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思政元素的数字图形Photoshop课程教学案例分析与实践

作者: 梁艳 陈曦 鲁致远 王丹 李秀英

融入思政元素的数字图形Photoshop课程教学案例分析与实践0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体系的持续深化,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已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关键趋势与核心方向。数字图形Photoshop作为设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使命不仅局限于锻造学生的专业技艺,更需巧妙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技能与素养的双重提升。该文结合当前高校数字图形Photoshop课程的教情和学情,选取本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滤镜作为缩影,详细阐述作者在该课程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并巧妙实施思政育人的教学案例。通过此教学案例的分享,以期为高校的相关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思政元素;教学案例;Photoshop;思政育人;滤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9-0089-04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organically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various course teachings has become a crucial trend and core direction to promote teaching reform. As a core course in design majors, the teaching mission of "Digital Graphics Photoshop" is not limited to forg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but also needs to cleverly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to promo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achieve dual improvement of skills and literacy.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current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nditions of the "Digital Graphics Photoshop"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lects "Filter", one of the essential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as a microcosm to elaborate on the author's teaching cases on how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skillfully imple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in the curriculum. By sharing this teaching case, it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s and insights for relevant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eaching cases; Photoshop;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ilter

在教育部提出全面推进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应该把思政教育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来[1],做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协同发展[2]。课程思政可被视为一种寓价值观教育于学科课程之中的教学模式与核心理念,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3]。作为高校专业课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4]。

数字图形Photoshop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更在于培养其创新能力、审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6]。因此,高校教师如何巧妙地在本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潜移默化地完成育人使命,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

一  案例分析

(一)  教情分析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但传统教材里的教学实例不太贴合当今的信息社会,有的实例过于平庸守旧,还有的实例缺乏较好的审美性和创新性,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有必要采用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意义的实例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也能为思政育人找到巧妙的落脚点[7]。

(二)  学情分析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具有基本的计算机素养、审美素养和创新思维,然而,与一名真正称职的设计师相比,水平还相去甚远,有着显著的成长空间[8]。例如,本课程内容中有一部分是滤镜知识,基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学生在学习滤镜知识时经常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涵盖了概念理解、技术应用、审美判断以及实践操作等多个方面。现将问题归纳如下。

其一,基础概念理解不清。滤镜的定义和分类:学生对滤镜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应用场景缺乏清晰的认识。

其二,技术操作困难。①软件使用不熟练:应用滤镜时,学生因软件界面复杂、操作不熟练而感到困惑。②参数调整不当:滤镜效果的实现往往依赖于参数的精细调整,学生难以掌握如何根据图像特点和需求来合理设置参数。

其三,审美判断能力不足。①过度依赖滤镜:学生容易陷入滤镜万能的误区,过度使用滤镜而忽视了图像本身的表达力和审美价值。②审美标准模糊:学生缺乏明确的审美标准,难以判断何种滤镜效果最符合图像主题和氛围。

其四,实践应用受限。①缺乏实际案例: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之间往往存在差距,学生缺乏足够的现实案例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②创意受限: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因缺乏创意或灵感而难以将滤镜知识有效融入作品中。

其五,学习资源不足。①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上关于滤镜知识的教材种类繁多,但质量不一,学生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②互动学习机会少:滤镜知识的学习往往需要大量的实践和反馈,但学生缺乏与教师或同学的互动学习机会。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学生学习滤镜知识。

一是加强基础概念的教学,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直观地演示来解释滤镜的原理和分类。

二是提供软件操作和参数调整技巧指南,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滤镜的使用方法。

三是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通过鉴赏优秀作品来提升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四是提供丰富的实践案例和创作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五是推荐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和建立互动学习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  本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体现以德育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理念,最终促进学生知识学习与道德塑造的双丰收[9]。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Photoshop基础知识,熟悉Photoshop软件的基本界面、工具及功能,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流程。

2)掌握图像色彩模式、色彩调整、图像修复、图层管理和滤镜应用等核心技能。

2  能力目标

1)通过实践练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Photoshop进行图像美化、图形绘制、图像效果设计、海报设计和展板设计等。

2)具备利用Photoshop进行广告设计与制作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图像处理问题。

3  思政目标

1)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结合时事热点,如国家传统节日、重大事件等,设计相关海报,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国家的伟大与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工匠精神与创新意识。①强调在Photoshop图像处理中的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②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尝试新的设计思路和技术手段,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3)文化自信与传承。①设置以非遗文化、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实例,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②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

二  案例实践

(一)  设计思路

依据笔者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的教学进程为16周,共计32学时。任课教师团队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将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重组,教学内容被分成8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子任务。每个项目灵活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浸润,达到思政教育的润物细无声之境。

以项目七——体验滤镜效果为例,如图1所示,呈现本课程思政教学实例的教学设计。

(二)  组织实施

以项目七作为本课程教学的核心案例,详细阐述本项目的整体组织实施过程,通过这一缩影展现本课程从设计到实施的各个环节。项目七分为2个教学任务,分别是任务1滤镜基本操作和任务2滤镜使用技巧,授课学时为4学时,180分钟。教学实施过程从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开展。

1  课前阶段

教师在班级QQ群上发布课件、上课所需素材要求、思政实例等学习资源及学习任务,学生抽时间自主预习,并额外准备一些上课练习素材。

2  课中阶段

授课教学分为6个环节。

1)课程导入(20分种)。

导入内容。①引入滤镜:简要介绍滤镜的定义、滤镜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②引入“洁身自好”主题:解释内涵、联系现实、激发思考、引出学习目标。③说明滤镜与主题的联系:滤镜不仅能让海报看起来更加精美、有吸引力,还能通过特定的视觉效果来传达我们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④展示3幅应用了滤镜效果的海报。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即围绕“洁身自好”主题,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分享观点,促进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例如,教师抛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洁身自好”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体现呢?有哪些具体的做法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呢?咱们一起分享、讨论吧。

2)教师讲解——任务1和任务2(25分钟)。

讲解内容。①滤镜库中滤镜的种类与功能。②滤镜的使用方法、应用场景。③使用滤镜时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如演示如何重复应用滤镜以增强效果(可使用快捷键Ctrl+F);演示如何通过修改滤镜参数来获得不同的效果(可使用快捷键Ctrl+Alt+F弹出对话框修改参数)。

教学方法:演示讲解法。教师通过在Photoshop软件中边讲解边演示,给学生讲授滤镜的种类和操作步骤、参数设置、效果预览以及调整方法;强调滤镜的适用场景和效果特点,让学生理解何时何地应选用何种滤镜。

3)学生模仿练习(25分钟)。

组织练习。①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图片素材和选用不同种类的滤镜完成课堂小练习。如制作火焰字效果;制作怀旧风格的照片等。②指导操作: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③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展示各小组的练习成果,并分享使用滤镜的心得体会,教师点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