中国其他城市银行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一样,在为当地项目提供融资方面,重庆市商业银行发挥着重要作用。重庆市政府是该银行的最大股东。这一次是重庆市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重庆渝富”)向凯雷集团、大新银行分别转让7.99%、17%的股份,大新银行所持股份必须锁定3年。至此,大新银行将暂时取代重庆渝富,成为重商行的单一大股东,但重庆渝富并不愿意轻易放弃第一股东的位置。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重庆渝富将在此交易后,从重商行现有股东中收购股份,使最终所持股份达到20%,从而继续保持第一大股东的位置。

目前,重庆市政府独资企业重庆地产集团、水务集团、重庆城市建设投资公司、重庆水利集团等均为重商行的股东,分别持有6.35%到8%不等的股份。

重庆市商业银行曾经因为高企的不良贷款受到央行多次发出的“黄牌”警告。2005年初,渝富公司再次等值收购重商行21亿元不良资产,不良资产处置后约回收9亿元,剩余的12亿元缺口由渝富公司承担。

根据转让协议,此次交易每股转让价为2.02元,以重商行2005年每股净资产1.17元计算,此次交易市净率为1.73倍,市盈率为32倍。

“这次重组中,最大的新闻点其实就是两个全国第一。”签字仪式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说。与国家通过中央汇金公司重组建行、工行和中行一样,重庆市政府通过渝富公司重组了市商业银行。“这在全国省级政府中是首创。”黄奇帆说。重商行对境外投资者的股份转让价是每股2.02元。“作为国内第十家成功引入外资的城市商业银行,这是目前第一高价,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黄奇帆强调。

“这并不意味着大新银行和凯雷就吃了亏,绝对物超所值。”黄奇帆认为,大新银行和凯雷当然不会做赔本买卖,这一价格是基于他们对重商行效益和前景的判断。重商行的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9月,已实现净利润3.69亿元,以重商行20亿股本计算,此次交易的市盈率不过11倍。而黄奇帆曾透露,重商行2006年的净利润可能达到5亿元。以此计算市盈率仅为8倍。此外,由于香港中小型银行规模和实力有限,尚无法在内地申请注册子银行,因此入股内地中小型银行则成了唯一的可选项。香港大福证券也认为短期来说,这次的收购对大新银行贡献有限。然而,与重商行结盟,则为大新在大重庆区带来不少零售银行及中小企业业务的商机。另外,这次大新的合作伙伴凯雷集团,在全球的金融市场均有不少成功的投资经验,相信大新也能从中得益不浅。

黄奇帆表示,重商行赴港上市的时间大约在2007年上半年左右,力争每股发行价格能达到三四港元。目前,重商行已聘请雷曼兄弟、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和索通律师事务所等担任其上市顾问。“重商行一定是重庆整体国资企业改革的样本或者是先锋。所以重庆市对于重商行上市的期望较高。”一家外资中介机构的人士说。

评级服务机构穆迪(Moody's)在一份针对重庆市商业银行的研究分析中称:“当地政府积极参与了该银行的运作,例如,任命管理层关键职位等。”但该机构认为“与当地政府如此密切的关系可能会带来商机,而从另一方面来讲,也可能会影响到该银行的商业运作”。重庆是中国西部最大城市,工业比重较大,且多为国有企业。

因此有观察家就指出,在区域性商业银行中通常当地政府就是该银行最大的股东,关系贷款、人情贷款、与国有企业政绩工程关系紧密,以及不完全按照市场规则办事等各种各样的“特色”问题往往更为严重,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否就真能改善这些根子里面的问题?

如何定位城市商业银行

与往年针对国有大型银行的并购不同,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一股外资银行并购中国中小型商业银行的“暗潮”涌动:11月下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集团有限公司(澳新银行)与上海农村商业银行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表示将出资2.52亿美元收购上海农商行19.9%的股份;11月中旬,花旗投资集团牵头国内外投资者团队,与广东发展银行签署了股权重组协议;8月下旬,杭州市商业银行向亚洲开发银行定向增发近5%股份,加上一年前向澳大利亚联邦银行集团出售的19.92%的股份,杭州市商业银行成为国内外资股份比例最高的商业银行之一;7月份,荷兰合作银行参股杭州联合农村合作银行10%股份……

而另一个大背景是,按照银行业监管部门要求,2007年1月1日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必须达8%,否则将限制业务发展和市场扩张。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多次向一些资本充足率低、资产质量差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出退市准备的警示。

我国118家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包袱较重和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目前的总体资本充足率比较低。按照2006年第二季度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估计,如果要保证资本充足率在2006年底达到8%,又要补足巨额的坏账准备金,资金缺口高达1500亿元。引进外资激活这些城市商业银行,是整体上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最好办法。

外资银行看好的国内城市商业银行,不一定在财务上表现良好,但其网络和客户基础对于急于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金融机构,却颇具吸引力。这种吸引力还将通过中小商业银行优良的资产进一步“放大”。在一些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相当快,有着不错的盈利能力及资产质量。实际上,以目前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形势,外资进入中国最便宜、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入股中小型银行。国内商业银行具有相当的网络能力和广泛的网络布局。

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就认为,虽然到目前为止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已经告一段落,但外资银行在中小型银行入股和并购,下一阶段会有更大规模的发展,这将对中国银行业格局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更引人关注的是,这些城市商业银行正在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帮助下展开跨区经营新蓝图,朱民表示:“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以及向省一级银行发展趋势凸显。”

实际上,外资到底能使中资银行的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有多大程度的改进,目前还难下定论。况且,海外金融机构入股城市商业银行是因为看到了中国这块广阔的市场,为了以较低的成本取得较大的权益,并有助于其在中国进行业务拓展。有相当一部分外资进入中国,主要目的是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这种利益追逐行为常常表现为短期投机倾向,而不是双方互利的战略合作,这种投资对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是远虑。实际上,国际银行界不缺乏引入国外战略投资者银行业绩反而下降的先例。新桥投资于1999年年底收购了韩国饱受不良资产之苦的韩国第一银行,在收购后的第一年,韩国第一银行就由亏损10亿美元转为盈利2.31亿美元,可是在接下来的3年里,韩国第一银行的赢利却连续大幅下跌。

现在城市商业银行定位清一色是“中小企业,零售银行”,又陷入了同质化的泥潭。城市商业银行要在市场相对狭窄和国内外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大力打造自身的特色。因此对于118家城市商业银行而言,除了少数可能发展成区域性大银行外,大多数应定位于特色银行或社区银行。 改革银行银行业城市商业银行商业银行黄奇帆重庆银行中国资本充足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