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斯诺克如今要从娃娃抓起了
作者:张斌
今年首轮战卡特,奥沙利文手没软,风卷残云淘汰老对手,挺进16强。望着第二轮的对手名单,奥沙利文多少是受了些刺激,中国竟然有六位球手跃进16强,其中有四位是20多岁的年轻人,反观英国本土晋级选手中最年轻者克里斯·瓦克林已经33岁了。如果奥沙利文在世锦赛前读了《泰晤士报》体育版上惊呼中国将拥有斯诺克未来的文章,他会记住目前世界前50位球手中,有13位源自中国,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在谢菲尔德这个从重工业落败中成功转型的斯诺克之都中磨砺球技的少年郎。
翩然过了首轮,奥沙利文的运动本能全然在身,也有了心情论及运动兴衰,“我看到了球手们在中国的发展,也看到了跑者在肯尼亚的成长,到了我们这个国家的孩子们做些事情的时候了,要给孩子们创造机会”。根据奥沙利文的规划,威尔士、苏格兰、英格兰和爱尔兰理应迅速建立斯诺克学院培训后辈,他甚至为这四大学院安排好了带头人,自己领衔英格兰学院,约翰·希金斯主理苏格兰,威尔士交给马克·威廉姆斯,肯·达赫迪则在家乡爱尔兰作为。如若真能实现,那英国四大世界冠军级别的顶级高手未来将会倾尽全力挖掘人才,提携后进。七八岁的顽童日后将有机会获得高水准的启蒙,也让家长安心使更多青少年选择斯诺克运动为人生稳妥解决方案。
奥沙利文以运动头号明星之尊提出重振斯诺克国度的想法,真是被中国的迅猛提升实实在在刺激到了,在国内以及在英国设立的中国斯诺克学院正在加速培养着即将在克鲁斯堡夺冠的“丁俊晖二世”。奥沙利文指出,只要在英国扎实推进所谓“中国模式”,快则10年,缓则20年,最传统的斯诺克国度一定能扭转被动局面。如今,中国球手云集克鲁斯堡的局面颇似东欧选手在四大网球公开赛上的浓度,也仿佛韩国姑娘们在女子职业高尔夫顶级比赛中的活跃度,丁俊晖的成功无疑注定不止促进一代中国人对于斯诺克运动的热情投入。在国内启蒙过后,佼佼者们大多都会选择奔赴运动的中心——谢菲尔德,在丁俊晖斯诺克学院中向顶峰发起冲击,没有比赛的日子里,在风格极致素朴的球房里,从上午10点到下午6点,默默苦练。《泰晤士报》记者从旁观察,一位中国球手足足连续40多分钟专注于一个击球动作的枯燥训练。这些揣着斯诺克梦想的少年们逐渐拥有了像样的世界排名,但语言尚未完全过关,还不能在谢菲尔德城中自由穿梭,练球参赛之余,往往会聚在租住的大学生宿舍里吃吃火锅,打打游戏。赶上好日子,会到丁俊晖家做客,尝尝花园里的烤肉,偶像的生活便是终极的人生目标。
整整20年前,也就是2005年,丁俊晖一举拿下英锦赛冠军,斯诺克运动自此在中国获得巨大发展契机,很多如今在谢菲尔德练球的中国孩子见到这位历史上唯一一位来自亚洲的斯诺克世界第一选手后都会强调说,我是看你打球长大的,你是我运动的动力。世界斯诺克联合会的数据显示,中国拥有30万家斯诺克俱乐部,优势独特。而英国斯诺克虽然底蕴深厚,但根本没有被纳入英国体育管理部门的投入体系中,无法享受到奥运项目的种种红利。疫情过后,丁俊晖以及中国斯诺克参与者们纷纷意识到,更应该积极融入英国斯诺克发展环境之中,因此才有了新一轮的谢菲尔德成长计划,刺激得英国斯诺克界要来一次全新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