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区域教研协同发展模式创新实践研究以深圳市坪山区小学英语学科区域教研模式为例

作者: 吴耿霞

教研工作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对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意义深远。区域教研作为省级教研体系的基础,对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学业进步,以及教学质量提升至关重要。坪山区小学英语学科结合区域实际,深入开展协同发展的区域教研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以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

区域协同的教研模式致力于打破传统教研模式的限制,构建共享、合作、互助的协同教研新模式,完善教研机制,实现纵向贯通与横向互动的全面发展。学校以协同发展为核心,组建了由专家、教研员和教师构成的教研共同体,通过多样化的教研途径协同合作,旨在发现问题、深入研究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模型构建

区域教研的协同发展有效地整合了各类教研资源,是一种创新的教研模式,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一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协同教研的共生单元(组织架构)、共生模式(协同推进)以及共生样态(共建共享)。

共生单元(组织架构)主要指向行政部门、教研机构以及学校三方的合作与共建,学校作为教学实践主场所,在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划和引领下,接受教研机构的指导,通过主题研究、项目实践等活动形式,共同构建一个合作、互动的共生单元(组织架构)。

共生模式主要采取协同推进的方式进行。这个过程主要包括目标导向、过程实施以及评价反馈三大协同发展的要素。

(一)目标导向

这是协同发展的根本。主要指共同的教研目标,各参与单位需要明确并认同共同的教研目标,这个目标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能够激发各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标包括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以及保障教育公平。

(二)过程实施

这是协同发展的核心。实施的过程涵盖教师专业的引领与培训、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以及技术平台的应用与支持四大方面。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六‘观’六‘指向””,这是区域教研实施的重要内容,分别是指向结构的课程观、指向内容的教材观、指向方式的语言观、指向质量的教学观、指向标准的评价观以及指向学生的育人观。这些共同推动着教育实施过程的顺利进行,只有这些方面都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落实时,才能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三)评价反馈

这是协同发展的关键。它不仅是衡量工作成果和效率的重要工具,也是推动团队持续改进和成长的关键环节,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周期以及策略优化。评价指标是基石,直接决定了评价的方向和重点。评价方法是将评价指标转化为具体评价结果的桥梁。一个有效的评价方法应该既科学又实用,能够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评价周期决定了评价的频率和时机。合理的评价周期应该既能保证评价的及时性,又能避免过度评价带来的负担。策略优化是评价反馈的最终目的。通过深入分析评价结果,团队可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制订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共生样态是指由多元教研主体、教研主题、教研方式等共同塑造的教研样态,以及形成的共建共享、和谐共生的教研文化生态,教研主体包括专家、教研员及教师。专家为教研员提供教育理论和方法指导,帮助教研员拓宽视野、提高专业素养;而教研员则可以将专家的理论知识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实践探索和创新,将专家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并将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问题反馈给专家,为专家的研究提供实证支持和现实依据。这种互动与合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教研主体的“共生发展”,从而推动教育改革不断走深、走实。

二、路径探寻

基于前述区域教研构建的模型及区域实际,以坪山区“链条式”教科研体系“课程改革一教研科研一课堂改革一师生评价一教师培训一成果提炼”为指引,探索了“坪山区‘12345’小学英语区域教研实施路径”。

“12345"指的是“一个核心、两个转变、三项工程、四个关注、五种结合”。

(一)一个核心

核心素养体现课程育人价值,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小学英语区域教研的工作一切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

(二)两个转变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方式

直接决定教学改革的成败。需转变教师观念,从关注教转为关注学,从技能训练转为育人导向。

2.转变教师教育行为

关注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方法和策略,研究教学实例和评价案例,理解新理念和变化,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转变、优化教学行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三项工程

1.强“师”工程

以分层级、分步走的方式全面提升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开展三大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的实施。

第一,成长计划。以“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为依托,助推入职3年内的教师向“合格教师”快速成长。实施“纵通横联·四位一体”青年教师培养体系,运用“项目化、团队式、导师制、实践性”四大组织方式,围绕“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人文素养、理论研究”四大培训内容,整合“研、教、训、赛”四大环节,并采用“三年四步”评价体系持续优化培养流程。

第二,成就计划。以“优质教师成长工作坊”为依托,锻造入职 小学英语区域教研协同发展模式创新实践研究以深圳市坪山区小学英语学科区域教研模式为例0 年的教师向“骨干型教师、示范型教师、名师型教师”方向发展。

第三,成名计划。以“各级名师工作室”为依托,搭建平台让各级名师向“卓越教师、特色教师、专家教师,教育家教师”方向发展。

2.优“课”工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ijy20250432.pd原版全文

以课堂为主阵地,采取“主题定制 + 自主申报 + 择优选”的方式,聚焦“三课”,优化课堂教学。

第一,名师引领课。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由各名师工作室牵头开设“名师引领课”,面向全区及以上公开展示。

第二,“优师”示范课。以展示“优质教师成长工作坊”的优秀成果为目的,从中择优选优秀课面向全区及以上公开展示。

第三,“青师”成长课。以展示“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的优秀成果为目的,从中择优选优秀课面向全区及以上公开展示。

3.提“质”工程

聚焦质量提升,以两个“加强”为抓手,扎实推进减负提质工作。

第一,加强成果凝练与提升。通过开展“示范科组经验交流会”“名师工作室成果展示会”等方式,促进各研究成果的凝练与提升。

第二,加强学科评价体系构建与完善。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策略,推进坪山区小学英语基于新课标的学业质量研究。

(四)四个关注

1.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需要

由学科知识型为主转向育人为主、由以指导教法为主转向以指导学法为主。

2.关注教研团队建设

创新教研方式,建立跨学校、区域、学科、工作室、集团、梯队的联动机制,成立中心组和共同体,确保各级教研有主题和范式。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思想共享、方法共享和成果共享,助力教师在教研中不断成长。

3.关注教研模式探索

开展新型教育教学方式与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课堂教学在课内与课外的延伸、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动。

4.关注学科资源库的建设

秉持“优质、科学、易用”原则,通过定期评比及评优表彰的激励机制,构建三大资源库。

(1)服务课堂教学的资源库

主要包括优秀课例、课件、教学设计、微课等对课堂教学有启发及帮助的资源评选及收集。

(2)服务作业设计的资源库

主要包括以现有教材为主的各年级书面作业,以及非书面作业的资源评选及收集。

(3)服务学业评价的资源库

主要包括纸笔学业评价资源和非纸笔学业评价资源评选及收集。

(五)五种结合

1.个人研修与团队交流相结合

构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读·研·践·悟”实践路径,共同助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

2.课堂、教研与科研相结合

以科研引领教研,教研助推高效课堂教学,为教师成长提供新思路,打造品质科研、活力教研及高效课堂。

3.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在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基础上,提取、分析区域小学英语教研现状,研究策略,深入实践,并及时归纳总结。

4.集体视导与个性化视导相结合

坚持到校开展调研,采取集体视导与个性化视导相结合的方式,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以及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5.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

抓住关键要点,开展精心研究,得到典型的经验推广到其他,以点带面带动整个区域教研。

三、价值意蕴

区域教研的协同发展不仅为实现教研机制的创新,教研方式的优化,以及教研生态的变革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思路,而且对提升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意义深远。它通过理念共融、成果互惠和师生相长三个方面展现其价值。理念共融推动教育创新,打破地域、校际壁垒,传播并完善先进教育理念。成果互惠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师生相长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区域教研工作正面临着重要的转型,协同发展理念是引领这一转型的关键,它所倡导的“共生发展”的教研目标、“统筹兼顾”的教研内容、“多元互动”的教研方式及“成长导向”的评价机制,为区域教研的转型提供了生动的实践范例,更为区域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注入了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俞聪妹,蔡松清.赋能·协同·共生:英语区域教研转型的理解与区域实践[].英语教师,2021(8).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ijy20250432.pd原版全文
上一篇: 育时代新人 绘团队蓝图
下一篇: 1 问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