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概率思维,优化育儿决策
作者: 王人平育儿决策难题频出?概率思维助力父母理性抉择,直面未知。
该不该给孩子报兴趣班,该不该允许孩子玩网游……如同投资一样,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不断作出决策。而要作出理性、科学和有效的决策,概率思维不可或缺。
概率思维指的是运用数学和逻辑工具,思考分析问题,预估可能性,进而作出决策和判断的思维方式。
回归平常心,可以得到更多
概率思维能够让父母回归常识和平常心,不走极端。
很多父母望子成龙,把孩子考学的目标定为北大、清华,最次也要考上“985”“211”院校。但从概率来讲,能考入“985”“211”高校的考生人数占全国考生总量的比例为5%左右,能考入清华、北大的考生人数占全国考生总量的比例不超过0.05%。不要说孩子平时成绩一般,即便非常好,任何考试都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运气成分,结果并非百分百可控。
理解了这一点,父母更能让家庭教育回归托底的定位,立足培养孩子成长为身心健康、人格独立、自食其力的普通人。
关爱孩子生活、塑造孩子价值观、培训孩子生存技能等,这是我们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大概率做到的事。孩子最终能否走向塔尖,除了教育外,还要看个人的天赋、性格等,甚至包括运气和时代,不是单纯“鸡娃”就能“鸡”出来的。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曾经给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他认为,时间和精力过多花在考试成绩上,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和创新能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也曾谈道:“一个人学一门知识,先大致学通了,能够考七八十分就不错了。要考100分,你会反复几十遍,那反复几十遍不值得。你有能力考七八十分,能想出主意,在实践中去试错就行了。试错不用考100分。”
为什么不要强求孩子考100分?涉及概率问题,要提升最后那几分的难度和代价,比考97分、98分大得多。即便孩子再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能否考满分依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为了追求这份极小概率的完美,牺牲孩子玩耍、游戏、社交、运动、休息、睡眠、亲近自然的时间,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把提升最后这几分、十几分的精力、时间,用在阅读、运动、社交、旅行上,对孩子更有价值,也是更大概率的事。
尊重独特性,才更容易成功
概率思维能够让父母更加尊重孩子的唯一性和独特性,支持孩子走适合自己的路,少一些随波逐流。
每个孩子生来都是原创和孤品,有独特的天赋、个性和人生道路。很多父母总拿别人家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娃,最终把孩子变成了赝品。孩子既远离了生命的从容和优雅,也失去了自己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邻居家的孩子考上了北大、同事的孩子在国际竞赛中获奖的案例,大多是幸存者偏差。现实中,有太多孩子付出了同样甚至更多的努力,却未能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
拥有概率思维的父母会认识到,孩子在天赋、性格、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是正常的。他们不会将自己的孩子与他人进行简单粗暴的比较,也不会完全照搬别人的教育方法,而是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制订合理的教育计划,助力孩子发挥自身优势。
举个例子。在选择兴趣班时,父母可以先让孩子试课,观察他的兴趣和天赋。如果孩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老师也认为孩子有潜力,那么长期学习并从中受益的概率可能会比较高。如果孩子明显不感兴趣,却不得不继续学习,大概率会导致孩子厌学。基于这些概率,父母再决定是否继续投资时间和资源。
在高考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上,很多父母热衷于给孩子指定更稳定、更热门、待遇更好的专业。我不反对这种实用主义和饭碗思维,但如果仅仅盯着这些,而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天赋和兴趣,孩子不见得能拿到饭碗。热爱的专业都未必学得好,更何况是不喜欢的专业,大概率不会学得很好。
所以,有概率思维的父母一定会鼓励孩子追随内心的声音,找到自己的天赋、兴趣和热爱所在,全力以赴地投入其中。因为他们懂得,唯有如此选择,孩子在追随梦想的过程中,才会更有动力,也有更大概率取得成绩、走向成功。
拥抱可能性,告别养育焦虑
概率思维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成长中的不确定性,拥抱各种可能性,减少自身的焦虑和盲从。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给孩子赋能,增加孩子的选择。人生不一定如此,还有很多条路可以走。把书读好,考一所好大学,将来搞科研或考公务员是一条路;学好一两项职业技能,服务于社会也是一条路;歌唱得好、球踢得好、网游打得好都可能走出一条路。总之,孩子的未来有多种发展方向,每一种都有一定的发生概率。
理解了这一点,父母就会少一些因为担心孩子偏离常规路径而产生的焦虑,也不会自以为是地规划孩子的人生,设计孩子的未来。未来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将来哪条路能走得更好。父母能做的就是通过概率思维,评估哪些能力和素质在未来更有可能对孩子有帮助。
既然概率思维对父母教育孩子大有裨益,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升自身的概率思维呢?
最基础的途径便是阅读与概率相关的书籍,或是参与线上线下课程,系统地学习概率的基本概念,包括概率的定义、条件概率、随机事件、贝叶斯理论等,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与基本原理。阅读教育类书籍、杂志以及专业的研究报告,广泛收集各类教育案例,深入剖析其中所蕴含的概率规律,也有助于提升父母的概率思维。
将概率思维切实运用到日常的教育实践中至关重要。每当面临教育决策时,父母需要尽可能地摒弃主观臆断,用数据说话,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自身的概率思维,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为科学、理性的引导。
一旦具备了概率思维,父母便会基于对各种可能性的理性分析,作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决策。与此同时,父母通过自身的思维方式也向孩子传递出一种信念:生活充满不确定性,我们可以用智慧和理性去面对。这有助于培养孩子与不确定性安然相处的意识与能力,让其在人生道路上勇敢地探索未知,发挥自身最大的潜力和可能性,成就更加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