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识字教学指导策略

作者: 潘丽影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识字教学指导策略0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在教学中如何基于学习任务群要求,达成识字教学目标呢?教师要深刻理解2022年版课标要求,明确教材编排特点,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适切的语文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笔者以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寻找儿歌中的汉字朋友”教学为例,谈一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指导策略。

一、单元整体设计,学习任务明确

低年级的识字内容主要是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汉字有关,如描写身体部位、行为习惯、家校和社会生活的常用字。教师应基于教材编写特点,以单元主题为统领,确定单元核心任务,整合每课的学习任务并设计子任务。

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集中识字单元,课文以儿歌的形式呈现,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如图1所示:

教师通过整合任务,梳理适合学生学习的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汉字的积累,让学生在完成识字任务的同时,感受汉字的文化魅力。

二、主题归类梳理,识字方法多样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识字内容梳理出适宜的学习主题,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调动多个感官参与到识字学习中。

1.有新意的字族文识字

字族文识字是一种非常有新意的识字方法,它把汉字的构字规律编写成诗文,因字创文,创文识字。如语文园地五中的字族文儿歌,它是围绕含有母体字 “包”,加上不同偏旁衍生出的“包”字家族(见图2)。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记忆,学生借助拼音读通儿歌,发现都含有韵母ɑo,再结合偏旁的表形表意功能引导学生发现字族文的构字规律。

这种识字方法,不仅能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识记含有母体字的一类字,而且能让学生用这样的构字规律举一反三,最大程度地增加识字量,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和读写能力。

2.有理据的字理识字

字理指的是汉字的构造理据。字理识字能加快识字速度,使汉字的识记更牢固更长久。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都是典型的便于学生记忆理解的汉字,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时机渗透字理识字于教学中。

单个汉字的字理可通过观察联想来识记。如《人之初》中“教”的甲骨文字形,好像一位老师拿着小棍去鞭策敲打学生学知识,引导学生明白祖先在造字时暗藏的教育真谛,不仅教会我们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学做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深刻体会祖先的教育理念“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也就应了陶行知先生的“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一连串汉字的字理要比单个汉字的字理更有趣。汉字绝不能简单呆板地一个一个地去教学,要结合汉字纵横之间的联系,降低识字的难度,遵循低年级识字规律。如《动物儿歌》中出现的动物有蜻蜓、蚂蚁、蜘蛛等,这些汉字都带有虫字旁,也都是左形右声的字。此时学生发现虫字旁的字大多数与昆虫有关,但一些爱思考的学生可能会产生质疑:“蛇”“蛙”都有虫字旁,可不属于昆虫类。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展知识面。譬如在古代虫泛指所有动物,“老虎叫大虫,蟒蛇叫长虫,凤凰叫羽虫,人叫裸虫”等,还有表示特殊含义的“虹”。现在又被人们比喻成“书虫、网虫……”。教师梳理“虫”字的解读,并总结与“虫”有关的汉字,让学生在以后的识字活动中只要看到带有“虫”的偏旁就能总结出字的相关属性,促进学生深度探究汉字的造字规律,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文化自信。

3.有情趣的看图识字

字画同源,最初的汉字都是从实物图形演变而来,极具画面感。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生动的画面极易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这些汉字时,要把汉字用图画的方式具象化。如教学《古对今》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视频和图片认识生字,理解严寒与酷暑、朝霞与夕阳等词语,感受课文传达给我们的昼夜交替、暑往寒来、四季变化的自然规律和生活的美好。

4.有情境的生活识字

识字的终极目标是运用,所以识字要回归学生的生活。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唤醒识字欲望。如在教学《操场上》一课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联系各项体育活动和课间游戏,深刻理解“打、拔、拍、跳、跑、踢”几个动词。

学生通过自己做一做、演一演的亲身体验,能自主发现构字规律,从而产生识字欲望,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

5.有滋味的游戏识字

游戏识字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中猜字谜是学生喜欢的游戏方式之一。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依据识字内容,设计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猜字谜游戏,迅速点燃学生的兴趣,其记忆和运用汉字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如:多字少一半(夕),两点准时到达北京(凉),八九点钟的太阳(晨)等。

三、重视评价导向,主体方式多元

恰当的评价能使教学活动事半功倍。开展识字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习任务群要求,明确单元和课时目标,制订科学的评价标准。教师应从识字方法、语言运用等方面,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多角度、多元化评价,践行“教—学—评”一体化,将教师的单向输出,变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识字教学的评价还要在评价内容、评价方式上呈现出多样化,同时要体现出评价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如在学习活动开始时,对学生字词的发音情况进行初评;在实施多种方法识字时,可进行生生、师生之间互评;还可以用 “你做我猜”“你演我猜”等游戏进行趣味性评价。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寓教于乐。教师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有效的识字活动,实施多元化评价体系,使学生科学、快乐、有效地识字,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作者单位:安徽宿州市砀山师范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唐 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