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单休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随心理论上,我所在的公司是一个“双休”公司,加班全凭员工自愿。但初入公司的我十分不理解,为什么到了下班时间没有人下班,到了周末又总有很多人上班。
为了不被当作异类,我尝试着加入他们。但是我发现,其实很多人加班也只是在低效率办公罢了,甚至是换个地方玩手机。在周末加班的日子里,我很困惑,明明我能在工作日内完成所有的工作,为什么还要故意拖到周末再来完成?
和我同期入职的“00后”同事们和我抱有差不多的想法。于是,反抗开始了。
当下午5点一到,我们几个人就默契地左看右看老板的位置,蹑手蹑脚地走到打卡机前快速录入指纹,迅速打开大门跑出去,最后相视一笑。
只有我一个人准点下班的时候,我总会因为集体意识感到愧疚不安,但当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时,我们彼此获得了心照不宣的支持。我单方面把我们几个人称作“反内卷小组”。
我们公司采光差,每次离开公司打开大门,阴暗的环境一下子被外界的阳光照亮,我才发现外面的世界是这样流光溢彩。曾经我是厌恶阳光的,但自从我爱上打开大门的一缕阳光后,我决定要把自己放在向阳的格子里肆意生长。
但快乐的日子不长,我们“反内卷小组”的行动很快被打破了。某个周五,领导在群里通知全体员工周末加班,我抱着万分不情愿到了单位。与死气沉沉的“反内卷小组”相对比的是老员工的兴致勃勃,从他们的嬉笑打趣中我甚至看到了幸灾乐祸,这更加深了我们的不满。那天之后,有两个同事提出了离职,他们选择用物理意义上的离开,获得自由。
离职的念头在我大脑里转了一圈,但我又迟迟不能下定决心。某日受到了朋友的启发,我发现禁锢我的一直是我的惯性思维。“如果我双休了,会怎样?”我在纸上写下了这句话。列出了最坏的结果是我被辞退,又在旁边写我能不能接受呢,答案是可以的。于是我豁然开朗。失去了几位“战友”,我又开始继续坚持我的上班原则。
也许是因为有两名员工的离去,暂时又无法招新,老板再也没有在群里通知过强制加班,我们“反内卷小组”剩下的几个人又默契地回到之前的样子,只是这一次,我们都知道自己的心态不一样了。我悄悄问过一个弟弟的想法,他说:“我现在就想着,把我的活干完,该休息就休息,大不了就走人。”原来一旦有了被辞退也许是一种福气的想法,内心的焦虑就被抚平了很多。
老员工和中层干部总是和我抱怨,说现在的小孩不好招,总是培养好了,人家就走了。这时候我总是腹诽,这难道不是因为公司旧有的管理模式和新一代的年轻人的需求不符吗?我们公司成立于1980年代末,管理层最爱讲的是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但是现在,面对新的发展节奏,新一代思潮的年轻人进入社会,管理确实该寻求变化了,如何放下速度,提高质量可能才是企业需要去探索的。
如今,当我再次面对老员工对我打趣时说“来加班吧!”“我们都没休息”“来挣钱吧!”,我已经从最初的紧张、心虚、焦虑,到坦然一笑。建立了自己对工作的底线和边界感后,我终于在工作中获得了相对自由。或许这种自由只是短暂的,但生命短暂,与其在内耗中度过,不如在自由健康的心态下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