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鱼缸里的场景营销逻辑
作者: 本刊编辑部在养鱼佬看来,小米米家智能桌面鱼缸2代简直就是“智商税”——在捉襟见肘的空间、过滤能力、水泵配置条件下,如何能养活鱼、养好鱼?
但实际情况却是,这个“新手快乐缸”在2025年开年,以众筹破百万元的成绩引爆市场,其背后不仅是技术创新的胜利,更是一场关于场景营销的典型实践。
传统养鱼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与时间投入的爱好,换水、喂食、控温、清洁等烦琐步骤劝退了许多潜在用户。而现代都市人,尤其是年轻群体,既渴望通过养鱼增添生活乐趣、缓解各种压力,又受限于快节奏生活与有限的空间。这正是场景营销理论中待办任务的核心:用户需要一种既能满足情感疗愈需求,又能降低操作门槛的解决方案。
米家智能鱼缸的定位,精准切中了这一矛盾。其迷你(10L容量)的竖式设计适配了办公桌、小户型等场景,而免组装、一键排水、远程控制等功能,则将养鱼从“体力活”转化为“指尖操作”。更值得关注的是,小米并未止步于功能优化,而是将养鱼升华为一种生活仪式感的符号。通过米家App的灯光调节、定时喂食等功能,用户可自定义鱼缸的氛围,将冰冷的科技与温暖的陪伴融为一体。这种对用户隐性需求的捕捉,正是场景营销中待办任务的深层诠释——人们购买的不仅是鱼缸,还是一个“桌搭新物种”,更是一种可轻松驾驭的美好生活。
在场景营销的逻辑中,解决方案需直击用户痛点,并构建完整的体验闭环。米家智能鱼缸的成功,源于其将复杂的技术转化为用户触手可及的便利。例如,一体化整机集成,开箱即用,免除了组装各类设备的烦琐;五重专业级背滤系统,主打“半年免换水”;全色域灯光,万千色彩,自由掌控;智能可调节水泵,可根据养鱼种类、密度进行流速切换;充电宝供电功能,化解停电风险;通过App远程操控,用户即便出差也能管理鱼缸;通过小爱同学可进行语音互动……这种“无感式服务”正是智能家居的核心价值。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小米通过自研行业纤薄水泵,预留了更多的缸内空间可让用户发挥创意,自由造景观赏,构建了一个可DIY的传播系统。这种设计不仅满足了养鱼爱好者的个性化需求,还推动了配件市场的协同发展,形成“硬件+服务”的商业模式。当用户购入鱼缸后,可能进一步购买配套设备,甚至带动家居装饰的升级。
在社交媒体时代,用户的主动传播是品牌破圈的关键。这种传播力的本质,在于产品本身具备可分享性。米家App的远程操控、水质监测、百变灯光、自由造景、智能互动等功能,不仅提升了产品体验,更成为用户展示生活美学的视觉符号,为用户提供了可传播分享的素材。年轻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鱼缸与桌面环境的搭配,甚至衍生出“桌面美学大赛”等话题,形成自发性传播浪潮。此外,小米通过众筹模式提前锁定核心用户群体,利用早期用户的体验反馈优化产品,进一步强化了口碑效应。这种用户参与式创新不仅降低了市场风险,更让产品本身成为UGC(用户生成内容)的源头。
场景是待办任务的容器,而解决方案是需求的翻译。米家智能鱼缸的成功,恰恰在于将养鱼这一传统行为,翻译为现代人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生活场景。它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产品,而是连接用户情感、家居美学与智能技术的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