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体育 田径当先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又到了体育运动活跃开展的季节。接连去过几所学校,都在忙不迭地举行全校运动会。说到校运会,其实大都是全校田径比赛,而不是综合性的运动会。无论大中小学,地处东西南北,全国成千上万所学校,数以亿计的在校学生每年参加一两次田径比赛,中国算得上田径大国了。

田径被称为运动之母,没有良好的田径运动作为基础,三大球以及许多运动项目都会被拖后腿,甚至影响终身的体育兴趣和习惯。每学年举行一两次全校运动会以及融入趣味性的田径比赛,几十年来早成惯例,如何丰富和创新,注入活力,该动动脑筋了。

我的一位朋友是小学体育老师,他非常具体地告诉我,有些学生连跑步都不会,“蹲”着跑、“坐”着跑,各种不正确的姿势无所不有。这当然与体育教育简单粗放有关。长期以来,学生的好强之心更多体现在追求考试分数上。体育活动本可最直观地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向上,田径运动以跑步、跳跃和投掷为基本形式,作用尤其明显,却一直未被真正重视起来。

走出教室,来到操场,孩子们的天真和活泼好动充分表现出来,校园体育的目的不仅在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修课,一两次校运会远远不够。

现在的中小学生当中,小胖墩、小眼镜比前些年少多了,不难见到身材匀称、健步飞奔的校园体育明星,假以时日,说不定就是值得造就的竞技场上未来之星。

学校体育不只是体育老师的本职工作,也是校长和班主任要长期关注、为之劳心的事情。放学后,常听家长问孩子今天数学、语文、外语课上学了什么,很少有问体育课学了什么、练了什么。校方给家长的信息反馈多是文化学习,少有体育内容。可见,真正施行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还有很多工作没到位。

不久前,北京市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业内称之为“京八条”,内容包括每天至少一节体育课,三大球至少一项纳入必修,定期举行全员参与的班级比赛,师生全员参加跑步,体育教师轮训,社会场馆与学校共享等。这些措施如能逐项落实,体育幸甚,教育幸甚,民族幸甚。

上一篇:
下一篇: 春日飙马 四海竞逐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