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融通:单元作业设计提质增效的关键要点

作者: 周阿敏

整体融通:单元作业设计提质增效的关键要点0

2022年版课标强调“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基于单元内容进行作业整体设计,契合素养导向的时代育人要求。随着作业改革的不断推进,优秀作业案例不断涌现。然而在设计单元作业时,仍存在形式化、概念化和教案化等问题,作业脱离学情、游离教材、偏移目标,呈现出热闹有余而深度不足,需要引起重视。笔者认为应提升单元作业设计的目标意识、情境意识和分层意识,精准定位单元核心作业目标,有效创设单元作业情境,分层分类设计作业,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体悟、听说读写的交流、适切的支架帮扶等,链接真实生活,充分开展实践活动。笔者以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单元为例,探讨单元作业设计提质增效的关键要点。

一、依标循本,精准定位单元作业目标

1.参照整体,遵循课标,瞄准核心作业目标

单元作业设计首先要突显目标意识,明晰单元作业核心目标。教师应参照整体,找准单元目标在语文课程宏观目标体系中的定位。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作业设计,首先应聚焦单元语文要素“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明确单元作业的核心训练点是创造性复述。其次,依循课标相关要求,细化核心训练点。课标在第三学段“阅读与鉴赏”中的要求是“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因此,通过提炼课标的相关表达,抓取“印象最深”“场景、人物、细节”“说出感受”等要点,教师初步将单元教学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单元作业核心目标,即通过充实民间故事场景、细节和人物的内心,说清楚民间故事中印象最深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感受。最后,应充分考虑教材前后知识的关联。前一个单元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教师在设计第三单元作业时应围绕“了解课文内容”这一语文要素,对前一个单元“提高阅读速度”能力训练点继续进行巩固。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学情,了解本班学生的概括能力、复述能力,对单元作业目标进行匹配性调整。基于以上三步,笔者确立了该单元作业核心目标(见表1)。

2.系统设计,长程落实,靶中核心作业目标

在单元作业中,把握民间故事主要内容和创造性地复述两个核心目标应在每一课的具体作业中得到系统性、长程性落实和训练,作业与作业之间应是螺旋式上升的关系,推动学生能力的不断进阶。下面为“创造性复述”目标在《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两课作业中的具体落实。

教学《猎人海力布》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变换角色讲故事的相关作业。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教师细化分解变换角色讲故事的实践要点,从不同路径架设扶手。如从标点符号的角度,指导学生变换角色讲故事,提高转述意识;从人称转换的角度,提醒学生把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从语言表达凝练程度方面,启发学生概括转述人物说的话等。这样的作业充分细化了要求,让学生的有效学习自然顺利进行。教师在作业中巧妙融入方法支架,引导学生细化操作、深化理解、有效习得,学生在类似的作业实践中不仅积累了创造性复述的经验,还习得了方法,经验和方法在不断实践中终将转化为语用素养。

教学《猎人海力布》一课时,为落实“创造性复述”目标,教师还设计了让学生充当小导游的作业。学生化身小导游,首先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故事发生背景,其次研讨海力布化成的石头的地理位置,最后为这块矗立的石头写导游词,而导游词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对这一则民间故事的创造性复述。此项作业三个主要活动都在情境主题中层层展开,指向核心目标。

在以上两项作业的基础上,教学《牛郎织女(一)》时,教师将课后习题嵌入课堂作为共学作业。作业基于课文片段,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找—圈—讲—比”四步支架式作业:“找”描写牛郎和老牛相处的语段,“圈”画认为写得详细生动的语句,“讲”在小组中接龙讲牛郎和老牛的相处故事,“比”谁讲得具体、生动、吸引人。教师用清晰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强化思维路径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成为素养成长型的学习者。同时,通过故事阶梯作业,把简要叙述的内容,如“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说得更具体。故事阶梯作业:第一级台阶是“内容说具体:说说牛郎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第二级台阶是“想象牛郎的语言、动作、神态和老牛的反应:牛郎是怎么给老牛说的,老牛有怎样的反应”;第三级台阶是“把新增内容说连贯并演一演:老牛听后有怎样的反应”。借助故事阶梯,小组合作创编故事,夯实语言训练,促进能力进阶,把民间故事读得长长的。

单元核心作业目标统整下的作业,突破了单篇课文教授、单个知识点练习的局限,实现了单元学习的融通。学生在体系化的作业内容和关联性的进阶任务中,借助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方式,核心能力不断攀升、巩固,最终在单元长程作业中学会语文、会学语文。

二、创设情境,有序设计系列学习任务

1.恰当关联语文生活,整体设计单元情境

课标强调“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也提出“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真实情境、真实世界、真实问题,都在呼吁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重新理解作业,依托学生真实的生活设计和实施作业,将学生的实践置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文学体验和跨学科学习中。

民间故事之所以流传至今,因其有文化传承价值和道德劝诫价值,也具备讲演价值,因此通过口耳相传得以流传至今。在教学民间故事单元时,教师可以依托文体特点,组织学生合作策划、实施民间故事讲、读、演活动。教学中,教师创设单元学习的大情境、大任务,规划单元学习任务。传统文化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被人们所感所知所喜爱。基于这样的社会文化氛围,结合民间故事内容,教师设计“民间故事汇”大情境,引导学生读民间故事、演民间故事,设计“民间故事大王”评价标准,制订民间故事阅读分享会节目单等,整合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维度。教师在活动策划、准备筹办、活动实施全程中,应时刻注意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大任务情境的分解与实施,将之融入到每课作业设计中,分解成一个个“小作业”,助推学生徜徉在民间故事百花园中。

2.细化指导语文活动,开展系列学习任务

在分解和转化学习任务环节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民间故事专场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基于课后习题和单元“交流平台”栏目,确定“民间故事大王评选”和“民间故事阅读交流分享会”两个主要学习活动,并明确三项作业任务,细化分解。作业任务一:做一做“民间故事研究员”,搜集资料,泛读铺垫,把握故事特点,了解民间故事基本特点。作业任务二:当一当“民间故事小评委”,围绕怎样讲民间故事更吸引人,确定“民间故事大王”评选标准。作业任务三:体验“民间故事传承人”,讨论确定民间故事阅读交流分享会的节目单、表演形式,并参与体验等。

“民间故事研究员”“民间故事小评委”“民间故事传承人”作为单元大任务引导下的系列作业,可以从以下六个维度(见图1)促进学生学习,并在每个学习维度下,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丰富的实践活动。

在大情境驱动下,在链接真实生活的学习情境中,在多维度、多形式的作业参与中,学生通过阅读、研讨、绘制、排演、手工、讲演等活动,找准自己的分工,通过具身实践作业触摸语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强调作业指向真实而复杂的问题解决,立足语文学科本位;重视学生的知识准备和运用,珍惜学生的直接经验,及时提供工具支持、支架支持、材料支持甚至学习共同体构建支持,增强学生建构知识和能力的自主性。

三、分层分类,深度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作业面向全体学生,是学生迈向最近发展区的有效支架,因此作业设计应当适合每一个学生,教师应设计基于学情的分层或分类作业。

1.星级作业,套餐组合,激发挑战热情

将不同认知难度的作业进行优化组合,减少作业总量,是设计分层作业的有效路径之一。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设计作业自选套餐,套餐中的作业难度与作业数量成反比,引导学生在选择作业时,乐于挑战高阶作业,从而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跳一跳”。如设计《牛郎织女(一)》一课的分层作业,难度较低的作业以操作性内容为主,难度较高的作业需要学生的思维参与,对学生现有水平有一定的挑战。作业设计应去粗存精,提高质量,激励学生主动挑战,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收获学习的成就感。

2.多元智能,自主选择,激发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应设计分类作业,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完成,可以选择听、说、读、写等不同类型的作业。如一些学生可以选择听民间故事、读民间故事,增强学习兴趣,减轻学业负担。这样对作业进行分类,鼓励学生依托学习发展特长,进行跨学科的拓展。

在单元作业设计时,教师应通盘考虑、全面规划,始终将作业贯串于单元主题学习中,紧扣单元核心目标。在作业实施过程时,教师要注意灵活变通,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明确作业要根据学生学习反馈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优化、调整、删减、补充,让单元作业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助力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中自主进阶。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梅山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