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阁

作者:卜键
文汇阁0南三阁与北四阁的区别,还在于北四除文渊外皆先有名后有阁,南三则是先有阁后赐名。这个次序似也可以说明:编纂四库全书,一式四分,营建书阁贮藏,是乾隆帝较早的规划;而南三阁的兴办,弘历动念较迟,多是接受臣下的建议。

还记得那位奉旨往宁波勘测天一阁的寅著吧?他就是一个重要推手。乾隆四十二年(1777)六月十五日,已调任两淮巡盐御史(通称“盐政”)的寅著奏上两折,其一就是请求在天宁行宫和金山行宫鼎建书阁。鼎建,即营建、新建。他说已派人到武英殿领回颁发两行宫的《古今图书集成》,正安排总商江春如式装潢,可这么大的体量,盐政与盐运使署都没有合适的地方存放,建议仍依照天一阁的图纸,像北四阁那样建造书阁,以备皇上巡幸时宸览;还说到已亲往两处行宫相度地形,“均有于建阁相宜处”(录副奏折:寅著,奏请于天宁寺金山两行宫修建书阁事)。

扬州自古繁华,人文荟萃,在朝廷征书之初积极报捐,总商江春陆续征集到932种;大盐商马裕也是著名藏书家,先后献出776种,获御笔题诗并颁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对于各省藏书家呈缴之书,弘历多次表示用后将归还原主。在另一折,寅著代二人恳请不必发回,“伏请奏明留备馆阁之储,感激无地”。内务府官员大都谨慎小心,寅著没提到想收藏四库全书,没有提到二书阁之名称,也未涉及杭州行宫的事,而若说南三阁的肇始,还真不能漏了这位。史料缺乏,不知正式的批复何时寄至,十二月初寅著进京觐见,次年五月被调任淮关监督,但可确定的是他主持了文汇、文宗二阁的备料和开工。数月后,寅著轻微卷入侍郎高朴鬻卖玉石案,“恐惧战栗,伏地碰头”,表示要缴二万两议罪银。朱批一句“实在可恶下贱之包衣驽材”,话看似很重,实际上是放他过坎了。

接替的伊龄阿也是能员,抵任后接手修建两阁,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十月竣工。他奏请皇上为之命名并题写匾额:“奴才到任后,查案兴工并已绘图恭呈御览,兹如式盖造完竣。伏念天宁行宫、金山胜地仰荷圣主历次南巡驻跸,亲洒宸翰,匾联诗句照耀山川,垂为盛典。今奉发《古今图书集成》以备乙览,丹文绿字,如探宛委之藏;玉柱金庭,永贮石渠之副。若蒙御赐匾额,悬于楼楣,则江左臣民瞻仰奎文,倍深抃庆。伏恳皇上天恩,濡毫几暇,肇锡嘉名。发到日,奴才当即敬谨钩摹,诹吉悬挂,仰候来春翠华临幸……”(朱批奏折:伊龄阿,奏为扬州天宁寺、镇江金山寺行宫盖造完竣请颁御书匾额事)一段文字花团锦簇,颇为得体。伊龄阿出身满洲镶黄旗,数年后仕至巡抚,也是著名的书画家,表示收到题字后将亲自钩摹取样,一片诚敬。乾隆帝接奏愉悦,很快就亲笔题写了四幅,派员驰送扬州,钦赐天宁行宫的为“文汇阁”牌匾,以及门额“东壁流辉”。

文汇阁位于扬州天宁寺西园,乾隆二十二年(1757)于此营建行宫,因称御花园,其中读书处标称御书楼,以故后来文汇阁建成,也被称作御书楼。嘉庆《两淮盐法志》、嘉庆《扬州府志》,以及《扬州画舫录》都对此事做了记述。四十五年(1780)春乾隆第五次南巡,于二月十四至十六日在天宁寺行宫住了三天,题写了大量匾联,并欣然作五律《文汇阁》:

皇祖崇经训,图书集大成。分颁广流布,高阁此经营。(注:阁中贮分颁《古今图书集成》,此阁亦仿范氏天一阁为之。)规拟范家制,工因众商擎。亦堪匹四库,(注:四库全书繁重,不能分贮各处,故只赐《图书集成》一部。)永以贮层甍。(《清高宗御制诗四集》卷六八)

因吟诵随意和数量太多,乾隆的诗颇受后世嘲讽,其实所提供的珍贵信息甚多,尤其是关于四库纂修的,乃因喜欢和重视,反复吟诵,注释亦详细。据此诗与注,可以确定:文汇阁是扬州众商出资、仿照天一阁兴建的,在南巡前已将《古今图书集成》排架存放;而此时弘历尚无续办南三阁之意,并特别做了解释,却也能反证他真的起过这个念头。

文渊阁本纂成后,得知后三分将次第告竣,两年前的想法再次浮现,弘历终于决定续办南三阁全书,于四十七年七月八日颁布谕旨,并要求伊龄阿等添置书格。伊龄阿接旨后当即前往察看,奏报所余空书架甚多,“将来收贮四库全书即有不敷,所添书格无几”,已安排总商等办理;也特别代众商请求承担“所有雇觅书手银两”,“或于年终汇解,或分春秋二季解交”,以表达感戴之情。奉朱批:“不必,仍当用官项。”(《纂修四库全书档案》八九五)此时两淮盐业已见疲敝之象,盐商亏欠甚多,估计伊龄阿接旨后也是松了一口气。

四十九年(1784)二月二十五日,乾隆第六次南巡驻跸天宁寺行宫,又写了一首《文汇阁叠庚子韵》:

天宁别馆书楼耸,向已图书贮大成。(注:此阁成于庚子,亦仿范氏天一阁之式为之,曾颁贮《古今图书集成》全部。)遂以推行庋四库,(注:壬寅秋,以《四库全书》分庋文渊、文源、文溯、文津四阁者均可按期蒇事,因思江浙人文最盛,士子愿读中秘书者不乏,允宜广布流传,以光文治,敕于扬州之此文汇阁、镇江金山之文宗阁、杭川圣因寺之文澜阁各贮《四库全书》一分,俾士子得就近观摩;并发内帑银百万,于京师雇觅书手缮录全书三分,驿致庋阁,以昭我国家藏书美备、教思无穷之至意。)况因旧有非重营。西都七略江干现,东壁五星霄际擎。却待抄完当驿致,文昌永古焕重甍。(《清高宗御制诗五集》卷四)

诗中夹注颇为细致,其中的一些表述,也需要略加说明:所谓“成于庚子”,乃指其南巡驻跸时亲临文汇阁揭幕的时间,竣工仍以伊龄阿所说的四十四年十月为准;而前已言明乃文汇阁遵照天一阁样式新建,应是伊龄阿面奏时谈到利用了旧有建筑(如御书楼)的地基或材料,遂有“非重营”之说。特别有意思的是,夹注中不仅说到未来会列藏四库全书,令江浙士子就近阅读,还提到了雇佣书手的费用——“发内帑银百万”。南三阁的总字数超过30亿,按照永瑢等所做的经费预算,100万两银子,应不仅是书手的佣金,也包括领办、校对及杂役人员的报酬和各种杂项开支。

四库全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