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谢庆杰 陈煜敏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小学生学习压力得到切实缓解,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保障。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综合发展。小学体育作为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育,提升身体各项技能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一定不足,限制了小学生体育能力的进步。基于此,文章在“双减”背景下,深入探究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以提供经验与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体育教学;教学质量

一、研究目的

随着教育与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学体育教学,“双减”政策为优化体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体育教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依据素质理念与“双减”政策要求,结合实际学情,摒弃传统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模式,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促使小学生身体健康发育,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

二、研究现状

(一)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学校领导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措施计划的决策者,在学校的各方面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各学科发展中,语数英三科是每个学校都着重发展的科目,而美术、体育、音乐这三科体艺类的科目是很多学校不着重发展的科目。这一现象存在很多客观原因,例如家长都希望孩子在文化课方面有大的进展,从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身体素质问题、忽视了孩子的艺术发展,导致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缺乏创造能力、体弱多病、肥胖偏瘦等问题。“双减”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减轻学业负担,增加户外活动、提升自身艺术类的发展,在“五育”并举发展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

在正常的开展教育教学的情况下,我校一直努力将美术、体育、音乐的发展视为学校的特色。其中,体育更是我校最具特色的学科,这是学校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近两年由于编制数和各方面的客观原因,导致我校的专业体育教师人数少,目前只有一个体育专业教师,这也是造成学校的特色项目竞争力下降的很大原因。“双减”政策的落地,利于改变目前大多学校教育教学的风向标,学校领导的决策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会更加重视和支持学校的体育发展,相信今后体育学科在小学会是“双减”政策落实中的“受益”学科之一。

(二)教师教学方式存在缺陷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是影响小学体育教学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开展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依据学生个性化差异与身体素质,科学合理规划教学内容。通过丰富体育教育内容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会引导学生进行热身,然后普遍以简单的讲解体育理论知识为主,配以简单示范,便开始让学生自由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受学生的欢迎,但是学生无法有效掌握体育知识,导致学生无法将专业运动技巧与日常健康锻炼有效结合,降低了小学体育教学成效,限制了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

(三)小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观念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依据学生发展需求科学规划。在充分掌握学生体质条件与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结合体育教学重难点创新体育教学方式,从而更高效地开展体育活动。当前小学生生活在物质充足的新时代,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溺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小学生不愿在体育课堂中花费体力,甚至产生拒绝配合教学的现象。还有部分小学生浅显地认为只要学好语数外等重点科目,不关心体育课程的内容,甚至会产生体育学习不会为自己的生活以及学习带来改变的想法。这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低,从而影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三、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

(一)转变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结合现代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双减”背景下,教师应革新教育理念,汲取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方式。体育教师应正确认识到自身对体育教学的影响与限制作用,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确保小学生可以高效掌握体育知识,进而提升体育教学成效。例如在进行舞蹈、武术等示范性动作教学时,学生盲目模仿示范性动作会对自己的安全造成危害,因此笔者会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互动课件,将示范性动作拆解慢放,供学生观看,并明确标注正确动作与错误动作,促使学生高效地掌握专业技巧,从而规避体育活动的风险。此外,在进行投篮技巧教学时,笔者会将投篮动作整合为微课视频,通过暂停或放大等操作进行补充教学,促使学生详实地了解技巧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还能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二)合理采纳丰富的线上体育游戏资源,提升体育课堂的活跃性

现各大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有较多的体育教师新星、体育名师和历届国家级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获奖者发布的视频及文章,分享了比较有趣又创新的体育游戏。利用好该资源省去了教师日常构思和创编课堂游戏的时间,特别是对老教师课堂的活跃性有较好的指导性作用。教师在观看和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为自身创编有趣的体育游戏增加了素材,结合学校特色及实际情况继续延伸成为课内、课外体育拓展比赛打下基础。例如笔者学校有两位非体育专业的体育专职教师,年龄五十多岁,接受新鲜事物和学习新的知识内容能力弱,笔者作为体育科组负责人,经常会利用线上资源,挑选一些教师好布置、好组织、学生执行较为简单又有实操性的游戏内容,在教研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与科组其他人员进行学习分享。在多次的分享学习后,我校两位老教师的体育课堂气氛明显活跃,从不知“做什么”到“有目标、有方向”,使学生在体育课上获得了快乐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体质素质。线上资源不只有体育游戏,还有很多其他有用的体育课堂知识,以体育游戏为入手点学习更多的体育课堂知识,从而提升课堂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强化学生身体素质。

(三)灵活运用兴趣小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是影响体育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笔者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基础,结合教材内容,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虽然部分学生对体育学习存在错误认知,但是活泼好动,贪玩好奇是小学生的共性,笔者会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体能基础,开设不同兴趣小组,如乒乓球组、羽毛球组,篮球组、足球组等,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参加,促使学习积极性低的学生通过充分了解不同运动,激发其体育学习的兴趣,有效选择与自身相符的体育活动。然后在不同小组间展开巡回教学,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运动技巧后,鼓励不同兴趣小组进行交流与互助,促使小学生通过此教学模式,掌握更多的运动技巧与体育知识,提升学生体能的同时,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扭转学生的错误体育认知与观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四、结论与建议

素质教育与“双减”政策都明确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小学体育教师应积极顺应教育发展的规律,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与理念,依据实际学情,在学校的配合与帮助下,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丰富体育教学内容,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进而确保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博文.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概述[J].学周刊,2021(32).

[2]潘录成.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3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