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开辟阅读教学新路径
作者: 刘小琴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大胆地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大胆地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清事物的本质;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大胆地讲,大胆地问;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社会里去获取知识,扩大眼界,激发创造灵感;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消化所学知识,有时间学他们爱学、干他们爱干的事。
陶行知先生还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我们只有彻底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巴、眼睛、空间和时间,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因此,改变课外阅读现状,让学生真正有效阅读、趣味阅读成为当下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笔者通过探究发现,巧用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力教育思想进行课外阅读教学,能让学生的阅读真正做到有效、保质、融趣。
一、解放儿童的头脑,情境创作——想象无限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与学生共同探讨书本。书中的人物大多是虚构的,环境是假设的,书中的人物形象都被赋予了人类的思想、语言、表情、动作和情感等,但这些都不是作者的天马行空,而是作者依据现实通过大胆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既要让学生分清它与现实生活的不同,又要将自己融入故事情节当中,感受故事情节中的无穷趣味。
如,在指导阅读六年级必读书目《汤姆·索亚历险记》时,可以让学生不拘泥于文字的表面去阅读,注重情境,解放自己的大脑,入情入境,跟随文中的主人公去小岛探险,感受人物内心的矛盾。当主人公汤姆在小岛上和两个伙伴无声告别想要回去看望姨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假如你是汤姆,你离开伙伴回去时会是什么心理,以及回到小镇可能遇见哪些事。”要求学生记录下所思所想,再回味作者是如何构思的。这样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体验当时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和作者的细节描写,这种解放头脑的创作法,得到了学生的喜欢,学生的创作热情日益高涨,课外阅读的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解放儿童的双手,阅读留痕——妙笔生花
陶行知先生指出:“手脑并用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把课外阅读课上成手脑并用的思维课,不失为一件趣事。
1.随读随写,加深印象
在高年级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学生随读随写。如,遇到生词写下来,数量不限,碰到文中一些难懂的词句,可以用笔勾勒出一幅简易的图画。如《雾凇》中的雾凇景象,冰天雪地,表述再丰富都不如一幅图画那么自然易懂。教师可以再进行一个简单的阅读成果小测试,提出问题,让学生用最简短的句子写出来,并相机展示评价,让读后有思、读后有测、读后有评。这样随读随写的教学方式,既让学生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印象,又培养了学生读后积累的好习惯。
2.概括描述,读通读透
概括地表达一段文字或一篇文字,是语言表达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如阅读一本书中的一个章节,让学生试着概括出它的主要内容,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用简短的文字表述。如,学生阅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本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章节概括这本书,读完一个章节便进行简要概括并写下来,在小组里进行表述,其他组员补充。这样的简要概括,能让学生把厚书读薄。因此,动手概括阅读,不仅是课外阅读能力的体现,更能促进学生立意构思习作能力的提高。
3.思维导图,把书读薄
阅读一本书,动手画一画思维导图,把厚书读薄,是读好书的妙招。画好课外阅读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打开思维,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联想,快速地提炼文本情节的中心,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学生阅读《西游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画出思维导图,不限文字形式和图形模式。学生的思维导图多姿多彩,画面生机盎然。学生对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思维导图,以多样的形式将厚厚的一本书呈现出来,绘声绘色地讲给伙伴听。此时学生的阅读兴趣高涨,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这样动手制作思维导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做好批注,思考留痕
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文字旁做好批注,留下思考痕迹。批注可以是注释,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查阅资料,将注解批注在旁边,这样既能帮助理解,又帮助记忆,还能为下次的阅读扫清障碍。对于文本中的重要内容或需要再读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做上记号,为今后阅读提供帮助。做好批注,思考留痕,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高度集中,提高阅读效果,更能提高学生分析、评价事物的能力。
三、解放儿童的嘴巴和眼睛,为课外阅读增声添色
研究语文问题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极其敏锐的语感,无论是看书看报,或者听人说话,要一眼就能看出来,一下耳朵就能听出来。这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语言能力。
如在指导阅读六年级课外书《鲁滨逊漂流记》时,教师要让学生注重情节的阅读。如鲁滨逊流落荒岛,上岛后所见、所闻、所感的情节描述,让学生体会鲁滨逊的智慧,以及在逆境中生存的勇敢。之后让学生在小组里讲述最感兴趣的情节,甚至可以添上一些书中没有的画面,让整个探险更具有画面感。又如,指导阅读五年级必读书目《小兵张嘎》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先观看电影《小兵张嘎》。学生在观看电影中先用眼睛认识聪明勇敢的小英雄,之后回到文本,细读书中细节,看作者用文字如何表达聪明果敢的小英雄形象。读完后,教师可将电影中的画面进行截图,让学生根据画面再结合书本中认识的小兵张嘎,用自己的文字创作小剧本。剧本的创作,电影视觉的冲击力,让眼睛、嘴巴完美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陶行知先生说:“在教学中不仅要启迪学生思维,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创造,解放儿童创造力。”教师要立足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进行“创造”阅读,让学生做到真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磨头镇磨头小学)
责任编辑 唐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