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批注,助力名著阅读
作者: 裘琴琴《景阳冈》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著阅读单元的一篇课文,选自于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施耐庵《水浒传》的第二十三回,原回目为“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本文记叙了武松趁着酒性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经过,赞扬了武松豪爽倔强、沉着机智和英勇无畏的性格。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景阳冈》一文篇幅较长,文白夹杂,部分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困难,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习得学习古典名著的方法呢?批注就是很好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沉浸于文本阅读中,在一边阅读一边批注的过程中获得对文本深刻的感受,让学生得“意”得“言”,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笔者以《景阳冈》为例谈谈如何借助批注,把学生引向名著阅读的深处。
一、质疑式批注,引发思考探究
在阅读过程中,对词句、写法或人物设置产生疑惑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质疑式批注,以便让学生在后续阅读中重点关注这些疑问。质疑式批注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景阳冈》一课的教学中,在初读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质疑式批注的方式将自己阅读中不理解或者感到困惑的地方做好标记或批注。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如“梢棒"“筛酒"“一双箸""榜文""印信”“毡笠儿”等,可以让学生在这些词语下面画上横线,便于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文章的空白处直接写上自己的困惑。有学生在“满满筛一碗酒来”旁边写道:“筛酒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筛酒?这酒难道不能直接喝吗?"有学生在“吊晴白额大虫"旁边写道:“这是什么?”随着阅读的深入,当学生知道“大虫”指的是老虎之后,又在旁边批注道:“为什么把老虎叫作大虫?”这样的批注就属于质疑式批注,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探究,为学生进行学习交流提供条件。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式批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学习障碍,从而为学生质疑问难或者深入探究学习提供支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感悟式批注,引导深入对话
感悟式批注是指阅读时把自己的理解感受、困惑迷茫、体会感悟和搜集相关资料得来的启发与收获进行记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与文本深人对话,及时写下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刻理解。
在《景阳冈》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旁边。有学生在读到店家劝说武松不要再喝酒、不要过冈这个地方时在旁边写道:“这店家真好,真心替过路人着想。"有学生在武松的话“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我?"旁边写道:“武松真不识好歹,不知好人心,太多疑了,让他吃个亏才行。”有学生在武松与老虎打斗的段落旁边写道:“老虎好凶猛啊,武松能打过老虎吗?真替武松担心。"有学生在打斗段落旁边写道:“武松挺厉害的,不是莽夫,还知道闪,不是一味地进攻,而是保留实力,很聪明,他一定会打败老虎的!"就这样,学生一边阅读一边随手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真正与文本展开对话,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与感受。
教师鼓励学生及时写下自己阅读时的感受与体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对人物、事件等的深刻感受与体会,使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真正感受到阅读名著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三、赏析式批注,引导鉴赏语言
赏析式批注一般用来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着重解决读懂“怎么写"的问题。名著作品中的语言具有典范性,蕴含着作者独特的表达技巧,教师可指导学生就文本语言精彩处进行赏析式批注,引导学生鉴赏语言,帮助学生习得文本表达的秘妙,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景阳冈》一文在动词的描写上极具特色,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形象的动作写出了老虎的凶猛,再现武松打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展现出武松武艺高超、机智勇敢的一面,凸显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教学武松打虎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赏析式批注的形式走进文本,感受动词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有学生在“按、扑、、搭、掀、剪"这些表示老虎动作的词语旁边写道:“这句话把老虎的敏捷、迅猛和力大无比写活了,特别是‘一扑’‘一掀’‘一剪'更能显示出老虎的凶猛。"有学生在“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这三处关于武松“闪躲"的地方写道:“这三个‘闪'字用得好,表明了武松与老虎打斗时是有计策、有智谋的。”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式批注,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提升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教师从文学鉴赏角度引导学生批注,让学生在对文本语言的咀嚼品味中真正感受到作者在表达方面的独特技巧,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为学生今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四、评价式批注,促进理解感悟
评价式批注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情感、语言特点、人物塑造、表现手法等各个角度写出自己或褒或贬的评价。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学生对课文内容或者人物有着不同的看法,教师鼓励学生对文章进行评价式批注,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提升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景阳冈》一文中可供学生进行评价式批注的地方有许多,如评价人物、评价语言等。结合本课课后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评价式批注的重点放在对课文中人物形象的评价上。在教师的启发与鼓励下,有学生在结尾处对武松评价道:“武艺高超是武松的优点,但是如果与人相处能够不那么多疑就更好了。"有学生写道:“武松多疑,不听人劝告这一点不好,应该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学生写道:“武松有勇有谋,智勇双全,是个英雄好汉,我很敬佩他!"有学生写道:“武松虽然有缺点,但他也有许多优点,人无完人,我还是很喜欢他的。"学生在评价式批注中,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对武松的见解看法,实现了个性化阅读。
教师以评价式批注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武松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对武松形象的深刻体验,让学生的阅读不再停留于文本表面,而是在评价式批注中实现深度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在名著阅读中,批注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发现者,让学生在潜心批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古典小说的魅力,让学生享受批注阅读给自己带来的全新体验,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越城区皋埠街道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唐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yyd20250417.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