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何以成学

作者: 林玮

编者按:5月,是劳动者的节日,我们礼赞劳动精神,也追问劳动的终极意义——人类孜孜不倦地创造物质世界,究竟是为了抵达何种生活?浙江大学休闲学是学校哲学专业下设的二级学科,它以休闲现象为研究对象,以哲学为学科根基,以生活哲学为基本理论形态,是具有交叉学科特征的实践哲学,其核心是研究人如何过良好的生活。

休闲时代

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也为自己争取到了8小时工作制。现实的苦难,以残酷的斗争(包括战争)、繁重的工作为基本形态,将20世纪的人们牢牢绑定在生存的地面,而非精神的高空。于是,一种属于现代人的理想出现了:休闲——“它是新千年全球经济发展的五大推动力中的第一引擎,新千年的若干趋势使得‘一个以休闲为基础的新社会有可能出现’。到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一半的GDP将产生于休闲业,六成以上的从业人员将就职于休闲业,人类一半以上的时间和金钱将投入休闲业。休闲将在人类生活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20世纪末,美国未来学家格雷厄姆·莫利托的这一名言,被诸多媒体广泛转载。

之所以说这一理想是现代的,是因为在古代社会,人们即使有强烈的休闲念头,往往也只能寄望于个体的“超凡脱俗”,社会并没有制度性的安排——如果不把某些带有宗教色彩的理想和行动列入其中的话。而进入现代社会,尤其以工业时代的起点为标志,人之需要休闲,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性的制度安排。它与8小时工作制、周休2天一同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转化为阅读、观影、聚餐、旅游,以及户外运动、KTV、冥想、瑜伽、茶道、香道、花道,更进一步包括演唱会、轰趴馆、探店、露营、“打鸟”、桌游、电子游戏、“吃谷”、集换式卡牌、创意市集,还有各种公益活动、讲座、夏令营、娱乐赛事

无益之事

在传统社会,休闲多半是一种人生理想,贵族或可付诸“消遣”实践,但其曲也高,其和也寡。而在工业时代,休闲研究主要与“自由时间”相关。那时候的休闲思想家要对抗教会和资本家宣扬的“工作是一种美德”,又要审慎地提醒他们“消费也是生产力”。因为彼时的大众主要是生产者,他们的自由时间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立论标的。休闲研究要教会人们如何健康、积极地“杀死”自由时间,使其身体和精神都得到恢复,从而再次投入社会商品的生产与流通之中。

唯独进入信息时代,或称“后现代社会”,休闲成为人们的常态。一方面,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开始取代单调、乏味的重复劳动,周休3天甚至4天已开始成为部分人的现实。另一方面,少子化叠加老龄化让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竞争、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竞争激烈程度逐步趋于缓和,广袤的田野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更不能忽视的是,文化教育带来的人口素质与社会文明普遍提高,人人都能读书看戏、旅游观展、拍视频搞直播,在朋友圈里发自己的文字和图片作品。传统社会中的文人生活方式,正在下沉。于是,休闲转化为了一种经济,其形态愈加丰富、内涵变得广泛,它与工作之间的区分更为模糊,甚至成为一种生活理念,那就是人应该在有限的生命中尽可能地体验生活。

从打发时间到体验生活,休闲从过往作为学习或工作之余的放松与娱乐,变成了人生内在的需求。其实,古人即云“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人的生命要有厚度、精神要有高度、思想要有境界,光靠“有益之事”,亦即不得不干的事儿,显然是不成的。那些所谓的“无益之事”,“看风看雨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才有可能使人成为人。就此而言,休闲是一种本真的生活,是一种想干能干就去干的信念,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开出花来,把日子过成艺术的姿态与实践,是天堂就在人间。

休闲学

研究休闲有多重视角。社会学家可以讨论休闲与工作、阶层、家庭的关系问题,心理学家可以讨论休闲的动机、创意与情绪等问题,经济学家可以讨论休闲产业、休闲消费的问题,教育学家可以讨论休闲教育、研学旅行、劳动教育等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可以构成休闲学的侧面。而将其组合在一起,一种专门研究人在本真状态中的感受与体验的学问就诞生了——休闲学。这是一门兼具哲学基础与实践应用指向的创新学科,它不仅要考察人的生存状态之演变,还要从中找到人之为人的本质,并努力使其推广开来,成为永恒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追求。

2004年,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成立。2007年,浙江大学自主设立休闲学(哲学二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点,并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在此基础上,2016年,浙江大学旅游与休闲研究院成立,并于2023年更名为浙江大学休闲学与艺术哲学研究院。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浙江大学休闲学正在整合艺术学、美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他与休闲学相关的学科,创新推进中国特色休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和实践,为中国迎向美好生活时代提供学理支撑。休闲学的创立是哲学面向生活实践、回到生活世界、探索未来哲学发展可能路向的重要举措。它不仅有助于当代人缓解压力、释放焦虑,提升智力,进行创造,参与社会,体验生活,还有利于他们增强幸福感、满足感与获得感,珍惜与感悟生命,主动规划和参与各种形态的休闲活动,将此岸世界变得更加充实、美丽,从而“狠狠地”对抗那个由算法技术、资本逻辑合谋而构建起来的“数字世界”。

责任编辑:刁雅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