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地区场景的烹饪手法
作者:黑麦(插图 陈曦)
呛
螃蟹扔在案板上,啪啪几刀,剁成四块,连壳子带爪,扔进浓盐水,这就是呛。生呛海鲜是沿海人的传统做法,为的是保持它的鲜美,在过去,食盐是限供的,淡味盐水浸泡需3~5天时间,如今的呛蟹盐度提高了不少,只为现做现吃。江蟹生的做法是另一种呛,醋、酱油、黄酒和红膏蟹斩件在密封的罐中充分融合几个小时后,便可用来给宁波人馋痨,这也是温州酒席上一道名贵的冷盘。
抱盐
宁波菜单上常见抱盐带鱼,不知是先有的抱盐,还是先有的爆腌,两种说法不一,来源也不同。抱盐就是盐腌,器皿用盐铺底,放上食材,再撒盐覆盖,以逼出海水和多余的汁液。这一抱就是一天,鱼虾分量渐轻,在这短暂的数十小时发酵时间里,海鲜的纤维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周身剔透,紧实有弹性。抱盐讲究分寸,且要摸准不同季节的湿度变化,时间短了水排不净,时间长了鱼肉变质。抱盐的小鲜可以生食,类似呛味,但多了些口感,而抱盐大鱼,则多用来清蒸,口味轻的人常常对宁波抱盐带鱼带有防备,觉得太咸。而老宁波人则偏爱这一口鲜,这才能满足他们的重口味。
家烧
家烧是原味主义的延伸,家烧也是个谜一样的词,似乎没有标准,在以台州为核心的方圆数百公里内,家家偏爱家烧。对于海鲜,除了清蒸、白灼,台州人把家烧作为自己的独门秘籍,北方的宁波人口味重,爱咸鲜,南方的温州人喜欢清淡,台州则用家烧很好地掌握了烹饪海鲜的中庸之道。家烧其实就是淡红烧,把这赤酱重口演变为浓稠的汤汁,上世纪80年代末,偏爱粤菜的台州人吸取了广味的烹煮技法,用酱油、猪油和糖等逼出食材自身的鲜甜,他们用淡雅营造了余韵的悠长。
醉
能被醉的,都是活物,在宁波、嘉兴这些地方,烹小鲜不如醉小鲜。江浙一带爱喝老酒,酒存多了就拿几瓶出来下厨,再有多的,用来醉虾蟹最好不过。水白虾是舟山海域常见的野生小虾,鲜嫩多汁,可因为这虾太小、皮薄,耐不住高温的考验,所以舟山人就会用酒去醉它。看电视的时候不嗑瓜子,不剥橘子,一人一小碗醉虾、黄泥螺,甚是惬意。醉也分几种,快醉不过一两个小时,慢醉的大虾,则要多放些花椒、姜片、冰糖调味,几天是要的,在宁波,我还吃到过一种硬核的醉烧,厨师把烧热的白酒淋在跳跃的小虾上,刺啦一声,冒起一股白烟,香气扑鼻。
糟
因为没有冰箱,糟、卤、霉、臭孕育而生。这是和风干、盐腌齐名并列的储藏方式,在这其中,酒糟极具特色。江浙人自古喜欢自酿小酒,只要有米、酒曲、清水和粗陶大缸,酿酒就不成问题。粮食充裕,酒酿的多,吃喝不愁,就要想出特别的方式消灭米酒,于是乎酒酿丸子和糟货就大量出现了。酒糟中含糖,被糟过的肉总带有一种甜米似的花香,鳗鱼、马鲛鱼、小带鱼、小鲳鱼、都是糟海货的最佳选择。各家有各自的风味,各家有各家的绝招。在舟山的小渔村里,妇女们会将糟鱼和米饭同时放进蒸锅,不出十来分钟,满院香气,我觉得那鱼饭的香醇已经足矣满足味蕾,不需要再烹饪过多的菜品了。
臭
能够把食材变臭不是难事,但是如果能把发臭的食材烹制成饭桌上的一道可口的菜肴,就要考验一个做厨子的技术和神经了。第一次吃臭黄鱼已是很多年前了,这道菜端上桌时,惊艳了在座的所有人,很少有人下筷,因为餐桌上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类似臭豆腐的气味,有个胆大的人伸手夹了一块鱼肉,赞不绝口,随后同桌的人才小心翼翼地吃了起来。厨师说想让鱼天然发酵并非易事,温度和湿度都影响着口味的变化,舟山的初冬,像是个天然的冰箱,带着海水咸味的海风一吹,鱼自然会发酵变臭,如果用了鳗鱼,不出两天,臭味便会充满整个厨房。对它的接受程度很容易区分本地人与外地人,这个味道是有排他性的,这臭只会在盛产海鲜的地区出现,这臭是由鲜味衍生出的极致味道。
鲞
“鱼鲞可不是鱼干!”这是卖干货的大姐反复跟我强调的。我问她区别时,她也说不出来。据说在春秋末期,就有了鲞,吴王带兵攻下越地鄞邑(宁波),偶食了烹制的鳗鲞,遂一发不可收拾。鲞用的是鲜鱼,剖肚盐渍晒干的产物,干多指小货,细鱼虾蟹,自缩成干,不用加盐。舟山人做鲞,阵仗极大,满屋满院,晾衣竿上挂的都是。吃鲞的时候可蒸、可炖,也能炒菜。冯梦龙在《卖油郎独占花魁》写,好似一块鲞鱼落地,蚂蚁都要钻它,大概说的就是名贵的鲞,只听闻极品的白鲞是用大黄鱼制成的,可如今大黄鱼的价格昂贵,做成鲞就可惜了。
咸齑
咸齑不是什么做法,而是咸菜,但是舟山、宁海一带的人太爱咸菜了,久而久之,也形成一种做法,“三天不吃盐齑汤,脚骨浪里苏茫茫”,大概在包邮区通用。虽然夸张,但也足见盐这味最常见的食用调味品,在当地烹饪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盐齑一般是用芥菜或者雪里蕻腌制而成的,瓯菜、杭州菜、绍兴菜和甬帮菜中都能见到这咸菜的身影。浙江朋友总纠正我这不叫榨菜、咸菜,咸齑是他们对“盐教旨主义”的唯一称谓。用咸齑蒸鱼、炒菜,自不必多说,做粥、下饭,也是常见,如果看见有人用咸齑汤来蒸带鱼、田螺,那真可谓老饕中的老饕。
炊
厦门人管蒸饭叫炊饭,小木桶装满米,上到锅里炊一炊。我在厦门的餐厅里吃到一道很好味的鲜虾,问老板这是怎么做的,他说炊,炊事班的炊。炊和蒸区别不大,可炊虾,却要些功底,因为那竹篦很厚实,望不见里面的虾子是冷是热,是熟是生,热气炊得久,虾失水干瘪,只有看水雾从篦缝隙里均匀冒出时,才掐算时间。盘中有虾,还有姜葱,刮皮的姜,切断的小香葱,只为一抹调剂。炊是炊烝的炊,也是炊烟的炊,傍晚,厦门岛溢出阵阵炊烟,就到了开饭的时间了。
清蒸
全国的清蒸都是相似的,浙江的清蒸各有各的不同。酱油先放后放还是不放、姜片要放在鱼嘴里还是放在盘子边,葱丝铺底还是姜丝铺底,淋桐庐酱油还是李锦记或者蒸鱼豉油,加不加料酒,用不用黄酒,黄酒是倒入锅底还是浇在鱼身上,用什么盘子,蒸透还是关火再焖一会……总之,浙江不同地区的人对于清蒸的定义说法不一,但有个观点,浙江鱼贩是有共识的,他们不愿意把刚打上来的鱼发去北方,因为“能清蒸的鱼他们都给红烧油炸了”。
酱油水
泉州人说的炣是清蒸,和酱油水很像。酱油水名如其字,确实只有酱油和水,蒸鱼时,简单的调料就能诱发出鱼的香气。蒸鱼时,鱼肉也会渗出水分和油脂,这与酱油水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风味。酱油水常常用来烧杂鱼,没有什么特定组合,随意搭配的无名小鱼混在一起,在盘中割据,呈现出不同的肉质口感。酱油水是福建人的家烧,是微浓烈清蒸,是雅致的红烧,是福建海鲜的主流滋味。
油焗
油是旧派老饕们的最爱,那是一种富有腔调的烹饪手法,看似西式,实为省事。可以理解为焖煎,热锅少油,调味炒香,放入大个的螃蟹或虾,随即盖上盖子,只为煸那肉中多余的水分,只为了让焦香的酥皮锁住香气和汁水,只为了下煎上蒸、下焦上嫩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