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文言文教学优化策略

作者: 余珍磊

2022年版课标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任务群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导向。在这一视域下,文言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在学习任务群的引领下,优化单篇文言文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文言文的文化价值呢?笔者以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王戎不取道旁季》为例,探讨文言文教学策略的实施路径。

一、找准语言建构点,解文言之意

文言文的“读”与文言文的“意"是相辅相成的。学生能把文言文读得停顿恰当,必然是初步读懂了文意;学生若读懂了文言文的意思,自然就能将文言文读出合适的节奏。在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学习文言文的经验,能够运用借助注释、推测猜想、图文对照、联系生活等方法读懂文言文,因此经过教师简单点拨读懂文章题自意思后,学生便可由任务驱动进行自主学习。

课堂上教师发布第一个学习任务:“读正确,读出节奏。"学生用上这些方法,试着读懂这篇文言文的意思,读懂意思后就能读好停顿了。学生在逐句朗读之中,运用之前所学方法攻克一些重点字词,比如古今异义词“尝”“竞走”,容易读错的字“诸”,运用组词法便能理解“唯"字。在书声琅琅中,学生达成了理解句意的学习目标。

然而,文言文语言的建构点还未真正被挖掘出来,学生只是简单地理解了单句的意思而已,并不能将整篇文言文的意思说清楚、说完整。此时,教师发布第二个学习任务:“读懂意思,说完整。"文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简洁,所以常常将显而易见的内容省略掉。比如理解“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运用联系生活、图文对照的方法扫清“折"字理解的障碍,再引导学生去发现这句话的建构特点一省略了人物。学生发现了这个特点,自然就能联系上下文将语句补充完整。

原句: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完整句:(戎与诸小儿)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有了示例的引领,再让学生寻找还有哪里也省略了类似的内容,便不再困难,比如:

人问之,(戎)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诸儿)取之,信然。

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发现文言文不仅会省略人物,还会省略人物的对话,“人问之”便是人们在问王戎为何不去摘李子,一个“之"字指代了人们的问话,而在其他语句中,“之"又指代了李子。经过梳理,文言文中省略的人物、地点、问话都被补充出来了,故事也变得完整可述了。在此过程中,教师以“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为拐杖,扶着学生去发现,去建构,让学生对文言文的意思理解得更完整。

二、抓住思维发展点,得文言之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中蕴含的逻辑关系是本课的理解难点,经过前面的环节,学生虽然能将故事的主要情节说完整,但对于“王戎怎么辨别出李子是苦的”这个问题还是一知半解,无法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清楚地表达出来。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并借助思维导图将学生思维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进而帮助学生连贯地表达。

教师发布第三个学习任务:“议人物,理苦李原因。”之后,教师可做如下引导:这棵李树长在路边,李子要么是苦的,要么是甜的。若这李子是甜的,人们会怎么做,树上会什么样?若季子是苦的,人们会有怎样的行为?树上又会什么样?现在请你顺着这样的思路想一想,写一写,写完跟同桌说一说。

有了教师的提示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见图1)便不再困难,口头表达时也能清晰地呈现出事情本来的样子,这是一个顺向思维的过程。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文言文教学优化策略0
图1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

此时,教师再借助这张思维导图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逆向思考,并对原图稍加改造,便能将王戎的思辨过程梳理清楚(见图2)。提问:现在王戎看到的是什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些季子是怎样的?每一个问题都引导着学生由顺向思维向逆向思维转变,图中的箭头也就自然翻转了过来,再加上关联词“如果”“可是”,整个思维过程便清晰可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文言文教学优化策略1
图2修改后的思维导图

三、提升学生复述能力,助文化传承

课文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单元的组成部分,教师教学单篇文言文必须得具有单元整体意识。《王戎不取道旁季》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单元导读页以“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开篇,语文要素为“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可见,复述俊杰故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这篇文言文的复述训练环节,教师可以提供多个语言支架,帮助学生将故事说完整的同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将故事讲得更生动。

此时,教师可发布第四个学习任务:“讲故事,要讲得生动、有趣。"之后,教师可创设学习情境:四年级将要开展讲俊杰故事大赛,为了能在大赛中胜出,我们要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趣。文言文篇幅短小,若没有细节的补充,文言文故事就会索然无味。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故事的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情节、环境(车马、行人、摊贩、声音)三个方面进行想象,展开丰富的联想,学生的复述就不会是简单的翻译文言文,而是注入了自己的阅读体验。在课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将俊杰故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开去。

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优化文言文教学策略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找准语言建构点、抓住思维发展点、突破能力合点探求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路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yyd20250434.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