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懒也在 “拼命” 度日

作者: 〔日〕松原始 曹逸冰(译)

树懒也在 “拼命” 度日0

上大学的时候,我听过一场讲座,主讲人说“大猩猩不会平白无故地乱动”,还说“人一会儿摸摸头发,一会儿换条腿跷一跷,一刻都不消停”。还真是,就在听他说这几句话的几十秒里,我确实是不停地点头、歪头、摸头发。看来人就喜欢动个不停。

猫则不然,静下来的时候就纹丝不动。狗会抬头晃尾,试图向周围传达信息。这可能因为狗是社会性动物,而家猫的祖先是独居的,用不着告诉对方“我现在心情很好”或者“我在认真听你说话”。

不过,世上确实有几乎不动的动物。

树懒也在“拼命”度日

一动不动是树懒生命的主旋律。靠“不动”让人误以为它们不是动物——它们以这种惊人的策略存续至今。此外由于树懒生活在树上,许多动物压根儿没法接近它们。

树懒游起泳来可比走路快多了。南美丛林在雨季时可能会被水淹,在这种情况下,树懒会张开四肢,巧妙地游到另一棵树上。

树懒有三趾和二趾之分,而三趾树懒在“不动”这方面做到了极致。由于它们动得太少,体毛上都长出了苔藓,这一身绿色便成了绝佳的保护色。除了树叶,它们还以自己身上的苔藓为食。

更绝的是,有种飞蛾就喜欢定居在这种苔藓上。树懒大约每周从树上下到地面排泄一次,飞蛾便将卵产在树懒的粪便中,幼虫在粪便中茁壮成长,羽化后飞到空中,转移到树懒身上。飞蛾还会停在树懒身上排便,滋养苔藓,助树懒“一粪之力”。

懒成这样还能好好进食吗?虽然不爱动意味着消耗的能量少,但并不意味着什么也不用吃。除了将能耗降低到极致,还要满足多项高难度条件(如置身气温较高的热带,触手可及的范围内一年到头都有能吃的树叶等),否则就难以维持生命。

猛禽不上天就一动不动

人看到猛禽的时候,往往是它们翱翔天际的时候。猛禽不会在人的近处飞,不过在它们飞行时抬头望去,哪怕离得再远,好歹也能看到一个小黑点。但它们不是一整天都在天上飞,停在枝头的时间也不少。而且在此期间,它们是真的纹丝不动。

猛禽可以展翅滑行,能耗比扇动翅膀飞行低不少。不过猛禽的捕猎成功率比较低。我们虽很难确定它们在野外的觅食量,但鉴于它们经常有囤积食物的行为,所以它们应该很难“每天都打到猎物”。

树懒也在 “拼命” 度日1

我之前有位同事很会寻找静止状态的猛禽。他教我先环视周围的天空,再扫视山坡,寻找白点。因为苍鹰之类的猛禽可能停在树上,把白色的腹部对着你。

可我找到的白点不是反光的树叶,就是透过枝叶的缝隙露出来的天空,最后我终于成功地找到了一只苍鹰。

只见它面朝左停在树枝上,跟雕塑似的一动不动,天知道它在那儿待了多久。我用望远镜盯着它看了十五分钟,肩膀都开始酸痛了。二十分钟过去,它仍是岿然不动。又过了一阵子,它总算动了!头转去了右边。但在接下来的十分钟里又是一动不动。

就在我快失去耐心的时候,苍鹰突然踢了一下树枝,毫无征兆地展开翅膀,以惊人的速度朝我这边滑翔而来。到达我坐着的池塘岸边后,它在大约五米高的半空翻转半圈,折起翅膀,朝水面上的绿翅鸭俯冲而去。

刹那间,鸭子仓皇逃窜,溅起无数水花。苍鹰的第一次攻击以失败告终。它回到空中,再次俯冲,掠过水面。之后的几次尝试都没有成功。一眨眼的工夫,鸭子们就逃进了伸出水面的枯草丛中。苍鹰拍了拍翅膀,升上高空,飞越山脊,扬长而去。

(鹿十三摘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你不在鲨鱼的食谱里》一书,本刊节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