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大选:中左翼阵营因何崛起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邹珊)
( 1月22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妻子及两个儿子在耶路撒冷参加议会选举投票 )
1月22日,在以色列提前举行的第19届议会选举中,由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与极右翼政党“我们的家园以色列”组成的竞选联盟在120席的议会中赢得31席,将被授权组阁。根据早前民调,内塔尼亚胡与利库德集团的获胜是势在必得,毫无悬念。出乎意料的是,他并没能如预期一般大获全胜。虽然其执政联盟在所有政党中收获席位最多,但较之上届议会已大幅缩水11席。若与开展竞选活动以来的多次民调结果相比,这则是最差的一次。此次选举的另一出其不意之处在于中左翼政党的异军突起。其中,世俗中间派政党“未来党”赢得了19席,一跃成为议会第二大党;而左翼大党工党也赢得了17个席位,名列第三。部分以色列媒体将首次参加议会选举的“未来党”视作此次选举的最大赢家。利库德集团竞选顾问说:“我们先前预计会流失一些选票给拉皮德,不过没到这种程度。”胜选后,内塔尼亚胡表示,在自己的五大组阁原则中,“防止伊朗拥有核武器”一条最为重要,是新任期的首要任务。而“未来党”首领拉皮德却在选举中大打内政牌。他提出了包括政府系统改革、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扶持小企业带动经济发展以及为增加住房补贴等一系列竞选纲领。而在分析人士看来,这正是该党派成为政坛“黑马”的主要原因。“这是以色列历史上的第一次内政议题为上的议会选举。‘战争与和平’议题已退居其后。”哈佛大学高级中东研究员弗莱里奇(Charles Freilich)告诉本刊,“以色列近期较为安全的局势使民众将注意力转向了生活质量,而巴以关系上的任何进展不再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以色列巴伊兰大学BESA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阿薇弗(Efrat Aviv)也告诉本刊:“以色列民众已经厌倦了所谓的国土安全政策,与其与伊朗‘硬碰硬’,不如安下心来好好过日子。在物价飞涨的今天,他们关心的是住房、子女教育等现实问题,所以他们选择了一个关注中产阶级利益的新兴政党,希望它能够改变社会现状。”
近年来,以色列政坛一直由右翼力量主宰。而这一次,中左翼与右翼在议会中所占席位比例几乎为1∶1。平分秋色的局面使议会在力量分布上出现了一道裂痕,在部分观察家眼中,以色列通过此次大选走上了“两极分化”的道路。
然而,在以色列海法大学政治学教授伊沙(Yael Yishai)看来,右翼政党的救世主姿态在民众眼中的确已经失色不少,但这只能说明他们在极端主义面前选择了退避,并正在尝试向身份模糊的中间立场靠拢而已,并不存在明确的“分裂”。阿薇弗也进一步否认了分裂的观点:“如果问起,以色列民众会告诉你,他们确实支持内塔尼亚胡,希望看到他做总理,但既然他赢定了,那么不妨给其他党派投些票。此外,旧时以色列人根据地域划分或家族传统来选择投票对象的习惯已经消失,这使得新政党有了更多的机会。但这些并不能说明投票者变成了立场鲜明的‘左翼支持者’。”
至此,包括内塔尼亚胡领导的联盟在内的右翼政党一共只获得了62个席位,刚刚达到组阁所需的61个席位数。眼下,即使邀请未来党入阁,执政联盟所占席位也超不过半数,这就意味着还需要与其他政党联手。而工党已表示宁当反对党,利库德集团的旧执政伙伴极右翼政党沙斯党或犹太家园党与未来党在观念上又相去甚远,强行组阁则必将影响政府稳定。
同样无法确定的是巴以和平进程和美以两国关系的走向。伊沙告诉本刊:“内塔尼亚胡眼前只剩下了向中间派靠拢这条路。31个席位并不允许他的利库德集团在不与其他党派结盟的情况下组建政府。而议会中的第二大政党又是个典型的中间党派,这将迫使内塔尼亚胡在西岸定居点及巴勒斯坦问题上调整视角。但现在断言新政府将走上温和路线还为时过早,首先,拉皮德本人也不算真正的温和;其次,如果极右宗教政党‘以色列家园’被邀入阁,那么新政府的定位则将继续右倾。在组阁结果出来前,一切都没有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