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粮食武器化的隐秘招术
作者: 肖郎平理论上,全球现有粮食产量足够所有人吃饱。数据表明,1961年至2019年人口由30.72亿增至77亿,而谷物产量由9.04亿吨增至27.22亿吨。换言之,人口增长1.5倍,但粮食增长3倍。
然而,全球饥饿人口不减反增,粮食危机频率也越来越快。全球粮食价格波动周期从上世纪大约30年缩短为本世纪不到10年。
一边丰收一边挨饿,既可怕又荒唐,这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将粮食武器化的后果。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徐振伟长期关注美国粮食战略。他指出,粮食商品化是美国掌握世界粮食霸权的第一步,而粮食政治化是粮食商品化的最终结果。美国通过国际贸易中的“绝对优势原理”控制小国的粮食主权,进而控制这些国家。一旦丧失粮食主权,社会稳定性就无从谈起,经济发展也失去后劲。
当饥饿出现后,粮食就成为美国的外交武器。粮食问题专家苏珊·乔治曾说过:“粮食及其生产资料集中于少数人的手中,不管其性质如何,往往是产生饥饿的主要原因。”
粮食商品化是不是意味着自由贸易?当然没有这么简单。徐振伟指出,美国采用美元和粮食绑定的策略,让粮食成为石油之外的另一种锚定物。要想获得美国粮食,必须采用美元贷款,既强化了美元霸权,又巩固了粮食霸权。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进一步抬高粮价,世界处于粮食危机之中。2022年春,国际粮价飞涨,美国跨国粮商嘉吉公司利润创历史新高,嘉吉家族三名成员跻身全球500位最富有的人行列。
徐振伟感叹,粮食商品化、金融化的做法,很大程度上背离了粮食作为人类生存必需品的基本属性,成为全球饥饿问题和粮食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
苏瑞娜指出,二战后,美国向世界各地输送粮食以解决国内粮食生产过剩问题,并且以价格战摧毁小国粮食生产体系,建立了美国主导的单边主义粮食体系。然而,当美国剩余粮食无法满足全球需求时,粮价就迅速攀升。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跨国大粮商凭借自由主义贸易体系崛起,垄断市场,攫取超额利润。
相关数据显示,2005—2008 年全球粮食价格上涨83%。2008年底全球饥饿人口数量为9.63亿,比粮食价格飙涨前净增1.1亿多。2010—2012年,新一轮粮食危机爆发,国际粮价继续攀升。
美国政府携手资本家以推销所谓新自由主义理论的方式,从俄罗斯、拉美国家、东南亚国家掠夺了巨额财富。然而,善良的人们绝对想象不到,连人类能否获得果腹必需的食物也被自由主义操纵。美国把粮食霸权、美元霸权、石油霸权三者结合起来,遏制或打压其他国家的发展。
典型的例子是被誉为“世界粮仓”的阿根廷。上世纪80年代初,阿根廷经济困难,美国政府与粮食寡头趁机兜售转基因种子。仅10年时间,阿根廷就丧失粮食自给能力,整个国家农业经济完全受控于美国。
另一个例子是韩国。美国出于冷战需要为支持韩国工业化提供了大量粮食,结果,韩国粮食自给率长期徘徊在20%左右,小麦和玉米自给率不足1%。
美国将人道主义武器化的行为证明其政治道德日益堕落,已经丧失了全球领袖的道义资格。罗斯福1941年发表“四大自由”演说宣称要帮助各国摆脱饥饿的威胁,何曾想到,美国会成为制造饥饿、加剧饥饿、控制饥饿的“黑客帝国”呢?
反过来,中国打破“粮食即权力”的霸权逻辑,通过推广杂交水稻和农业基建援助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夺回粮食主权,为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提供新范式,加快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