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语言经验积累的教学策略

作者: 谷元宜

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有这样的表述:“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豪指出:语言经验,应包括在语言实践中获得的汉字、词语、句子等广义的语言知识,包括语言运用的知识或法则,还包括在亲身经历的语言实践中获得听、说、读、写的专门能力。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要引导他们去发现语言的表达方法,了解和学习语言表达的相关规则,这对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经验,提高自身语言的表达力和表现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将句式感知放在首位

积累语言经验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前提和基础,是小学语文课最重要的教学内容。纵观当下学生的书面表达情况,在他们的日常习作中常常会读到那些口语化的句子。这些以短语、短句为主的大白话的表达,往往让全文似流水账,完全体现不出母语的准确、生动、形象,更不能体现句式的连贯、有序以及灵动的变化。因此,无论是在阅读教学还是习作教学,教师都要重视学生学习和运用新的语言规则,尤其要让学生从课文的典范性表达、有新鲜感的句子中汲取营养,丰富他们的个体语言经验。

如,写景的作文,在学生的笔下常出现这样的句子:“春天到了,小草绿了,花儿开了。"在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乡下人家》一文中是这样描述的:“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对比之下,学生就会发现,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更有色彩,更有感情,更有画面感,因为其采用了“颜色 + 事物名"和“事物 + 述评”的表达方式。而在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巨人的花园》中,作者采用的是“形态 + 事物名"的描述方式。如“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草丛中到处露出星星似的美丽花朵”,这样有着强烈个人情感的语句,给人带来了触觉和视觉上的美好享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提取信息、体会情感的阅读实践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关注这些与他们平时表达完全不同的句式,并通过反复朗读、感情诵读进行内化、沉淀,这样可以有助于他们发现书面表达的特点、方法,提高对语言的审美、鉴赏和创造力。学生表达的不规范现象总是屡屡出现,而要改变这样的现象,最好的办法就是“读”。当学生读书磕磕绊绊的时候,正说明他们的语言水平与所读的书面语言存在差距。采用朱熹所说的“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标准,要求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顺畅,长此以往,他们的书面表达也会越来越规范。

二、将词句积累贯串全程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大声、反复地朗读与学生口语表达差别较大的语句段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他们的语言直觉。但这些还不够,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梳理和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必不可少。在学生积累新鲜词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指定 + 自选”的方式,在保底的同时赋予了学生高度的自主性。

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猫》一文采用了对比的句式,将猫身上矛盾的诸多特点详细列举了出来,表达出老舍先生对它的喜爱之情。这样的表达形式,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也是新鲜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其遣词造句的秘妙后,可以让学生反复地读几遍。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工整练写指定的两到三句,再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练写,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这样的积累过程看似花费了很多时间,但其效果远比教师去分解、剖析好很多。因为很多时候,语言直觉和语感的形成,并不是能够“说”明白“教"明白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果教师在学生粗粗阅读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告诉他们,老舍先生在写猫的性格时,采用了“说它…的确是啊…"这样的句式,显得有理有据,而后让学生体会、验证每一句是不是这样。这反而让原本有趣味的表达,读来意味索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在对课文第2\~3自然段的语句选择、展示、汇报的过程中,逐渐自悟、自得。虽然学生可能不会像老师说得那么专业,梳理得那么到位,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恰恰是给了他们更多的自主、个性的理解和创造空间。

教师在组织学生积累新鲜词句时,也要特别重视学生主动发现、自觉积累的习惯,如学生在交流时有理有据地推荐了自己喜欢的句子后,教师要给予表扬。在记录了新鲜词句一段时间后,教师可通过展示佳作、给出建议等方式给予积极的评价激励。这样日积月累使学生有意识积累的习惯与积累的成果齐头并进,这将让他们终身受益。

三、将句式运用落到实处

组织学生感知书面表达、积累语言经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积极运用。而学生的运用实践,又会反过来促进对语言规范和表达规则的理解,让积累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课后安排了“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写一段话"这样的小练笔。纵观这一段话,包含着“总分"结构的构段艺术,运用六个“有些”铺陈列举的排比句式和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说明方法的恰当使用。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品味、欣赏、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以及科普小品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聚焦加点字的研读,展开想象,采用相关的说明方法去写恐龙后代的“形态各异”。当学生的思维因为自身的认知受到阻碍时,教师可以链接“资料袋”中的内容,让他们运用积累到的语言通过想象进行续写,并在写作中体会说明方法对于表达的作用。

当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句式的运用时要把难度放低一点,把坡度放缓一点。比如让学生直接运用积累的材料进行表达,或者用积累的材料来替换自己练笔或者习作中的某一部分,让他们在“这样写真好”的成功体验中,坚定日积月累的信心。如让学生模仿《乡下人家》中“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写一写自己的相关经历;或者用“他们把足球带到绿茵场上,天高地阔地玩起来"来替代学生表达中的“同学们到操场上踢足球”,让他们比较、感知表达的不同等。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记性好、渴望新知识的特征,把积累语言表达材料和积累语言经验作为语文实践的重要内容,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和安小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yyd20250429.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