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电厂“机器人”智能守护大国重器等

01三峡电厂“机器人”智能守护大国重器

近日,三峡集团长江电力三峡电厂新开发的大坝清扫机器人投入使用,三峡电厂“机器人编队”已达8 种。这支特殊的编队由检测维护机器人、设备巡检机器人、水域作业机器人、智慧仓储机器人等组成,它们各司其职,为守护大国重器保驾护航。

三峡电厂“机器人”智能守护大国重器等0

02中国DeepSeek搅动全球AI江湖

2025年春节轰动全球的“中国黑科技”当属AI 模型DeepSeek !它靠着一套量化算法,不仅让美国AI 科技巨头的股价集体下跌,甚至让ChatGPT(OpenAI发布的聊天机器人模型)都感受到了威胁。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三峡电厂“机器人”智能守护大国重器等1

DeepSeek是一款全新的大模型,通过独特的量化算法,在较低算力消耗的情况下,实现了高性能的推理和训练。它的成功代表了一种AI发展新趋势——从算力堆砌转向计算优化。由此可见,未来的AI 不再是比谁的模型更大,而是比谁的算法更聪明。

03可滚动可起飞的机器人有望在火星探测大展拳脚

三峡电厂“机器人”智能守护大国重器等2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发出一款空地两用机器人,重量只有300 克。它可以轻松地在地面进行滚动,也可以随时起飞,跨越障碍,有望在火星探测中大展拳脚。

在地面上,这款空地两用机器人,可以像不倒翁一样在地上进行中心转移、向前滚动。在空中,它靠着一对方向相反的共轴旋翼,可实现方向调整,实现稳定飞行。

04地下深处甲烷的“身世之谜”破解

三峡电厂“机器人”智能守护大国重器等3

地球深处,没有阳光也没有氧气,微生物却在这种极端环境中顽强生存,并默默推动着地球碳素循环,持续产生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这种绿色能源。这些甲烷从何而来?

最近,中日科学家研究发现,地下深处生物圈广泛分布着吃“甲醇”产甲烷的古菌,一种合作共赢的菌群互作模式完成了“甲酸→甲醇→甲烷”这一过程。

05约1/4淡水动物面临灭绝风险

三峡电厂“机器人”智能守护大国重器等4

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研究涵盖超过23000 个物种,这些物种中有接近1/4 面临灭绝风险。这项分析指出了污染、水坝、农业和入侵物种带来的主要威胁,凸显了应对威胁的紧迫性,为今后开展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信息。

生活在淡水中的物种占已知物种的10%,这一多样性带来了多种益处,如营养循环、洪水控制和缓解气候变化等。

06脑机接口技术实现汉语实时编解码重大突破

三峡电厂“机器人”智能守护大国重器等5

“2025新年快乐!”

上海华山医院的一位女患者刚在脑海中想出这几个字,电脑便成功解码、发出指令,随后操纵着机械手做出“比心”的动作,送出了2025年世界上第一段由意念完成的新年祝福。

这是某科技公司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天桥脑科学研究院合作的项目,他们凭借国产原创侵入式柔性脑机接口技术,开展高精度实时运动解码和语言解码临床试验研究,成功实现了“脑控”智能设备和意念“对话”。

07不锈钢滤水吸管:身处野外也能喝上安全水

三峡电厂“机器人”智能守护大国重器等6

野外徒步时,喝水常常是大问题。随身携带大量饮用水会增加行李重量,野外水源看似清澈,却可能潜藏大量细菌和寄生虫。为了帮助户外运动爱好者解决喝水问题,不锈钢滤水吸管应运而生。

不锈钢滤水吸管重约50克,且每根吸管配备了便携盒,整体重量约85克。无论背包、口袋还是腰间挂袋,都能够将其轻松容纳。更重要的是,不锈钢滤水吸管无需电力,使用者用它吸水时即可实现实时过滤。

08“以渔治碱”让盐碱荒地鱼米丰收

三峡电厂“机器人”智能守护大国重器等7

位于黑龙江省西部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曾是一片白茫茫的盐碱荒地。高盐碱的土壤性质导致这片土地无法种植经济作物。如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以渔治碱”的科技创新,让这里焕发出勃勃生机。

研究人员通过挖掘排碱沟、铺设管道等方式对盐碱地进行排碱和洗碱,并养殖了大鳞鲃、雅罗鱼、鳙鱼等耐盐碱鱼类,还种植了水稻。最终,水稻达到了亩产千斤,池塘养殖的大鳞鲃等耐盐碱性鱼类平均亩产量也达到了430千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