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作者: 李淑荣摘 要:本文以大单元教学理念为导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究。首先对大单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指出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综合能力。通过分析大单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最后,结合实际教学案例,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 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5.020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单元教学以其整体性、系统性、实践性的特点,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如何将大单元教学理念有效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旨在为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大单元教学理念概述
(一)大单元教学理念的定义与内涵
大单元教学理念是以:整体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为特征的教学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知识教育方式,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和结构进行整合,形成相对独立且又完整的教学单元。大单元教学理念是指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核心,将相关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容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单元教学强调教学内容的整体性,这不仅仅是知识的整合,还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整体设计。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从宏观的角度审视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活动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结构进行组织,形成系统化的单元教学。这种系统性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形成结构化的认知体系;大单元教学理念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从整体出发,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教育的基本目标。
(二)大单元教学理念的理论基础
大单元教学理念的理论基础是多方面的,它融合了多种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知识。大单元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实践性,与建构主义的观点相契合。二是系统理论,系统理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整体。大单元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视为一个系统,强调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整体性,这与系统理论的观点是一致的。三是整合学习理论,整合学习理论主张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融合在一起,以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大单元教学理念通过跨学科的内容整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四是深度学习理论,深度学习理论强调学习不仅仅是对信息的记忆和复述,而是涉及高层次的认知过程,如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和知识创新。大单元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形成高阶思维能力。这些理论基础共同构成了大单元教学理念的理论框架,指导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深度学习。
二、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价值
(一)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大单元教学强调知识的整合性,将零散的知识点通过某一主题或问题串联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通过大单元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基础的知识,而且能够深入探究课文背后的意义、文化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单元教学通常涉及跨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接触到其他领域的知识,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通过其独特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突破语文学科教学重难点
通过大单元教学,教师可以将分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语文学习中的难点往往在于知识的抽象性和脱离实际情境。大单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中学习,有效突破学习难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只停留在知识的表层,难以触及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大单元教学鼓励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思考,通过探究、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能够有效突破语文学科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大单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现状
(一)大单元设置存在问题
大单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教师对大单元内涵的理解有偏差,有的教师将“大单元”理解为“大容量”,把所有相关知识和资源都纳入教学方案,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庞杂。另一些教师则将“大单元”等同于教材单元,按照教材的体例设计教学方案,没有充分体现大单元教学的创新性和综合性。由于对大单元教学的真实内涵和实践方法了解不足,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同的困难。大单元教学强调知识的结构化和自组织,鼓励学生自主建构和应用知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有效设计和实施这样的教学活动是一个挑战。
(二)大单元内部教学设计存在不足
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学生需求以及背景知识来精选材料,剔除不相关或多余的信息,确保内容组织逻辑清晰。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很难把握平衡,导致教学内容不是过于庞杂,就是缺乏深度和系统性。另外,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单元之间的衔接和总结,导致学生难以形成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影响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单元中的课文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联系,导致教学内容孤立,难以形成专题深入探讨,从而影响学生能力的提升。因此,大单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该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单元衔接的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以及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实施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三)大单元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大单元教学强调知识与能力的整合,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仍然是一个挑战。虽然大单元教学鼓励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以及过程性评价,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方法的实施并不普遍,很多时候还是依赖传统的笔试来作为评价方法。导致很多学生只注重成绩,忽略知识的运用。大单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中,需要重视并改进评价体系。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以建立更加全面和有效的评价体系。
四、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
(一)提炼大单元主题,科学设定教学目标
1.深入分析教材,提炼大单元主题
深入分析教材并提炼大单元主题是实施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步骤。首先,教师需要全面阅读教材,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和内容。详细分析教材中的知识点、技能要求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找出不同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每个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确定大单元的范围,根据教材的自然单元确定哪些单元可以合并为一个大的教学单元。最后,分析选定的各个单元,找出它们共同的主题或中心思想,确保提炼出的主题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单元主题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关联,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2.结合教材内容,科学设定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科学设定目标可以有效实施大单元教学,教师需要熟悉教材的整体结构,包括各单元的主题、内容、重点和难点。列出教材中的知识点,包括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技巧等,并确定教材对学生技能的要求。在教学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参考国家或地方的教育课程标准,确保教学目标与之相符。随后,设定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授课中,描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经历的步骤和方法。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避免模糊不清。目标应具备可衡量性,以便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目标在既定的教学条件下是可以实现的,也要和教材内容、学生需求和课程标准紧密相关。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科学设定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提供清晰的指导,并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二)结合课时目标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程
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中,结合课时目标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程,能够充分发挥每种课程的优势,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一是启发式课程,启发式课程以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帮助学生在探索中形成对单元主题的兴趣。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深入学习打下思维基础。二是知识讲授型课程,课程侧重于系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点,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例,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和关键点,为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提供知识储备。三是活动实践型课程,通过实践活动,活动实践型课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课程类型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结合课时目标特点设计这些不同类型的课程,能够确保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童年生活”,包含了《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等课文,这些课文生动形象,富含童真童趣,同时蕴含着童年经历挫折后的成长意味。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思考,帮助他们形成对单元主题的兴趣。在本单元中,特别强调通过学习八字成语来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节,深入理解人物的情感和故事背后的意义。例如,学生可以扮演《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中的角色,体验故事情节。结合这些不同类型的课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能够更全面地达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童年生活的多样性和成长的意义,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整合学习资源,组织情境任务
通过整合学习资源,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组织情境任务则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这些知识,增强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单元主题。情境任务的设置往往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现实问题,这使得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情境任务通常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授课中,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神话故事,包括《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和《女娲补天》四篇课文,其中,《精卫填海》是文言文。通过整合与神话故事相关的学习资源,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神话主题,探索古代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连接。整合资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完成情境任务,如角色扮演、神话故事创作等,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组织与神话故事相关的情境任务,学生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如通过写作、绘画或表演来表达对神话故事的理解,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通过情境任务,学生不仅能学习到知识,还能体会到故事中的情感和价值观。整合学习资源和组织情境任务不仅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明确教学方向,通过评价体系,教师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始终围绕目标进行,同时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升教学效果。其次,这一体系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涉及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维度,并提供个性化反馈,以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合理的评价体系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指导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果。在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管理方面,评价体系发挥着监控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作用。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不仅关系到教学质量,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全面发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以其独特的优势,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这一策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然而,大单元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实践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胡志超《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刍议》,《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4年第8期。
[2] 王亮生《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作家天地》2024年第9期。
[3] 刘赟《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与语言材料的积累》,《当代家庭教育》2020年第16期。
[4] 何春玉《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实践》,《教育艺术》202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