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与统整: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路径
作者: 戚国栋 王磊革命文化是2022年版课标安排的文化主题之一,教材中共编排了四十余篇革命文化题材类的课文。在阅读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透过文字,穿越到革命年代,投入历史的洪流,体悟时代特征、人物魅力,感受家国情怀,汲取革命精神,逐步形成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往往是特殊年代、特殊情境下的特殊事件和相关人物的特殊言行,学生受成长环境、生活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往往无法深入地理解其内涵,在情感体验上难以产生共鸣。这就需要教师立足整体,突显核心目标,创设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情境,整合文本及资源,设计进阶任务,总结实施路径,实现教学目标。
一、关联:关联文本与资源,感悟革命精神
新时代的学生生活在和平、繁荣的时代,远离革命战争年代的动荡与艰苦,难以深刻体会课文中人物的行为动机和价值选择,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关联相关资料,适时搭建认知桥梁,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
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一课时,教师三次引入资料。第一次: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梅兰芳生平资料,观看《贵妃醉酒》演出视频,让学生对梅兰芳先生有初步认知,并了解戏剧中的“旦角”。第二次:补充文字资料,介绍时代背景。第三次:补充梅兰芳热爱京剧艺术的介绍,与课文中的拒演形成强烈对比,引发学生思辨,充分体会梅兰芳先生的民族气节。三次资料的关联,拉近了学生与文章的距离,在逐层推进中,降低理解难度,引导学生感受梅兰芳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体会他作为艺术家不能演出、不能创作的痛苦,忍受着虚度艺术生命的精神折磨,从而体会梅兰芳的爱国情怀。当然,在补充资料时,教师也要注意适度,不能喧宾夺主,要做到适时、适当、适切地用好、用活资源,才能使学生在落实语文要素中融化情感,实现文道统一,否则就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对于革命精神和革命英雄的感悟,只凭一篇文本是很单薄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教材出发,关联相关资料,也可以关联不同作者的多篇文本或同一作者的多篇文本让学生进行多文本阅读,实现‘ 1+1>2 ”的效果。教材中有八篇与毛主席有关的文章,分别是《吃水不忘挖井人》《八角楼上》《七律·长征》《为人民服务》《青山处处埋忠骨》《卜算子·咏梅》菩萨蛮·大柏地》开国大典》。教师可以以“毛主席的革命足迹”为主题,按照时间顺序整合文本,关联社会背景、历史事件、人物活动轨迹、人物故事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理想信念、历史抉择、家国情怀、革命精神等。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关联相关媒体资源,链接时事新闻,促进学生理解课文,传承革命精神。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一课时,教师联系“蛟龙号"取得的成就、“神舟"问天、中国高铁、中国5G通讯网络、探月工程等时事,通过诗句的二度改造,让学生在今昔对比中感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正是“追寻”的意义,从而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是在“延安精神"的不断加深、拓宽、延展、丰满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之,教师要善于挖掘与课文内容更贴切的、与儿童生活有碰撞的、更能打动心灵、引发思考的背景资料,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统整:整合语言实践与跨学科学习,升华革命精神
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性。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要做到“文道统一”,把学习、理解、运用语言文字与感受人物形象和美好品德融为一体。因此,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学要统整革命精神和语言运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精神熏陶,言意兼得。
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体现的革命精神,往往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设计任务时,教师应披文入情,从字词句入手,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反复揣摩,以小见大,在反复研读、比较质疑、想象体会中,走进人物内心世界,领悟革命精神。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聚焦“打""走"“砸"“跳"等关键词,引导学生通过这几个关键词想象画面,进入故事中的场景,在品读中体会人物的形象。教师由扶到放,以班长马宝玉为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品味,通过探讨“为什么只重点写他,其他人不重要吗”,激发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探究,从而串联起其他几位壮士的描写,领悟点面结合的写法,工具性与人文性相得益彰。
“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在第三学段中要求“综合运用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劳动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小组研讨、集体策划、设计参观考察活动方案,运用跨媒介形式分享研学成果”。据此,教师可以构建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开展阅读革命文化题材类文本、观看革命文化题材类影视作品、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和革命旧址等研学实践活动,举行革命故事阅读分享会、革命诗歌朗诵会、革命歌曲演唱会等活动。
本人所在的河南省光山县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王大湾会议会址纪念馆、五虎岔羊战斗旧址纪念馆、邓颖超祖居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这是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
教师整合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和红色教育资源,设计跨学科学习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光山境内的会议旧址、战斗旧址,设计光山革命领袖资料搜集、诗歌创作比赛、给英雄写颁奖词、光山红领巾讲解员风采展示、革命歌曲演唱比赛、“英雄在我心中”绘画比赛、革命故事分享会、观看革命题材电影《长津湖》《开国大典》等实践活动,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结,扩大学习场域,进行课内外联动互融,让学生在大情境的熏陶中学文悟道,传承革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在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以生活为基础,关联相关文本与资源,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学习革命精神,汲取革命力量,树立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
(作者单位:河南光山县第五完全小学)
责任编辑 刘妍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yyd20250407.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