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应警惕低血糖
作者: 肖祥军您知道吗?糖尿病患者除“血糖高”以外,还很有可能发生低血糖。并且,某些情况下,低血糖的危害性远远大于高血糖。认识低血糖的危害,并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对于广大“糖友”来说十分必要。
低血糖的可怕之处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高血糖‘要钱’,低血糖‘要命’。”血糖低于正常下限,轻者可能出现心慌、冷汗、发抖、头痛等症状,重者可能发生抽搐、嗜睡、心律失常、意识丧失、昏迷等症状。如果低血糖状态持续过久,患者甚至可能死亡。长期、严重的低血糖还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影响认知能力。除了上述直接危害外,发生低血糖时,患者还有可能因为突然昏迷而受到二次伤害,如磕碰伤、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
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血糖≤3.9毫摩尔/升,可判定为低血糖。由于以下三方面原因,糖尿病患者比其他人群更易发生低血糖。
1.药物因素
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的使用剂量过大,会导致血糖“降过头”,引发低血糖。比如,格列本脲是一种强效降糖药物,如果不遵医嘱过量服用,有导致低血糖的风险。此外,如果服用降糖药物的同时使用阿司匹林、普萘洛尔等药物,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导致低血糖。
2.饮食因素
部分患者为控制血糖而过度节食,会导致血糖水平降低。如果服用降糖药物后不进食或大幅减少进食量,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对于空腹饮酒或过量饮酒的患者来说,酒精会刺激机体分泌胰岛素,抑制肝糖原转化成葡萄糖,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酒精性低血糖”。
3.其他疾病的影响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甲状腺疾病、严重肝病、肾病、肝肾功能不全,都会影响机体对糖、胰岛素的代谢。合并以上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低血糖。以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为例,其体内的胰岛素不能被充分代谢,在体内蓄积,可能导致低血糖。
“糖友”这样做预防低血糖
以下三点建议能帮助糖尿病患者在控制高血糖的同时,预防低血糖。
1.合理用药
降糖药物的种类繁多,不同药物的降糖机制、起效时间、用药风险等存在差异。为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医师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在保证血糖水平控制效果的前提下,优先选择低血糖发生风险较低的药物。单独使用二甲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时,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小。
患者应遵医嘱用药,从最小剂量开始服药,逐渐加量,禁止私自更改用药或调整用药剂量。如果按照当前用药方案,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患者要到医院检查评估,由医师调整治疗方案。
2.科学膳食
糖尿病患者要及时戒酒,根据自身血糖控制情况和个体需求,在医师指导下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并养成定时、定量进食的习惯。开展体力活动前,要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的摄入量,同时,应尽量避免进行长时间剧烈运动,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3.加强血糖监测
患者使用居家血糖监测仪,养成定时检测血糖的习惯,便于及时了解血糖波动情况,及时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并为医师调整治疗提供基础数据。
4.随身携带含糖食物和急救卡
糖尿病患者应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含糖食物,出现低血糖时应及时补充糖分。此外,还应随身携带急救卡,写明姓名、病史和紧急联系人电话等信息。如发生意外,方便救助者正确施救、联系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