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园融合班级管理策略
作者: 黄顺琼为特殊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前融合教育,能够促进特殊幼儿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当处于良好的融合环境中时,普通幼儿与特殊幼儿均能根据对融合环境与文化的理解实现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互动与调整,从而表现出更高的社会情感能力水平。本文将以班级管理为主线,探讨针对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模式。
一、在学前教育期间实施融合教育的意义
一是符合幼儿学情。3-7岁阶段的学前儿童整体来看由于年纪较小且认知不足,再加上融合教育所指向的特殊儿童往往会有孤僻、急躁、情感表达较差或共情能力缺失等多种问题,会出现与其他幼儿口角、产生矛盾或不听从教师要求的情况。融合教育能够通过多元化的活动、游戏促进幼儿的理解,使幼儿在成长和生活中能够获得更多认识,达成学前教育的整体要求。
二是连接家庭教育。融合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家长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中来,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多科学性、规范性、多元性的指导意见,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准和教育能力。此外融合教育可以为家长反馈更多的幼儿情况,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发育水平,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
三是高效教育引导。学前教育需要教师进行常态化的引导,而融合教育则能够使教师在班级管理等方面形成常态化的教育机制,针对不同幼儿的不同情况来进行分层化引导,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
二、融合教育视域下的班级管理策略
(一)强化时间管理,开展一日活动
融合教育倡导在教育引导中的多元化,例如将生活融入到教育管理中,让幼儿更加感受到生活与自身成长的联系。整体来看幼儿一日生活流程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而限定的,有着不同的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因而加强时间管理是提高幼儿班级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落实融合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尝试多元化设置一日活动,从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出发合理设计和安排各个流程,在活动中正确引导理解能力较差、性格较为孤僻等特殊儿童进行活动,促进幼儿形成和发展时间观念,使得一日活动可以更加顺畅地进行下去,此外还可以通过一日活动的设置使特殊儿童有相应的自理能力或自主安排能力,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
影子老师深谱每个孩子的独特性,他们通过耐心观察和深入交流,精准把握孩子们的需求,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对于理解力稍差的孩子,他们化繁为简,用直观的视觉辅助和反复的实践练习,帮助孩子跨越障碍;而对于内向的孩子,则是以温柔的力量,鼓励他们走出自我,融入集体,逐渐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同时,影子老师还是家校合作的桥梁,他们定期与家长沟通,分享孩子在学校的进步与挑战,倾听家长的关切与期望,共同为孩子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支持网络。在班级管理上,多样化的评估手段与丰富的互动活动相辅相成,既为教师提供了全面了解孩子的窗口,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与社交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学会了倾听、表达与合作,为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日活动也可以融入家园共育的元素,落实融合教育理念,积极引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也开展类似的时间管理一日活动,通过强化时间意识来提升幼儿对规则的遵守能力,使得幼儿养成基本的时间观念和责任意识,推动班级管理的顺畅推进和实施,搭建家园共育的良好桥梁。
(二)营造和谐氛围,加强师幼沟通
教师与幼儿的沟通是融合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在融合教育促进班级管理的理念落实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与幼儿建设常态化的沟通机制。
例如在班级管理中,仍然会有少部分幼儿对教师的班级管理策略以及管理方法有着一定的质疑或反对态度。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可以尝试设置“班级悄悄话”的趣味活动,可以在休闲娱乐的时间让幼儿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分享自己对班级管理的认识以及对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的建议,让幼儿更好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更能促进幼儿自主意识的常态化发展。此外还可以创设社区化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欢笑与挑战中共同成长。在游戏中,孩子能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挑战,在安全的环境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每当他们在游戏中达成目标,那份由衷的喜悦与成就感便油然而生,也拉近了他们与普通幼儿之间的距离。特殊孩子也是班级大家庭的一员,享受着来自大家的鼓励与包容,自信地迈出成长的每一步。
(三)制定班级规则,采取民主策略
现今的学前教育模式提倡由幼儿与教师共建班级秩序,要求在教育引导过程中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作用。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采取民主化的班级规则,由普通幼儿带领、示范,通过设置活动“班级小公约”,让幼儿举手投票共同选出适合班级的独特规则,并引导普通幼儿学会考虑特殊幼儿的能力,并且由大家共同认可。这样的方式能够使班级所有幼儿提高对班级管理规则的认可度,也给予特殊儿童归属感。
(四)设置多元岗位,突出主体作用
融合教育实际上更要求幼儿能够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以学前教育班级管理为例,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多个岗位来促进幼儿对班级管理的参与,这样的活动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特殊儿童参与班级管理活动,让特殊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享受与普通儿童一样的待遇。管理岗位设置还可以多样化安排,比如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岗位,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幼儿参与到班级治理中来,长此以往幼儿更能够有其对应的集体荣誉感,使得融合教育更加高效地落实。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不仅促进了特殊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还加强了班级内部的和谐与团结,为幼儿的全面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家园共育的倡导更是搭建了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桥梁,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 李少杰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djya20250423.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