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六堡,时光深处的醇香秘境

作者: 杨多杰

陈年六堡,时光深处的醇香秘境0
六堡茶生态旅游景区位于广西省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有满山遍野的六堡茶树,六堡镇是中国历史名茶之乡,生产六堡茶历史悠久。

2025年1月1日,应马来西亚六堡茶协会及河南省茶叶商会之邀,笔者到郑州国香茶城参加了一场名为“六堡饕餮”的新年茶会。主办方这次极有诚意,为到场的爱茶人准备了5款陈年六堡以供品鉴。其中最年轻的一款六堡,也是20多年的老茶了。其余4款更为稀少,分别是20世纪90年代、80年代、70年代、60年代的老六堡。六堡饕餮,实至名归。

以陈为美的六堡茶

听我这么一说,有的读者朋友心里可能要犯嘀咕了:“这么老的茶,岂不是都过期了?这还能喝吗?”诸位,咱们民间确实有“茶贵新,酒贵陈”的说法。但是这句话的茶,指的是绿茶。可是咱们国家的茶叶有绿、白、黄、青、红、黑6大类。广西六堡属于黑茶,是以陈为美,更是以陈为尊。年代越久的老六堡越是罕见,当然也就越昂贵。

也有人会说,喝老茶都是近些年炒作的概念。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笔者收藏有1985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广西特产风味指南》一书,其中在“六堡茶”条目下明确写道:

六堡茶还有一个特点——耐久藏,而且越陈越好。以茶中生有“发金花”(一种有益于人体的金色菌类孢子)的最受消费者欢迎。因这种“发金花”能分泌多种酶,使茶叶物质转化,形成芬芳香味,不仅清凉解暑,暖胃提神,而且适合有胃病和胃弱的人饮用。

由此可见,陈年六堡的概念早已有之。六堡茶,从来就是越陈越好。文中提到的金花,学名为冠突散囊菌,是像乳酸菌一样的益生菌。如果陈年六堡中能发金花,那更是难得的上品。这次新年茶会上的第一款2000年六堡茶,就是典型的金花六堡。茶艺师将投茶量定为12克,用200毫升的坭兴陶冲泡,茶汤中的菌香明显,令人过口难忘。

陈年六堡,时光深处的醇香秘境1
笔者到郑州参加了一场名为“六堡饕餮”的新年茶会,主办方为到场的爱茶人准备了5款陈年六堡以供品鉴。

但并不是每款老六堡都会有金花。有些不发花的老六堡,风味依旧独特。例如茶会上喝的第二款茶,是马来西亚六堡茶协会会长郭俊邦先生私藏的20世纪90年代老六堡。这款茶没有发出金花,自然也就不带菌香。但是茶汤入口,陈韵却是极显,回口还有一股特别熟悉的香味。仔细想想,这味道与小时候在北京厂甸庙会上喝的杏仁茶一模一样。陈年六堡能带杏仁香,少见又有趣。

如果陈化的时间再久一些,老六堡的茶汤口感还会更为丰富。例如新年茶会上喝的压轴老茶,上世纪60年代上元度(元度:亦称原度,六堡茶传统等级分类中的一种)港系六堡茶。这款近60年陈化的老六堡,茶汤里的陈香又化散为参香、木香、药香等诸多香味。至于六堡标准的槟榔香,更是贯穿始终。

陈年六堡,时光深处的醇香秘境2

当然,有一点要特别说明。一款老六堡,光是年代久远还不够。更为重要的是,这款陈年六堡的仓储一定要干净。如果在存放中,仓储失当,受潮发霉,那这款六堡再老也没有任何品饮的价值了。换言之,年份真,仓储差,这样的六堡照样不值钱。这次新年茶会的这几款老六堡,有的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陈化,可是细品茶汤,没有异味,只有陈香,真是难能可贵。

远销日本的六堡茶

您要想看看当年的六堡茶长什么样子,就别指望文献档案了,还是得从留存下来的老六堡实物入手才行。这次在郑州举办的茶会上,主办方极具巧思地在茶席周围布置了一场老六堡的大型实物展览,展品都是历史上的六堡名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52年六堡样品砖。此茶是六堡出口南洋的重要物证,其价值已不可用金钱衡量。除此之外,还有20世纪70年代第一版黄盒六堡茶、20世纪70年代老八中紫盒六堡茶、20世纪70年代老八中红盒六堡茶、20世纪70年代山水盒六堡茶、20世纪90年代山水盒六堡茶(外贸公司“西江牌”)、20世纪90年代山水盒六堡茶(外贸公司“多特利牌”)、20世纪80至90年代黑盒无土(因堡写作保而得名)六堡茶等。每一款老包装的背后,都是一段六堡茶的往事。

陈年六堡,时光深处的醇香秘境3
1952年六堡样品砖。这款老六堡,茶汤里的陈香又化散为参香、木香、药香等诸多香味。至于六堡标准的槟榔香,更是贯穿始终。

20世纪80至90年代黑盒无土六堡茶的黑盒外包装上一律写着“六保茶”而非“六堡茶”。这还真不是工作人员马虎,而是当年咱们茶叶工作者的巧思。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繁荣,老百姓越吃越好,结果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富贵病的人也不断增多。当时日本东京农业大学教授、农学博士小泉武夫,关注到了中国广西的六堡茶。他在其著作《发酵食品礼赞》一书中,单独写了“珍贵的微生物茶一节”。其中列举的代表性茶类只有两款:云南的普洱茶和广西的六堡茶。小泉武夫认为,茶叶发酵时,丝状菌会产生酵素。这种酵素能够分解人体内的脂肪,清扫老废物质。发酵过程结束后,再熟成的时间越长,茶叶的保健价值越高。正因如此,六堡和普洱在日本被称为减肥茶,受到老年人和白领阶层的喜爱。

但是六堡出口时,遇到了一个难题。日本和制汉字里“堡”字很不常用,一般老百姓都不认识。所以六堡茶出口日本时,就改写作了六保茶。第一,解决了茶名不易辨识的问题。第二,日语里的“保”字,有保护、保健之意。消费者看到“六保茶”,很容易理解六堡茶保健的功效。第三,中文里的保与堡又是同音字。六保茶的写法,信、达、雅都兼顾到了。正因如此,中国广西六堡茶在日本也颇受欢迎。现如今的六堡收藏家们,就将这款销日的六堡茶称为“无土六堡”了。上世纪80年代,六堡茶就已经畅销日本了。现如今在国内,还有很多人没有喝过六堡,实在令人遗憾。上等的陈年六堡,有机会您一定要试试看。

六堡茶

现如今研究老六堡,难点之一就是可以参考的文献资料太少。

六堡茶,创制于清代。但真正让全国爱茶人熟知,不过是近十几年的事情。曾几何时,六堡只是一款国内无人问津的侨销茶,其作用就是出口换汇,属于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茶。至于西湖龙井、苏州碧螺春、黄山太平猴魁,那都是文人案头的雅玩清供,属于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之茶。开门七件事里的茶,文人墨客不屑于写,平头百姓没工夫写,资料自然就少了。

(责编:马南迪)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