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类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邬文倩跨学科主题类作业能较好地发挥跨学科学习的育人优势,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视野、灵活解决问题,提升实践能力。笔者以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具体谈谈跨学科主题类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确定作业主题,精准定标
跨学科主题类作业的设计可以将单元内容作为探索视角,根据学习目标确定作业主题,制订与单元内容相符的作业目标,使跨学科主题类作业有趣有味,难度适中,既能使学生乐意去完成,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人文主题编排了三首古诗、两篇散文、一首现代诗,语言都很美,学生在学习时能感受到文字中流淌出来的美。那么学生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秋天的意蕴丰富多样,教师要打开学生各种感官的通道,秋水、秋风、秋声、秋月、秋色、秋收,都可以用来成为跨学科学习的主题。但离三年级的学生最近、最容易搜集、最方便观察的便是秋叶。枝头之秋叶、空中之飘叶、大地之落叶都具有独特的美育价值,学生在上下学的路上可以触摸到秋叶,在教室里可以欣赏到秋叶,在课外活动时可以观察到秋叶,秋叶取之不尽。教材中的课文使学生对秋天产生了美感,但这只是一种大概的、朦胧的、表象的认知,在教学中教师链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聚焦秋叶,学生很容易就能够体验到秋天的独特意蕴,对秋天的感受就变得真实可感而深刻。作业目标可以制订为:(1)阅读关于秋天的诗歌、散文,感悟秋叶的特征,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句段;(2)观察秋叶的色彩,绘制秋叶的形态,感受生命的交替之美;(3)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教师要设计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跨学科学习主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精准定位,而对作业的难度和深度也要精心考虑,确保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顺利地将课内学习转移到课外学习中。
二、基于真实情境,任务驱动
跨学科主题类作业应注重真实性和实践性。教师要根据作业目标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具有真实情境和实际意义的作业任务,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和实用性,领悟完成作业的乐趣,从而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经过精心考虑,教师设计了以下三个任务。任务一:寻文——摘录书中描写秋叶的语句。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寻找书中描写秋叶的词句,并尝试在阅读课外书籍中,搜集关于秋叶的相关文字资料,运用摘录卡的形式做好资料保存。作业形式:制作摘录卡、配乐朗诵秋天的诗篇,给秋天的古诗配上插图。任务二:探物——在各个场所收集落叶。小组讨论商量探寻的场地,尽可能收集到形态各异的落叶。作业形式:制作叶脉书签、落叶标本、树叶粘贴画等,保存收集到的落叶。任务三:述叶——介绍自己眼中的落叶之美。小组合作,整理搜集到的相关文字资料,交流各自对秋叶的感受。作业形式:写一份图文并茂的日记,将落叶之美展示出来。学生对这个作业中的三个学习任务都非常感兴趣。在完成第一个任务时,学生先是将深深浅浅的各色卡纸精心剪裁成形状各异的“叶子”,然后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和课外资料,圈出喜欢的词句,有的学生还将自己的阅读感悟以批注的形式及时写在书上,最后将描写秋叶的词句工整地誊写到“叶子”摘录卡上。在完成第二个任务时,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结伴去公园、社区、草坪等各种场所寻找收集不同种类的落叶,运用文字描述、拍摄照片、制作叶脉书签、拓印、树叶粘贴画等形式记录收集到的落叶的形状、颜色以及自己的无限创意,以多种方式储存落叶之美。在完成第三个任务时,他们先是小组合作,共同回顾收集、整理、制作落叶的过程,回想这个阶段的经历,列出简单清晰的提纲,整理自己的所思所想;然后分享各自在作品制作中感受最深刻的一段回忆,每个人分享一个点,写一写“记忆中美好的场景”,小组长将成员的精彩故事整理成册,图文并茂,突显故事背后蕴含的成长与收获。
跨学科主题类作业的完成对象是学生,因而在设计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在真实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合作,获得进步。
三、展示作业成果,多元评价
作业的展示和评价是跨学科主题类作业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展示作业,是对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一种肯定和鼓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为反思和改进提供依据。
跨学科主题类作业评价主要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过程性评价从“主动参与”“协作交流”“探究学习”“创新意识”四个方面展开,具体指标为:(1)积极参加每一次的作业活动;(2)能完成小组中自己应承担的任务;(3)在活动中认真倾听他人,主动帮助他人;(4)讨论时能提出核心观点;(5)能结合他人的观点产生更好的想法;(6)能分析问题,设计科学可行的探究方案;(7)能通过自主学习获得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8)能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加工分析;(9)能主动对作业成果进行反思、调整;(10)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与创意。终结性评价从“科学有据”“表述有理”“艺术美观”三个方面展开,具体指标为:(1)在作品中体现研究的过程与结果,做到真实、科学、有理有据;(2)清晰、有条理地介绍作业成果,并提出合理建议;(3)作品形式丰富、图文并茂,能体现秋叶特色之美。评价共设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评价者主要是学生自己、同伴、教师、家长,评价形式以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和家长点评为主。评选出来的优秀作业可以展示在教室里的“作业园地”栏目和班级公众号里,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欣赏。
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时,都会为自己的努力被认可而感到自豪,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多元评价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审视自己的作业成果,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跨学科主题类作业的设计打破了各学科独立为主的学习模式,将知识、技能、方法的巩固、拓展恰当地融合在综合性作业中,促使学生调用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跨学科主题类作业没有标准答案,作业成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在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陆洪闸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