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僵局:南北苏丹的战争与和平

作者:俞力莎

(文 / 俞力莎)

石油僵局:南北苏丹的战争与和平0( 1月27日,苏丹总统巴希尔出席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非盟会谈,旨在解决有关南苏丹的石油争端问题 )

2月3日晚,苏丹总统巴希尔在对全国发表的电视讲话中强调,目前,苏丹与南苏丹之间紧张关系的氛围,更接近于战争而非和平,因此,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苏丹决不会首先开战,除非南苏丹把战争强加给苏丹。而对南苏丹而言,用鲜血还是金钱为独立埋单,这是一个问题。

未分裂前的苏丹是非洲第三大产油国,日产原油49万桶,但由此带来的丰厚收入基本都流入了控制着炼油厂和石油管道的北方,而非拥有全国80%石油资源的南方。去年7月南苏丹正式宣布独立后,石油收入的分享方案仍然悬而未决。根据2005签署的《全面和平协议》,石油收入一部分回归当地政府,剩下的由南方和北方共同分配。如果石油收入完全划归南方,北方将损失超过1/3的财政收入。

从2011年12月开始,苏丹每天从南苏丹通过其管道出口石油中扣留一定份额作为“过境费”。南苏丹政府也不甘示弱,从今年1月20日开始停止通过苏丹输油管道出口石油。事实上,为摆脱对苏丹的依赖,南苏丹一直计划修建途经乌干达通往肯尼亚拉穆港的输油管道,1月下旬,南苏丹与肯尼亚就此签署了备忘录。“替代管道的建设还需花费几年时间,而且从现实情况看,这并不是明智的选择。”英国达勒姆大学历史系教授贾斯汀·威利斯(Justin Willis)告诉本刊。

1月底,在非洲联盟的调解下,南北苏丹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了石油利益分配谈判。南苏丹要求释放被苏丹海关扣押的3艘油轮,苏丹同意以此为条件,换取南苏丹恢复石油出口,并签署非盟调解人提出的过渡框架协议。但是,南苏丹继而又提出要求苏丹放弃对两国之间存在争议的阿卜耶伊地区和其他5个边界地区的主权,最终促使谈判破裂。

关于谈判破裂的问题,巴希尔指责南苏丹缺乏诚意,意图令苏丹政府在损失石油税收两个月之后陷入垮台困境。巴希尔指出,南方独立前双方达成的协议是,独立后油井归南方,石油设施归北方,而且北方付出了所有石油生产、输送过程中管道、港口等设施的费用,南方理应支付维修、过境、主权和港口费用。

然而,“南北分裂后,苏丹要求将南苏丹石油的过境费从每桶32美元提升至每桶36美元,这两个数字都在市场标准价格的10倍以上”。来自华盛顿“为苏丹发言”支持团体的分析家吉米·穆勒(Jimmy Mulla)告诉本刊:“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喀土穆政府一直没有就推动协议的达成抱合作态度。国际标准就摆在那里。不管是不是过境费,国际上有许多关于石油收入的分配协议。南苏丹政府和非盟协调小组也引用了这些文献作为参考资料。这个问题本该更容易解决,缺乏解决问题的政治意愿成了主要的症结。”

2011年6月,南苏丹正式宣布独立前,巴希尔更已先发制人,称达不成分成协议就不允许南苏丹使用石油管道。威利斯说:“苏丹政府内至少有一些人认为,应当动摇南苏丹的稳定及削弱其实力,以便提升自己在边界和石油问题谈判中的地位。”

1月28日,南苏丹宣布开始全面停止石油生产。苏丹财政预算的45%来自石油产业,多年的战争和美国的贸易禁运,已经重创了苏丹经济。面对着外汇缺乏、通胀率攀升、社会不满情绪滋生以及380亿美元外债的压力,石油收入的损失更令巴希尔政府备受煎熬。但更不能忘记的是,南苏丹财政预算的98%有赖于石油收入,石油生产的长时间中断无异于慢性自杀。由此,2月5日,南苏丹新闻部长本杰明已经对媒体表示,南苏丹已经准备好与苏丹政府于本月9日举行新一轮磋商。 僵局苏丹南北和平战争石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