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品质发展与阅读素养提升的英文名著阅读导读

作者: 祖瑞

指向思维品质发展与阅读素养提升的英文名著阅读导读0

【摘 要】阅读是发展核心素养、提升阅读素养的重要场域,具有发展语言和提升思维的双重属性。教师在教学中,可设计一系列能体现思维敏捷性、逻辑性、深刻性、批判性、灵活性与创造性的导读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言、培养思维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提升阅读素养。

【关键词】初中英语;思维能力;思维品质;英文名著;阅读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5)07-0037-04

【作者简介】祖瑞,南京市将军山中学(南京,211100)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英语学科思维品质培养的总目标:能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初步从多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看待事物,有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观点;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使思维体现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

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是发展核心素养、提升阅读素养的重要场域,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发挥的作用是最大的,这是由阅读教学的独特功能和价值所决定的。[1]英文名著是文学作品的经典,因其具有典型的角色、曲折的情节、连贯的线索、生动的语言、深刻的主题、开放的结局等综合特征,为培育学生的思维提供了载体、创造了机会。[2]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Reading板块通常有英文名著节选,教师应设计既能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又能发展其核心素养特别是思维品质的阅读导读活动,加强对课外阅读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

本文以笔者在2024年江苏省“教海探航·教学观摩及教研写作研讨”活动中执教的名著节选——译林版英语八下Unit 4 Gulliver in Lilliput为例,说明如何设计导读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展思维品质,提升阅读素养。

一、引入看图预测与视频赏析,发展思维的敏捷性,提升阅读解码能力

思维的敏捷性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呈现一种正确而迅速的特质,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3]24在导读中,思维的敏捷性体现在学生能根据插图或视频资源快速捕捉信息,激发阅读兴趣,预测故事发展,走近故事。

1.看图激趣,捕捉信息,培养形象、联想等思维能力,发展思维的敏捷性

插图是结合人物、情节或场景精心设计的和故事内容密切相关的图片。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思考图片传递出的信息,对语篇内容进行合理推测。[4]

【导读活动1】教师展示课本上的插图并提问:“Look at the pictur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What catches your eyes most in the picture?”

课本中的插图呈现了故事中的人物,学生能快速而准确地捕捉到“Huge Gulliver VS Small men”的信息,同时生出疑惑:“Why was huge Gulliver tied to the ground by the small men?”教师引导学生用简洁而有条理的语言归纳、概括图片内容,拓展了思维空间,促进其联想、发散、形象及抽象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2.预测故事,赏析视频,培养发散、创新等思维能力,提升阅读解码能力

预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推动其快速了解故事情节,培养发散、创新等思维能力。

【导读活动2】学生依据活动1中的信息,判断、预测格列佛能否逃脱;观看动画视频与影视片段——格列佛被小人儿拴住,醒来之后发现小人儿爬到他身上,他大喊震落小人儿,挣脱绳索。

通过观察图片,学生结合经验能进行合理的推断、联想。有的学生认为,格列佛的胳膊、腿、头发都被拴着,很难逃脱;有的学生认为,格列佛很强大,能逃脱。同时,观看视频可以培养学生的音素意识、拼读能力,保障了阅读的流畅度,能够提升学生的解码能力,激发其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二、关注情节梳理与细节描写,发展思维的逻辑性,提升信息提取能力

思维的逻辑性指思维活动应遵循逻辑的方法和规律,涉及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心智活动,表现在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

1.定位要素,梳理情节,培养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提升信息提取能力

在导读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信息提取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捕捉体现要素的语句和段落,定位关键句,提取关键信息,梳理、概括故事情节,将碎片化的信息结构化、系统化,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走进故事。

【导读活动3】Read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s.

(1)        happened to Gulliver?He couldn’t move,because  .

(2)         did Gulliver wake up?He woke up as .

(3)          was Gulliver then?He was           in Lilliput.

(4)          did Gulliver see?He saw           on the beach.

(5)          did Gulliver feel at last? He wanted to .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句子信息定位关键句,在分析内容的基础上提取关键信息,分析、判断其合理性,归纳、概括出疑问词,然后完成填空,初步厘清故事情节,引领学生走进故事,培养其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

2.推进高潮,关注细节,培养比较、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思维的逻辑性

高潮是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常伴随着细节描写。节选故事有几处存在一定因果逻辑关系的细节描写,为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提供了场域与机会。

【导读活动4】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文章,说出格列佛与小人儿的行为反应,完成图示(见图1),体会格列佛的遭遇与心理变化。

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认真分析、比较、推理、判断故事的内容和细节,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深刻体会格列佛的遭遇和心理,领悟经典名著的语言艺术。之后,学生借助流程图对格列佛的遭遇进行描述,复述节选故事,发展了思维的逻辑性。

三、聚焦矛盾冲突与情感推理,发展思维的深刻性,提升阅读体验品格

思维的深刻性指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主要体现在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两个方面。[3]24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聚焦矛盾冲突,分析人物形象与心理活动,深挖情感变化,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导读活动5】节选片段描写了格列佛先后看到一个、大约40个及一大批小人儿的行为反应和心理变化,逐步将故事推向高潮。教师请学生仔细阅读文章的第3~5段,学生小组讨论并完成下表(见表1)。

阅读中,学生需要快速捕捉人物的行为与心理变化等外部冲突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人物形象,进一步推断格列佛的情感,提炼、概括情感关键词,培养逻辑分析、概括与推理能力,提升思维的深刻性。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体悟阅读之于成长的浸润,产生阅读兴趣,改变阅读态度,提升阅读体验品格。

四、注重问题引领与角色认同,发展思维的批判性,提升自我评估能力

思维的批判性在于质疑、求证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为批判性思维,教师鼓励学生分析问题,对看到、听到、读到的事情进行阐释、分析、评价、推理、解释等。培养批判性思维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思维品质,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走出故事。

1.设置问题,引发深思,培养批判性阅读能力,发展思维的批判性

合理、有效的问题设置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有效推动批判性阅读的开展,引领学生走出故事。

【导读活动6】教师设置了一系列能引导学生积极深入思考的问题,串联活动,推进阅读顺利开展。主要问题如下:(1)What do you think of him,lucky or unlucky?(2)If you are tied by others,how will you feel? And what will you do?(3)Who is more powerful,Gulliver or small men?(4)Seeing such a huge man,why didn’t small men run away?(5)Facing such a situation,what did Gulliver do to help himself out?(6)If you face this situation,what will you do?

上述问题涉及原因分析、人物评价以及面对不同困境该如何应对等内容,学生需要在阅读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知识与经验进行分析、推理与判断,将阅读与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融合在一起。比如,对于问题(1),大部分学生认为他是不幸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他是幸运的。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激活了学生勇于质疑、求证的态度与行为,学生纷纷提出不同看法,发展了思维的批判性。

2.认同角色,评判升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自我评估能力

阅读是有层次的,课文阅读教学包括语言层次、信息层次和思想层次,其中思想层次指向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阅读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名著阅读中评判人物,认同角色,学习优秀品格,提升评估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导读活动7】读完故事后,教师提问:(1)What do you think of Gulliver/the small men?(2)Which character has interested you most? Why?

此项活动要求学生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对人物的个性特征进行归纳、比较与判断。学生在讨论、评判的过程中形成对真善美、丑与恶的评价与判断,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开展读后续写与阅读求证,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提升多元思维能力

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是在深刻性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两种品质,两者是交叉关系,互为条件。灵活性是创造性的基础,创造性是灵活性的发展。[3]24在名著导读中,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体现在学生能根据信息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挥想象、续写故事。读后续写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多角度想象,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结尾,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导读活动8】通过对故事的阅读、思考与评判,学生习得、巩固了相应的语言和语篇知识,教师在此基础上设置了下列导读活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写故事:(1)Could Gulliver run away at last? If Gulliver could run away,how did he do ? If Gulliver couldn’t run away,what would happen?(2)If Gulliver wanted to run away,what would happen next?After class,read the whole story and conform your story.

通过片段阅读,学生能推断出格列佛的勇敢与冷静,领略了小人儿的团结与忠诚,形成了准确的认知与评判。续写时,学生发挥联想与想象,灵活运用、迁移学到的语言和内容,在表达的过程中培养理解、推断、创新等多种思维能力,实现从模仿到创作的思维升华。续写过程是学生个性化想象的过程,是积极灵动的思维过程,进而在课后的整本书阅读中验证续写思维的灵活性、合理性与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张献臣.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41(6):1-5.

[2]常万里.初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2,45(8):24-30.

[3]林崇德.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能的突破口[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21-26,32.

[4]吴钰.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初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策略[J].中国教师,2024(2):69-7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