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作者: 翁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一论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清晰的方向。中国式现代化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有着深厚的理论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时代有着明确的实践路径。

理论基石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来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成果的总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物质与精神在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实践中辩证统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变化会带来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改变。同时,正确的思想意识能推动社会进步,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阻碍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精神生产理论表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两种基本形式。物质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人的精神追求无法脱离现实物质条件。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并非单向决定关系,精神发展对社会进步同样关键。马克思说过,“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先进思想文化被群众掌握后能转化为强大物质力量,而落后、错误观念会阻碍社会发展。“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这充分体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必然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就必然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均衡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生命存在涵盖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人民的幸福需要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富足。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物质文明发展是解决我国问题的关键,经济发展是国家强盛、社会进步的根基。精神文明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撑,关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作用,推动 “五个文明” 协调发展,才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至上,这一协调发展是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内在需求。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都离不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新时代我国在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共同富裕取得重要进展。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为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创造了条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通过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有助于超越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存在物质与精神文明不协调问题,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二者协调发展,能够解决这一矛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文明,这一协调发展也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客观基础。

实践路径

在新时代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要深刻理解其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任务和目标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引领文化建设。通过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对失德失范现象的引导,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以法规制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价值引领。

要着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全领域的改进创新和深化拓展。根据时代变化,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载体、方式和方法。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在文化强省等工作中的支撑作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突出文明培育、实践、创建的不同导向,开展文明行为教育,推动基层资源向文明实践阵地汇集,让文明创建惠及群众。还要推动文化赋能乡村产业,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加强网络空间文化培育和道德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协同合作。要从制度和机制层面入手,整合各方资源,鼓励行政单位、企业、科研院校、社会团体等多元力量参与,将精神文明建设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创新宣传引导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各种媒体和宣传阵地,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教育活动,宣传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和先进典型,提高群众的认识度和参与度,形成人人关心支持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和独特优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编辑 文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