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表演,“玩转”童话
作者: 陈琴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是童话单元。教学这一单元时,教师要将阅读和表达确定为核心要素,突出童话的育人价值和语用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依托课文搭建活动平台,并引入剧本表演,通过朗读、想象、表演等方法,丰富学生的阅读体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本文以《青蛙卖泥塘》一课为例,谈谈以“剧本表演"教学童话的策略。
一、创设童话形象,演好剧本
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改变"为主题编排课文,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改变"带来的深刻含义比较抽象,不太容易理解,讲故事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偏题、遗漏等现象。因此,教学时,教师应着眼于故事的整体,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创设童话形象,让学生在趣味中走进课文,理解內容,为剧本表演奠基。
《青蛙卖泥塘》主要讲述小青蛙为了搬到城里去住,打算卖掉目前居住的烂泥塘,在卖的过程中根据“买家”的要求不断改造环境,竟然使原本不怎么样的烂泥塘变成了好地方的故事。对于“青蛙"这一角色,学生已经在多篇课文中接触过,如《青蛙写诗》中青蛙是个诗人,《荷叶圆圆》中青蛙蹲在荷叶上放声歌唱,《小蝌蚪找妈妈》中青蛙妈妈温柔可亲,本篇课文中青蛙则是一个销售员。教师出示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说道:“在一个小小的泥塘边,有一个木桩,上面挂着一个牌子,写着‘卖泥塘'三个字,青蛙一手按着木牌,一手正在挥舞着,嘴巴张得很大,似乎正在说着什么。请大家仔细观察插图中青蛙的动作,再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来说一说。"学生都找到了“吆喝”一词,“吆喝"是什么意思呢?教师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哪里见过吆喝的情景,并出示瓜农在路边叫卖西瓜个大皮薄汁水多的图片,这样学生都理解了“吆喝”的意思就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而大声地喊叫。教师以瓜农为原型,让学生给插图中的青蛙重新设计形象,有学生给青蛙设计成手拿话筒的形象,能让远处的人都听见他的吆喝声;还有学生说背后可以放一块广告牌,写上“这里很美,欢迎入住"的广告语,让人看了心动…教师根据学生的想象在多媒体上给青蛙添加相应的图像,一个崭新的销售员形象就创造出来了。
创设最符合形象的角色是演好剧本的关键之处,教师改变青蛙的“老"面孔,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新"形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循序渐进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二、感悟童话主题,绘制海报
二年级的学生喜欢运用图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为了让剧本表演活动更加真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特长,大胆想象,小组共同制作一张剧本表演的海报,用多彩的画面表达童话主题。
为了更好地展现海报的表达主题,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画面中出现了哪些动物形象。学生认为海报呈现的背景应该是改造后的泥塘,而课文中的第二幅插图主要呈现的是青蛙咧嘴欢笑、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情形,比较简单,可以在此基础上添加一些动物、植物以及其他元素,如在池塘里浮水休息的老牛、戏水玩耍的野鸭等,每一个小动物脸上的表情都是开心的,突显烂泥塘经过青蛙的改造后深受大家的喜爱。在湛蓝的天空处写上“青蛙卖泥塘”五个字,标注剧本的名称,在右下角空白处标上演员名字以及表演时间,一张海报就有模有样地呈现出来了。在各组制作完成剧本海报后,教师可以将海报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比一比哪一组的设计最能突出课文的主题。
制作海报是将课文中的内容有选择地转化为和谐的画面,这就需要学生在构思、设计、排版的过程中再次对课文进行研读,思考如何用最直观、最吸引人的方式将童话主题呈现出来,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感悟童话魅力,演绎剧本
剧本表演是一种融合了阅读、理解、表达、演绎等多种活动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在童话教学时,教师应紧紧围绕故事情节精心设计剧本,引导学生在演绎剧本的过程中深人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童话特有的魅力,丰富学习体验,提升学习效果。
剧本表演需要创建形象。在发布《青蛙卖泥塘》剧本表演消息以后,学生都非常兴奋,对参与表演充满了期待。初读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圈出课文中出现的小动物,并在小组中讨论自己想要扮演哪一个角色,设想这个角色的形象,制作头饰。为了演好剧本,学生需要紧扣学习任务,仔细阅读课文,提取相关的信息。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小青蛙第一次卖泥塘吆喝时会想些什么,试着用又轻又细的声音、短促的语气进行吆喝,表现出青蛙的紧张心理。学生表演后都觉得既然要推销,就一定要放开嗓门大声喊,于是调高喇叭的音响,清清嗓子,用清脆的声音大声喊起来,表现出青蛙想要卖掉泥塘的迫切心理。老牛是第一个前来咨询的顾客,它的话中有满意的地方,“在里边打滚倒挺舒服”,也有不满意的地方,“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学生设想老牛说话时的样子、动作以及声音的高低,读出老牛的满意与不满。虽然老牛没有买泥塘,但是它临走时说的话让青蛙有了改造的念头,学生想象青蛙听了老牛的话后一拍脑袋,大声说:“要是我在泥塘周围种些小草,老牛就会喜欢这个池塘了,那我就赶紧去播种吧!"学生通过表演青蛙采集、播撒草籽的动作,体会到青蛙劳动之不易。同样的方法,学生理清野鸭的满意与不满,以及青蛙听了野鸭提出的不足之处后进行的改造。童话的情节具有反复性,青蛙还遇到了小鸟、蝴蝶、小兔、小猴、小狐狸等顾客,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老牛与野鸭的说话方式,创意表达后面来买池塘的小动物与青蛙的对话。
剧本表演是呈现课堂学习成果的理想载体。教师积极创编课本剧演绎故事的情境,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表演,深入品味童话的语言,领略童话的特征,进而实现深度阅读。
童话是以儿童的视野看世界,剧本表演让学生沉浸于角色扮演之中,亲历故事情境,在想象中把童话故事创编成自己最喜欢的模样呈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既诠释了童话的纯真,又融入了学生自己的理解与感悟,使童话学习变得有趣味、有活力,彰显了语文教学寓教于乐、启迪心灵的独特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江帆小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yyd20250435.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