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珍珠碱修复法:传统工艺的智慧与科学
作者: 谈睿佳 陈巍
“天子藏珠玉,诸侯藏金石”。珍珠玲珑雅致,光彩夺目。然而,作为最知名的有机宝石,由于化学成分的特殊性,珍珠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容易氧化变黄,失去原有的光泽。古代工匠们虽不具备现代化学知识,但为了尽可能提高珠宝的价值、恢复珍珠的夺人光彩,经过长期探索,他们掌握了珍珠特性,形成了对珍珠光泽消退等原因的正确认识,总结出了若干修复法。这些修复法既有物理性的,也有化学性的,碱修复法就是其中最常用、功效最好的一类。
宝石之王的秘密
优质珍珠的光泽既来自表面反射的明亮镜像,也来自内部散射的温润光晕。为什么珍珠具有如此独特、令人陶醉的光泽呢?这与它的结构分不开。
珍珠是一种生物结晶体,它们的结构由内而外,依次是无定形基质层、棱柱层、珍珠层。珍珠层的主要成分为文石晶体,晶体间存在壳角蛋白。如果说文石晶体相当于砖块,壳角蛋白就相当于黏合砖块的灰泥。大小均匀、排列紧密的“砖块”会让珍珠光泽度更好;壳角蛋白可以吸附、结合色素与其他物质,让珍珠呈现出五彩的颜色。虽然壳角蛋白仅占珍珠层的5%,但逐步分解后,则会使珍珠失去镜面光泽。好珠、新珠变成劣珠、旧珠,就如同美人迟暮一般令人惋惜。

碱修复法的历史传承
古人曾采用多种技术方法提升珍珠的品质,如加热并疏松珍珠结构后,用溶液溶解或带出杂质、用碳酸钠等碱性物质清洁修复、用营养物质或细微蜡填补珍珠表面缝隙和空洞并进行抛光、用白色染料染色并固定,以及用弱酸洗去珍珠层表面疏松盐类等。其中的碱清洁修复法被广泛记载于各种古籍中,它不仅能够有效去除珍珠表面的黄化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珍珠的自然光泽。这种修复法涉及较复杂的操作过程,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古人对自然材料的深刻理解和巧妙运用。

关于包括珍珠在内的各种珠宝翻新方法的详细记载,最早出现在一份收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古埃及莎草纸文书中。在中世纪伊斯兰宝石学著作、欧洲手工业手册,以及中国道家黄白术文献和日用类书中,均对珍珠翻新术进行过详略不一的记载,其中对于碱修复法的记载相当丰富。例如,伊斯兰10~11世纪的大学者比鲁尼曾写过一部《宝石学》,书里记录了三种碱清洁法配方。其中一种是把变质珍珠浸泡在浓缩的醋里,再向里面添加硇砂、泡碱、硼砂(按古方,主要成分分别为氯化铵、碳酸钠与硼酸盐)以及磨碎的猪毛菜;把这些混合物放进铁锅里加热煮沸,随后把锅放到充满冷水的容器内,最后用盐水清洗珍珠。这一方法添加的各类物质都具有碱清洗和漂白等功效。

中国古代文献里也对碱修复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如修复某种涂层损伤或陈旧变红的珍珠(赤色珠)。元朝以后,记载各类日常生活知识的书籍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其中《居家必用事类全集》里就载有珍珠修复法。具体方法为先把珍珠放入奶中浸泡一夜,第二天用“益母草烧灰淋汁”,把珍珠放入绢做的袋子里,再放入少量麦麸,轻轻揉洗。这一记载虽包括原料和步骤,但定量不是很精确,这可能是因为受到日用类书体裁所限,所载知识存在意会性。虽然中外配方的细节存在差异,但所用原理是一致的,即都采用碱清洁。
古代工艺是否有效?
既然古人有这么多优化、清洁珍珠的方法,这些方法又广为流传,我们不禁要问,它们是否真的有效?经过这些方法处理的珍珠是否会重焕光彩呢?这就需要通过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通过了解史料,可以总结出古代记载的珍珠碱清洁法修复工艺主要包括清洗、浸泡碱清洁液、加热、抛光等步骤。
清洗是预处理的步骤,使用清水和干净的软布擦拭清除珍珠表面的污浊物即可。
浸泡碱清洁液与加热是修复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古法碱清洁液与现代的漂白液有异曲同工之处,同样是对壳角蛋白进行作用,清除珍珠表层上附着的污染物黑斑和黄色色素,达到增白的目的。
如果不借助加热或搅拌等外力作用,苏打溶液、肥皂水、草木灰等碱性溶液仅能处理一般的表面污浊,而加热可使珍珠得到一定程度的增白。这是因为,加热能够让碱性溶液加速水解珍珠层的壳角蛋白,让文石板片之间出现缝隙,从而让更多清洁液进入到文石层。另外,一些文石板片会因受力不均匀及性状不稳定而断开,破坏板片的结晶结构,让珍珠层产生更多微孔,色素分子无法继续吸附、聚集在蛋白质纤维上,变色珍珠由此脱色、变白。
作为珍珠修复的最后一道工序,抛光对经历化学反应后的珍珠重现光彩也很重要。如果抛光效果理想,珍珠将显得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中国古代配方增加了后续的抛光过程,使用的麦麸等材料具有良好的抛光效果。抛光介质填补了珍珠层中的孔隙,可以有效改善珍珠的光泽度。

从我们实际修复翻新珍珠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看出,古人妥善利用了当时容易获得的材料,并能够进行符合科学原理的实践,从而达到修复珍珠的目的。模拟实验显示,整套工艺由多道工序组成,耗费时间依各古籍记载配方不同而长短不一,但都需要工匠熟悉各类珍珠的特性,并对清洗、配制碱液原料、加热、抛光等一系列操作具有丰富的经验。
珍珠优化方法在古籍中的广泛出现,证明了古代世界各地的珠宝工匠很可能都或多或少地从事过相关工作。珍珠修复术则体现了古代工匠对自然材料性能的深刻理解和巧妙运用。这些珍珠修复法被同时代书籍收录,又在后世不断地被加以改进,这表明珍珠修复技术不仅拥有源源不断的市场需求,还蕴含着从业者孜孜以求的创新意识。
【责任编辑】龚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