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选文巧练笔,落实语用促习作
作者: 于瑞丽对于阅读教学而言,随文随堂的小练笔无疑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过,在将写作融入课堂教学这一过程中,教师怎样才能以更高效的方式,解决学生有效练笔的问题呢?教师应依循课文选取素材,精准把握时机,帮助学生把课堂练笔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联系起来。
一、研读课文,找准结合点,做好引导
教材编者在课文后面灵活安排了小练笔,对促进读写结合、由读学写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写的训练融入阅读教学中,将读写结合起来。
课后练笔也叫小练笔,因其“小”不会让学生感到太大的压力。教材中的小练笔一般安排在部分精读课文后面,是介于造句练习和习作表达之间的一种随文训练。课后小练笔就是在进行新课教学的过程中,或者在授完新课的基础上,对本课的阅读内容和习作要素进行充分挖掘,借助课后小练笔以及随时生成的练笔素材,引导学生表达,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也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途径。
课堂小练笔任务明确,费时少、节奏快、负担轻,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课堂小练笔能够让学生和文本角色融为一体,打破传统的固有模式,让每个学生的阅读感悟在笔尖流淌。它不仅是对课堂内容的回顾和总结,更是一次语言运用的练习。小练笔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习作技能和思维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小练笔,将学到的词汇、短语、语言形式等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语言输出,从而在不断实践中提升语用能力。
如《妈妈睡了》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简单梳理一下课文:这篇课文中孩子看着熟睡中的妈妈,感受到妈妈的辛苦与劳累。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孩子对熟睡中妈妈的观察,感受孩子对妈妈满满的爱;还可指导学生通过孩子观察妈妈时的想象,体会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朗读课文,然后找出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学生关注到了有特点的词语搭配,如“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接着让学生仿写“的眼睛,弯弯的”,学生分享了很多个性迥异的答案,如:柔顺、黑亮、卷曲、花白的头发等。
学生分享画出的句子有“明亮的眼睛闭上了,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里“睡"字用得非常恰当,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这个句子来写。学生写出的句子让人惊喜不已:“漂亮的蝴蝶,也在跳舞,舞动在金黄色的油菜花海里。"“金黄的银杏叶,也在跳舞,舞动在宽阔的柏油路上。"学生画出的句子还有“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这句话把小鸟和风当作人来写,也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来写句子,指导学生去细读文本,挖掘课文中的读写结合点,从而更好地落实语言运用。
二、挖掘课文,拓展想象力,激发潜能
想象能力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具有关键作用。教材中的文本各具特点,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妈妈睡了》中“她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睡一觉”,教师可由句中的“好多”一词引导学生想象妈妈干的活有洗衣服、做饭、拖地等,写下自己想对妈妈说的话,进行“我想对妈妈说”的练笔。教师再让学生回家仔细观察家人,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一写,感受家人的辛苦。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迁移阅读,如读过《孟母三迁》后,写写妈妈为自己做的事,写一写自己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教学完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引导学生通过画面去想象。假设故事中的小动物在雪地里玩耍,它们发现了更多有趣的景象如此创造新的角色或情节,从雪地里小动物的创作,拓展到大自然中其他奇妙景象,既让学生学习了课文,又让学生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古诗词中也有许多激发想象力的读写切入点。如《咏柳》这首古诗描绘了春天里柳树的婀娜多姿和勃勃生机。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诗句展开丰富的想象。如,教学“碧玉妆成一树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棵如同用碧玉装扮而成的高大柳树,它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一位优雅的仙子。学生在写柳树的整体形态时,就会想象它的树干是怎样的挺拔,柳枝是如何的细长。教学“万条垂下绿丝绦"时,教师可鼓励学生想象无数条轻柔的柳枝如同绿色的丝带垂落下来,在风中飘拂的情景,之后让学生描述这些柳枝的动态,它们是如何相互交织,像是在与春风嬉戏。在“二月春风似剪刀"诗句中,作者由细细的、嫩嫩的柳叶,想到了春风似一把剪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想象:“在你眼里,春风又是什么呢?”也许是一位魔术师,也许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也许春风是一只闹钟,也许是神奇的艺术家学生由此展开的想象极具创造色彩,且充满灵性。
教学完《乡下人家》之后,教师可结合课后小练笔,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在摘抄的基础上,联想自己眼中的乡村美景,写一段自己的所见或所想,再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乡下人家吃饭的情景,联系自己家人一起吃饭的情景进行小练笔。
《慈母情深》一文写了母亲在极其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辛苦劳作的场景。由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母亲在工作之余可能会想些什么,是对家庭的牵挂,还是对未来的期许,之后,让学生以“母亲工作间歇的思绪”为题,写一段母亲的内心独白。在教学到作者拿到钱后,他看到母亲疲惫的身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作者当时內心的复杂情感,以及他可能会在心里暗暗发誓将来要如何报答母亲,再以“那一刻,我在心里说”为题,让学生写下作者的内心独白。文中像这样可以发挥学生想象力的读写结合点还有很多,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自己的父母是怎样对待自己的,选取生活小事,学习《慈母情深》中有特色的人物外貌、动作的描写进行练笔。教师这样合理挖掘课文中的情感点,激发学生潜能进行练笔,能够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时教师要以教材为载体,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充分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的点,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让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单位:河南西平县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唐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yyd20250411.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