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饺”虽好 不宜多吃

作者: 问全飞

“青饺”虽好 不宜多吃0

春日到,青饺俏。春天最期待的一口绿,莫过于青饺。但青饺虽是“心头好”,却也不宜一次吃太多。

近日,87 岁的王奶奶因中风偏瘫在医院住院,女儿为了让她在康复时保持愉快的心情,特意包了她最爱吃的笋干肉馅青饺。艾草的清香完美地融合了笋干肉馅的鲜美,让王奶奶食欲大增,不知不觉竟一口气吃了六个青饺。

结果当天晚上就出了事,王奶奶腹痛难忍且伴有血便。经医生诊断,王奶奶因过量食用青饺引发了急性消化道出血,紧急转入重症监护室。所幸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王奶奶已转危为安。

“因为青饺中用了糯米粉,口感比大米更黏、更软,也更难消化,对于老年人和胃肠功能较为脆弱的人群而言,突然进食过多青饺,可能会出现腹胀、反酸等症状,所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控制食量。”医护人员耐心地向王奶奶和家属解释。王奶奶本人也心有余悸:“青饺虽然好吃,以后一定不能太贪嘴了!”

青饺的营养价值

“青”,书称“艾”,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药食同源,为历史悠久的“养生草”,具有温经散寒、祛湿除风、止痛清热等功效。我国南方诸多地区有清明时节吃青饺的习俗,民间除了用其做成青饺的外皮,还用来制作青团和青饼。

青饺不仅是清明时节的祭祖供品,还是民间的时令美食。其形状如饺子,青色的艾草揉成的面皮里包裹的是咸的馅,一般以笋、肉、豆腐等做成,吃起来咸香软糯,让人胃口大增。馅料里的笋味香质脆,营养丰富,是高纤维素、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糖的美味食物,适量食用可以开胃健脾,促进消化,增强食欲,通肠排便,且对消化道肿瘤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而且竹笋中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含量很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这些人群吃青饺需注意

青饺虽然美味,老少皆宜,但也不能过量食用。因为制作青饺的主要食材是糯米,而糯米不容易消化,因此以下几类人群进食青饺需注意。

●肠胃疾病患者

平时吃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容易拉肚子,有慢性胃炎、肠道功能较弱或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人群,不宜多吃。特别是对于胃肠道术后处于恢复期的患者,最好不吃或少吃青饺,因为会加重胃肠负担。

●大病初愈者、老年人和儿童

大病初愈者由于消化功能未完全恢复,应尽量少吃青饺,以免加重消化道负担,不利于疾病恢复;老年人肠胃道虚弱,消化功能减退,胃排空延缓,食用青饺易发生上腹胀闷、早饱感、餐后饱胀;儿童的肠胃道娇嫩,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食用青饺后易引起消化不良。

●脑中风、心血管疾病患者

这类患者往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抗凝药物,而这些药物本身对胃黏膜有一定损伤,若大量进食青饺,极易引起胃肠道溃疡、出血等,应尽量少食。

●糖尿病患者

青饺的外皮中添加糯米,富含淀粉,过量食用可能让血糖水平失控,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尽量控制食用量,否则易使血糖升高。青饺的内馅常含肥肉和瘦肉,如果摄入过多,能量超标,血糖也易升高。

●有肝胆胰病史的人

慢性肝炎肝硬化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者,不宜食用青饺,因为艾草和笋都含有较高的膳食纤维,可能会导致静脉曲张出血,增加肝脏负担,加重病情。此外,青饺的内馅含脂肪较多,容易刺激胆囊分泌过多的胆汁,进而加重胆囊和胰腺的负担。

最后,温馨提醒:青饺虽美味,但要适可而止,不可贪吃。

编辑/罗烨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