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需要库存

作者: 蒋勋

美,需要库存0

我记得大概从四五岁起,被家里逼着背唐诗,其实是我最痛恨的一件事。可是很有趣的是,你会发现那样的句子,你记住后,它会在生命的某一个时刻忽然出现。但如果在记忆力很好的时候没有记住,哪天你忽然需要那个诗句的时候,它可能就出不来。

美其实是一个库存,它需要在平常累积很多美的感受,然后在某个时刻,那个句子就会忽然出现。

我想这个美的库存,要从很小的年纪做起。

我一直觉得在自己整个美的库存经验当中,最缺乏的是音乐。后来我花很多很多时间努力去补音乐,甚至在欧洲读书的时候去修了法国音乐史的课。可是到目前为止,我觉得补得最不好的还是音乐。

听觉感官的直觉性使音乐可能跟其他艺术类别不太相同,它可以非常直接地被感受到。

各位如果家里有年纪小的孩子,也可以观察,他听到音乐的时候,身体会跟着节拍动。我想那是一个学习。大人有时候不会注意,孩子在这个时候已经在美的感受当中了。他所记忆的声音、节奏,其实就是他的呼吸和脉搏。

当我自己很喜欢音乐后,发现同一首乐曲,比如马友友拉的大提琴跟福尼埃拉的大提琴的不同。我会把它找来,一直分辨。我想以后的课程我们也会作这样的印证。同样一个巴赫的无伴奏曲,马友友和福尼埃同一段的旋律,大概只有短短的三十秒钟,重复听,你发现两个人就是不一样。马友友年轻、灿烂;福尼埃非常含蓄、沉稳、苍凉。

其实这里讲的是一个外在的声音跟自己内在的呼吸、脉搏交互对话的关系。我刚刚提到美的库存,文学也好,语言也好,声音也好,视觉也好,要从很小开始累积。

有一天当你看到天气变冷了、树叶飘落时,你会忽然感觉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个句子会忽然出来的。

很多我教的孩子,八九月份的时候,我带他们到花莲深山去玩,看到一片红叶飘落的景象,他们也会看呆了。可是当他们忽然发现没有句子、也没有声音可以表达他们的感动的时候,他们其实是很难过的。

他们很想表达,因为没有人是不会感动的。他们在大自然里看到的辽阔也好,或者我有时候带他们到澎湖,晚上看到夏天的满天繁星也好,都会让他们惊呆,让他们震动,但他们就是想不出什么句子可以去表达那样一个感觉。所以我说,诗的库存,声音的库存,视觉的库存,包括大自然里的东西,要让小孩从小就能够有所接触。

也许要请各位原谅我用“库存”这样的词。因为“库存”是现实世界常常用到的词,我们想到的库存常常是指物质。也许一个惊慌失措下,大家就要开始买米、买泡面,我们也称之为库存。那个库存是人们在恐慌中希望为自己保留的一些可以延续生命的东西。

我借用这个词是说,美的库存其实是在精神极度空虚的时刻,一个让你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的东西,是使生命继续丰富、圆满的东西。

(叶羊摘自中信出版社《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上一篇: 蕉语
下一篇: 很久没有好好吃饭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