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 初申申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用多种方法认识“力、尖”等11个生字和日字旁。会写“木、男”等5个字。

2.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猜测字义,能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积累更多的字词,初步提升识字能力。

3.正确朗读课文,体会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

4.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学习汉字文化。

【教学过程】

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本节课安排了6个学习步骤。

一、在观察中初识会意字

1.在本次汉字文化研学旅行中,我们分别在学校、美术馆、农场找到了4个汉字百宝箱,并用图文对照、归类识记、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了很多汉字。让我们打开百宝箱,一起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吧!

2.同学们认识了越来越多的汉字,就能读更多的好书,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要想成为一名识字小能手,我们就要掌握更多的识字方法,积累更多的汉字。今天,老师带大家来到研学之旅的最后一站——森林。让我们一起打开最后一个汉字百宝箱吧!

3.(出示“日、月、明”)想象画面,理解字义。猜测“明”的意思。

4.当太阳和月亮出现时,世界变得明亮起来;在明亮的光线照射下,我们能把景物看得很清楚明白;当太阳落山、月亮升起时,我们将进入梦乡,会说声“明天见”。

5.日月齐照,大放光明。古人和你们一样聪明,他们把“日”“月”合在一起,再把“日”“月”的意思合起来,用这样的方法造出了新的字。其中,“日”作为偏旁,叫作日字旁,作偏旁时要写得小一些。

6.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很多像“明”一样有趣的汉字,它们都藏在课文里。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延续大单元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初步感知会意字的构字规律。】

二、在朗读中寻找会意字

1.听老师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同学们,读了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圈画像“明”这样的汉字。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感受一边读课文,一边寻找像“明”这样的字,整体感知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三、借助方法认识会意字

1.学生交流,猜测字义。

(1)“男”:古时候,在田地里出力气干活的是男子。所以,古人把“田”和“力”的意思合起来,造出了上面“田”、下面“力”的“男”字。男生一起演一演这个动作。给“男”字组词语。

(2)“尖”:借助实物削尖的铅笔,理解“尖”。说一说生活中上小下大形状的物品。复习课文《小小的船》《四季》中的语句。

(3)“尘”:飘在空中的都是很小很小的土,叫“尘土”“灰尘”。

(4)“从”:学生一前一后走路,演一演“从”。一个人在前面走,一个人在后面跟着。后面的人跟着前面的人,就是“从”。读词语“跟从”。

(5)“众、林、森”: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①有三个小朋友在植树。(学生模拟植树情景)三个小朋友在一起植树,代表着团结协作。形容人很多,就叫众多。当很多人一起做一件事情时,展现的力量是非常大的。读一读“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②周围有很多树木。一棵树不能成为林,有“独木不成林”一说。一棵树连着一棵树,才能形成树林。说一说“林”代表什么。

{3}“森”:猜想字义。一片树林连着一片树林,就是森林。

(6)“双”:(学生尝试借助汉字的演变过程来理解“双”字的意思)“双”最开始表示用手抓住两只鸟,后来简化为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双”字,就是“一对”的意思。找一找身上藏着的“双”字。仔细看一看“双”字,说一说发现。

2.(出示“尖、尘、从、众、双、林、森”)整体观察这些汉字,说一说发现。

汉字就如同我们一样,要讲究谦让,笔画之间会穿插避让,所以组合以后会发生变化。

3.今天认识的新朋友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组合起来的,又把几个汉字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新的意思,这些新字就是会意字。这也是最后一个百宝箱里的识字新招“会意字识字法”。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生能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为成为“识字小能手”做铺垫。】

四、在游戏中复现会意字

1.(老师准备好装有汉字小卡片的信封)同桌合作玩拼字游戏,先选择两个或三个字拼成汉字,再试着把它们按照结构分类。请两组同桌到黑板上完成。

2.师生合作读课文,教师读“日”“月”,学生读“明”,后4行师生一起读。

3.师生一边读一边打节拍,注意朗读的节奏要轻快。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学生复习巩固本课的会意字,在此基础上能更加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五、在游戏中拓展会意字

1.学生拿出任务单,猜一猜汉字的字音和字义(泪、休、歪、炎、吠、掰)。

2.仿照课文编儿歌。

3.你们都是识字小能手,不仅猜出了字义,还创编了小儿歌。

【设计意图:游戏帮助学生拓展了生活中的会意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进一步探寻规律的欲望。】

六、在书写中感受会意字

1.学写“木”字。

(1)学生仔细观察“木”字,相互交流把字写规范、写美观的方法。

(2)教师示范书写“木”字,边写边念儿歌(横微斜竖要直,撇有尖捺有脚,撇捺拉长要舒展)。

2.用“三看法”学写“林”字。

(1)一看结构抓特点:观察“林”的结构,找出两个“木”字的不同。

二看笔画找位置:提醒关键笔画。“林”字左边的“木”很谦让,它把长长的捺变成了点,留出空间给另一个“木”字。

三看笔顺慢慢写:书空笔顺。

(2)教师示范书写“林”字,边写边提醒。

(3)学生书写生字。

(4)展示、评价、修改。

3.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成功打开了最后一个汉字百宝箱,学习了会意字识字法。课后,同学们可以再找找身边的会意字,把它们或画、或写在研学手册上。看谁找的会意字最有趣,为我们下节课的会意字交流会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汉字的笔画,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加深对汉字文化的理解。】

作业布置:

下课后,让学生主动搜集生活中的会意字,并将其形态和内涵以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在第二课时能用不同方式进行交流,为研学旅行的总结活动做好铺垫,最终实现每个学生都是“识字小能手”的目标。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