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里的心理问题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一教师)
这几年我一直在带一门心理学的专业课,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公开教材。每次开课都郑重提醒学生别对每个章节后面所附的所谓心理测试太感兴趣,因为它不科学。原因很明显,你如果认真对待就发现经常找不到自己的答案——它本来就是照搬国外的测试题,当然就水土不服了。其实还有一个更让我担心的,这些孩子正处在易变敏感的时期,过去的受教育经历让他们习惯了以成绩判别自己,本来出于好玩做这种题,可是结果出来还是会很影响对自己的认定。典型的没事找事。
学期中间,偶尔知道全校各班级竟然都设有心理代表,其职责就是随时发现班里同学的心理异常,上报,然后消除。这消息让我愕然,因此又想起自己和几个同事的职责:要对几个被挑出来的同学进行心理辅导。我们的工作就是可以连人都不见,填出几张谈话表就行了。这些孩子都是我们带过的学生,没见到过有什么失常的地方,打听后被告知每个班都有名额,而这些被挑出来的不是家庭穷困,就是父母离异等等。看来明显是他们被认为更具备失常的理由,这情况曾让我们很惶恐,因为知道如果自己仅因为这样的原因就被不打招呼地划进异类,心里会有多愤怒。
更荒唐的是,我后来知道了学校竟然就用我的课本上的一套题测试了全校学生的精神状态,而且按照那套题的要求,分值在多少层次上的同学要接受学生管理室老师一对一的辅导。其实就我校学生的心理状态而言,并没出什么大问题,希望有关部门就别这样胡折腾了。
升学考试
高校
心理学
心理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