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农村公交车起火之后
作者:陈银霞记者·陈银霞 实习记者·陈林
编辑·王珊2025年2月12日,这天是元宵节,在广东中西部的肇庆市怀集县,这个被群山环绕的县城,正在举行百狮巡游,城里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这天也是当地中小学的开学日。
早早起床的袁琳已经收拾好上学用的衣服和文具,等待公交车的到来。袁琳在怀集县最北端的洽水镇洽水中学念书,是一名住校生,她家所在的谿村位于镇子北部的山区,距离镇中心有18公里。平时,村里有私人运营的面包车接送去乡镇和县城的村民,只需半小时车程。但那天车子已经满员,袁琳决定改乘公交车。
公交车是辆白绿混色的中巴,车牌号粤H14052,两小时一趟,核载30人左右,一排四个座位,共七排,中间由一条仅能容纳一人通行的过道隔开,最后一排五个座位。车子只有一扇车门,在车厢前端。每天早上8点多,这辆公交车从洽水镇北部山脚的新岗林场公交站出发,沿617乡道,依次经过谿村委、谿村,一路前行,再途经七个站点,才能到达23公里外的洽水镇。随后,线路还会一直绵延向南,最终直抵怀集县城北客运站,全程两小时。
袁琳上车时还不到9点。在谿村与她一同上车的有10人左右,多是学生,少数有老人陪同,包括15岁的张浩和他13岁的弟弟。因为是出站后公交车停靠的首个村庄,车内十分空旷,张浩和弟弟选择了车厢中间右侧靠近窗口的座位。他俩有些晕车,试图打开车窗,但车子老旧,只有靠近他们的那扇能推开。袁琳等几个女生坐在倒数两排,老人则选择了靠近车门的前排。
10多分钟后,车辆驶入下一个村庄——桂岭村。桂岭村有五人上车,包括40岁出头的王苗、王苗的邻居及她的两个儿子——15岁的余科和8岁的弟弟,还有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余科和弟弟并排坐在左侧倒数第二排,王苗和他们的妈妈坐在前面。中巴载着乘客,在约六米宽的水泥乡道上颠簸前行,两边青色的山丘脚下,点缀着一个个零散的村寨。
公交车经过大圳口、黄屋两个站点,到达西院村路口,又上来八人。此时,车里已经满座,人挤人,刚上来的一个乘客将5岁的女儿交给一个熟人抱着,对方是谿村一名十六七岁的职校学生,坐在最后一排的中间位置。由于早起或晕车,很多乘客上车后均沉沉睡去,顺利的话,一小时后他们将抵达洽水镇。
大概9点40分,坐在第一排的王苗突然听到后面传来惊慌的喊叫声,“起火了!快把它踩灭”。她扭过头,透过拥挤的人群,只看到很多双脚在围着走廊中间的一团火踩,那时,火苗的高度已经到达膝盖位置。被惊醒的张浩闻到了烟雾和塑料烧焦的臭味,味道来源于他前排座位旁的过道。坐在车辆左后方的余科看到,一条黄色的类似装化肥的蛇皮袋正在燃烧,里面装了小半袋东西,袋子不透明,看不清里面是什么。
有人提出拿灭火器灭火,但不清楚是没找到灭火器,还是不会使用,一群人仍在踩火。一分钟后,火越来越大,张浩的弟弟大喊:“哥哥,跳窗!”此时,发现起火的司机,操作车辆停靠在右侧路边。王苗和前排的乘客蜂拥到车门口,司机摁了第一下按钮,车门没有动静,2~3秒后摁第二下才打开,王苗被人流带出了车。
被火苗隔开的后排乘客则挤到了张浩旁边的窗户。张浩和弟弟刚跳出去,车内的火一下子大起来,紧跟着传来玻璃爆破的声音,玻璃碴儿碎了一地。坐在倒数第二排的余科立刻起身,拉起8岁的弟弟也挤向那唯一开着的窗口。等他一只脚踩上窗户,低头却看不见弟弟,他被人推出窗户。此时,坐在车厢中间左侧的姚瑶被拍醒,她看到走廊右侧三四排座位已经燃起熊熊大火,等她跑到车门处,火已经蔓延到左侧,她的后座也烧起来,形成一道火墙。从车内逃出后,害怕爆炸的姚瑶一直向前跑。等她停下回头看时,整个车厢已经被火海包围。火舌从窗口伸出,烧得山体的树木噼啪作响,滚滚黑烟冲上天空。
当天傍晚,怀集县人民政府通报,怀集县洽水镇813县道一辆公交车突发起火,造成六人死亡及部分乘客受伤。本刊在采访时得知,六名遇难者均为女性,其中四名来自谿村,都是学生,包括一名小学生、两名初中生、一名职校学生,他们都坐在公交车后排位置。谿村有250多户人家,坐落在洽水镇北部的丘陵地带,一间间一到三层的红砖房散落在半山腰。村里七八成的年轻人都在广东、福建等地工厂务工,一年到头回家一次。山区田地不多,老人们种植番薯、玉米、水稻,自给自足,顺带照顾孙辈。
作为附近的大村,谿村和桂岭村均有小学,多的时候全校有300多名学生。但近几年,随着更多的村民去乡镇或者县城买房落户,学生人数陆续缩减。张浩说,几年前他就读时,一年级有20多名学生,到了五年级学生只剩10多人。五年前,两所村小的六年级均被取消。张浩和村里的孩子不得不提前一年离开村庄,去镇上读六年级,之后在镇上或者县城的初中就读。因为路途远,班上很多同学选择住宿或者是在学校附近租房,由长辈陪读。
张浩告诉本刊,针对从村小转学去镇上就读的六年级学生,学校周末会派两辆公交车专门接送学生。但读初中的学生,没有这项便利。对于他们来讲,回家最实惠和便利的方式是坐公交车,一次只要5~7块钱。人多挤不上车时,他们只能坐摩托车,要花30~40块钱。“摩托车为了挣钱,开得很快,山路九曲十八弯,也很危险。”每到周末,桂岭村在外务工的村民赵洪都会担心接到孩子电话,说他又没挤上公交车。
15岁的袁琳是六名遇难者之一。袁琳今年读初三。她的母亲袁美玉告诉本刊,出事那天,学校老师说袁琳不在学校。袁美玉从洽水镇卫生所、凤岗镇卫生所一路寻找,发现伤员已经全部转移到县城。下午2点多,在洽水镇卫生所,袁美玉的父亲走进门,声音颤抖地拍了拍她的肩膀,“想开一点”,说完将头扭向门外,不想让她看见自己的表情。
袁美玉说,女儿十分独立,除了六年级和初一报名时由家长送去学校,其他时候都是自己坐公交车来回,她从小学习自觉,读的是重点班,“写完作业才去玩,奖状有厚厚一沓,五六十张”。在袁琳4岁时,袁美玉与丈夫婚姻破裂,两个孩子交由阿太(袁美玉的奶奶)照顾,她则出去打工。“那时一个人养孩子,只想着赚钱”,当时这个只有20岁出头的新手妈妈去广州工厂缝服装拉链,底薪2000块钱,一条拉链不到一分钱,每天做1万~2万条,月薪才有四五千元。
袁美玉说,每次外出离家前,一双儿女常常会跟在她身后哭,等阿太把他们哄去小卖部或菜园时,袁美玉才能抽身,拖着行李箱悄悄离开,“心里很难过”。她几乎每天打电话回来,女儿常常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后来,哭泣被平静的表情取代,“他们好像习惯了”。如今,只有水泥地上残留的黑色污块、山侧被烧秃的树木以及撒落在路边的一点玻璃碴儿,还有一只被烧焦的鞋子,能够昭示着这条617乡道上,曾经发生过一起严重的公交车起火事故。
关于起火的原因,谿村村民梁知从逃出的几位少年口中得知,他们有人看到车厢中间的袋子起火,也有人看到地板冒烟。一位五六十岁的村民告诉他,事发前,他骑着摩托车在公交车后面,看到车辆底部中间位置往外冒烟,他一路连摁喇叭,但司机似乎并未察觉。目前,事故原因并未公布。
中国应急安全与减灾科普委员会委员、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许传升分析,客车起火主要有三大原因,电路起火、油路起火和乘客携带易燃易爆品。许传升说,事发车辆中间起火,这里密布着电线,有可能是电线短路,或者是黄色袋内装有易燃易爆品。起火后由于车厢内的座椅、窗帘等可燃物多,3~5分钟火势就会很大,容易导致群死群伤。
事故车辆并不是一开始就跑洽水镇线路的。怀集县交通运输局(以下简称“怀集交运”)2023年4月发布的《关于农村客运班线变更的公示》里提到,民营企业怀集县交通运输有限公司的粤H14052,线路由“怀城—下帅(乡)”更改为“怀城街道—洽水镇”。更改后的线路由怀集城北客运站出发,途经甘洒镇、凤岗镇,至洽水镇终点站,全程40公里为358国道和262省道,日发班次六班。那时,车辆也尚未在村庄之间运营。
根据怀集交运公示,2024年3月,怀集交运正式通过新增“怀城街道—洽水镇新岗林场”的农村客运班线的申请,全程72公里,日发班次四班,投入车辆两辆。谿村候车点的“村村通”客车信息公开栏里,粤H14052承接由凤岗镇至洽水镇新岗林场的线路,该线路日常班次两次,运行时间为早上8点至下午6点。桂岭村的一位村民告诉本刊,在此之前,村里乘坐的公交也是一辆老旧的客车,因此他们并没有注意到具体车辆的变化。
出事后,赵洪回忆,这两年过年从外地务工回家,他抵达县城后乘坐的是八九成新的公交车,车辆开到凤岗镇车站附近,司机会让乘客下车,更换旧车下乡,车辆开起来“乒乒乓乓”响。在江西宜春的一位城乡公交司机刘凯眼中,这种现象很常见。他告诉本刊,去年开始,他所在的公司将城区淘汰下来的客车调来,更换电池后投入农村使用,“新车跑县城,旧车跑农村”。“山区道路狭窄破烂,水泥路不到3米宽,车身就有2.25米宽,会车时很容易剐蹭到路边的护栏”。
刘凯觉得这是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刘凯见证了这几年农村公交行业的下行。2019年,刘凯开始跑车时,农村客运司机的工资不错,2000多元的底薪,加上绩效和餐食补助等,每月到手6000多元。但之后几年,生意明显不好。年轻人在外务工,城乡客运的主要客源是老人和学生,但学生在迅速流失。刘凯记得一开始,他所开的线路,每周有60多个学生要去乡镇念书,需要派两部车接送,现在只剩20多个。他观察到,全镇九所小学,近五年已缩减至六所,还有两三所村小学生人数不超过20人。原本是流量高峰的周末,过去一天营收约1200~1300元,现在只有300~500元,约合之前的1/3。除此之外,还面临着私家车的竞争。刘凯说,疫情后很多企业不景气,不少外出务工的人回到老家,兼职开车拉客,一个乡镇就有五六部七座商务车。接受采访当天,他从县城车站出发,车内只有一个人,10多个从县城下乡的卫生院、诊所职工均被私家车载走,“我们6点45分准点发车,私家车就提前两三分钟蹲守在车站门口”。那天公交车票价总收入180元,勉强回本。
刘凯所在的公司也在缩减成本。节日的红包、水果、团建被减半或取消,新入职司机公司不再缴纳社保,而是选择补一部分钱让其自行缴纳。去年,公司以亏本为由,要求每位司机降薪10%。“闲杂人等”也被裁掉,这两三年,刘凯的公司裁掉了70%的票务员、车站工作人员、门卫,由一人身兼守门、卖票、安检三份职务。司机也从130余人降至110余人,线路缩减一半,只剩十五六条远途热门线路。
广东公交车爱好者李斌曾于2023年9月拍摄过事故车辆。他向本刊介绍,事故车辆为海格KLQ6759系列柴油中巴车,前置发动机,便宜耐用,常用于农村客运。李斌说,他了解到怀集交运曾购买过两批海格KLQ6759系列车辆,他看过两批车的车辆铭牌,是批量生产的同批次同型号的车辆,一批生产日期为2012年,一批为2023年的新车。李斌说,从新旧程度来讲,出事车辆很可能是2012年生产的。
2013年实施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要求,公交客运汽车的使用年限为13年。这意味着,事发公交车距离报废截止日期或只剩九个月时间。刘凯说,他的公司为国有企业,公司每年花在一辆车上的轮胎、钢板、电池、刹车片等更换和维修保养的费用,就要好几万元,在总成本里占比约六成。即使保养良好,出于安全考虑,公司的公交车常常使用11年左右就会报废,不会用满13年。而四川省民营农村客车车主宋军告诉本刊,行业普遍做法是使用八年即报废。
但在客运行业下行的环境下,怀集县老旧的公交车并非粤H14052一辆。南方农村报2023年的报道《消逝中的广东县城客运站:裁员超八成,业务量腰斩》提到,一辆怀城—桥头的农村公交车车龄就达到13年。怀集县城北客运站站长邓研辉在报道中提到,“镇通村线路处境艰难,城乡公交从15分钟一班增至30分钟”,“经常是进村的时候两三个人,回来时两三个人”。鉴于近年道路客运市场形势,2023年6月,怀集交运发布公告,决定关闭旗下的城南客运站,两站业务合并至城北客运站。企查查显示,2016年至今,其缴纳职工保险的人数从234人降至164人。多位村民提到,他们发现几年前公交车就用无人售票取代了售票员。
出事后,通过客厅的监控,袁美玉每天都能看到阿太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手拿着烟,低着头沉默。出事当天,阿太去小卖部买东西,回来时袁琳已经坐公交车离开。袁美玉说,阿太提到自己还没来得及给袁琳红包。按照当地习俗,学期开始孩子出门上学,大人要给5~10元红包,红包里装着家人对孩子一路顺风、学业进步的期许。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除许传升外,均为化名,实习生杨纯希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