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人的改革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股市惯常的冬季攻势推迟到春节之后启动,即便如此,新春攻势也在“爆炒”新股和基金“88魔咒”中很快哑火。除去宏观基本面、互联网金融、O2O等多因素侵蚀着传统产业利润,注册制改革缓慢迟滞,新股发行新规不能取信于民才是股市难聚人气的主要原因。

新三板一天扩板266只股票,引来上千亿资金竞逐。依照新规定,这里挂牌的公司,达到股票上市条件的,可以直接向证券交易所申请上市交易,也就是说,新三板转板将无需证监会审核,合规即可登陆沪深市场。按理说,错过了互联网三门户,错过了腾讯和百度,未来新兴行业中的翘楚们还可能在新三板中孕育,给国内投资者分享他们创业的机会。但严格的投资者准入条件出台,绝大多数投资者被吃了闭门羹。参加新三板的门槛,非但没有因为注册制改革的风向而降低,反而由原来规定的300万元调整为500万元。拒绝散户的理由,堂而皇之的是这里本是培育和发展专业化的机构投资人,优化场外市场的投资者结构的场所。理由看似顺理成章,却和培养投资者自主投资、自承风险的注册制改革理念背道而驰。于是乎,继VC、PE后新三板再次成为富人的乐园。A股中颇有超级大户潜入其间,静待“乌鸡变凤凰”的机会。富人们从此有了一个公开、透明的待上市场所。可天不遂人愿,新三板只热闹一时,就冷清下来。

为富人锦上添花的制度设计还延续到了新股发行改革。第一批发行的48只新股中,众信旅游最牛,上市后即10个涨停,以至于被证监会停牌核查。以2月19日79.29元收盘价计算,其股价较23.15元发行价涨幅已高达242.50%。细心的投资者在网下配售名单中发现了4名“牛散”,获利从500万元到1900万元不等。“牛散”出现在过去只有机构才有资格的网下配售中,也是新股改革新规中的一项突破。可惜的是,这也是有门槛的,首批新股的主承销商都要求个人投资者的网下发行最低申购量,基本都在百万股以上,意味着没有千万资金级别的自有资金,根本得不到入场券。这也直接导致了两个颇不对称的中签比例:网下申购15.64%,网上申购中签率仅为1.83%。并且网下配售无需拥有股票,只有账面资金即可,网上却需1万元的股票市值,对应1000新股的申购。

在新股发行改革中,存在很多似是而非的做法。机构的专业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强,美国、我国香港等资本市场网下配售比例基本都在90%左右。但在A股市场,新股发行,尤其新股重启阶段的“打新”从来是稳赚不赔的生意,何况这次新股改革,新股定价“就低不就高”,将高价申购的机构排除在外,人为压低了IPO价格,给一、二级市场留出更大空间。本轮48只新股网下最终配售占发行总股份比例的平均值为38%,而2012年149只新股为27%。制度框架上,证监会似乎顺应了民意,给个人投资者以机构同等的权利,实则是给富人赋权。实施过程中,发行机构把更多的筹码留给了“自己人”,赤裸裸掠夺散户机会的意图更暴露无遗。这已经是新股发行第四次改革,真不知这是勇于试错,还是拖延战术,以达到永不实行注册制,利益集团永远有机会分羹。

没有了作为金字塔基座的散户参与,股市的“伪市场化”改革注定不成功。只不过这次改革如此快被散户看穿,也算破了纪录。 改革有钱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