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仿写指导教学策略
作者: 贾逢旗《鸟的天堂》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质兼美,层次清晰,表达规范,非常适合学生模仿习作。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要以教材为习作范本,充分发掘教材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的点,并将阅读与习作有机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本表达的秘妙,再进行迁移运用,使学生的表达有迹可循,有法可依。
一、提供词串支架,引导仿写开头
《鸟的天堂》的第1~4自然段主要写了傍晚时分,作者和朋友划船游玩,交代了“鸟的天堂”所处的特定背景,还借助景物描写营造氛围,表达对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也正是这样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多彩广阔而又恬静优美的背景当中。教学这几个自然段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词语“太阳、山坡、红霞、石子路、小船、竹竿、河面”,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以“乡村的黄昏” 为背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段话。学生在教师词串支架的搭建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乡村黄昏时分的美丽景色形象地描写出来。这样指导学生仿写,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环境描写的好处。
二、唤醒生活经验,引导静态仿写
《鸟的天堂》的第5~9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大榕树的静态之美。教学这几个自然段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抓住大榕树的哪些方面来描写的。当学生明白课文是围绕大榕树的位置、形状、大小和色泽等方面描写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鉴赏性阅读。为了强化静态描写的效果,作者运用了寓动于静的技法,如“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以及作者对大榕树的直接赞美“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当学生真正地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校园里的大树,引导学生运用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然后仿照课文中运用静态描写的方法写一写。这样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可以让学生从中习得作者抓住具体事物来抒发情感的方法,促进学生对文本表达的内化。
三、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动态仿写
作者把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象主要以动态描写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画出描写鸟儿热闹欢腾的语句,想一想作者是采用了什么方法把大榕树的热闹景象写精彩、写生动的,从而让学生明白大榕树的生机勃勃是一种静态的美,鸟儿的生机盎然是一种动态的美,这样的动静结合,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之美。课文动态描写的内容也是全文的高潮部分,这部分内容描写得也很生动,但是对没有亲眼见到这些景象的学生来说还是很难感受到那种壮观的场面。因此,教学完这部分内容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在想象中仿写,要求学生至少抓住三种不同鸟儿的特征,运用动态描写的方法写出它们的颜色、大小、叫声、动作和姿态等。学生在想象中,很快与作者形成了共鸣,真正感受到了鸟儿的快乐,也学会了运用动态描写的方法来描写景物。
对于《鸟的天堂》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来说,教师要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感受美,并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形式进行表达,让学生在仿写训练中真正感受到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秘妙,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吴中区藏书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唐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