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中的背诵
作者: 刘莹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经正式颁布。新版义教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功能,优化了课程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为实现英语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笔者基于新版义教课标的教学指导,对以往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和反思。本文将聚焦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背诵,并就其目的、内容、方法以及检测等方面进行简单论述,以期更有效地引导教师开展小学英语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关键词:背诵;感知模仿;语感;语言输出;英语学习
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已经鲜有老师布置背诵作业了。部分教师、家长和学生认为背诵英语是死记硬背,徒增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基础的抄写、读背作业往往被手抄报、思维导图、自编故事书等形式取代,许多教师认为这样可以较好地体现语言的实践性和语用性。
然而,英语学习真的不需要背诵吗?部分学生对教师布置听录音、读背课文的作业表示不理解:为什么要背诵课文?学英语,只要记住单词、会说句子不就行了吗?其实,英语教师布置背诵作业是有道理的。
英语背诵能够提升人的听说水平。英语表达中有连读、升降调、单词重音、句子重读等现象,只有平时多听、多模仿,做到耳熟能详,才能有效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语气和语感。背诵课文还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和常用句式,从而为口头和书面表达奠定扎实的基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虽然学习英语不可缺少梳理、归纳、联想的思维过程,但处在起始阶段的小学生更需要输入、感知、记忆和模仿。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词句和语音都记不住,那么后面的学习就会举步维艰。
背诵的目标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鼓励和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因为他们知道,对学生,特别是没有英语基础的小学生来说,背诵课文是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背诵的目标很明确,即通过课文的背诵,提高英语水平。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模仿纯正的英语语音语调,提高语速,还能增强语感。
苏轼曾有诗句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这是指吸收知识就如同把饭吃入腹中一样,胸中有了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而背诵记忆多了,则自然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这也是从古至今人们注重背诵的缘故。母语学习尚且如此,外语学习概莫能外。故外语学习中,模仿必不可少,而背诵就是最好的“为输出先内化”的途径之一。
背诵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英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还可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单词和语法。因为无论是单词、短语、语音还是语法,都是通过课文和句子呈现的。熟练背诵的过程中,单词、句子和语法会反复再现,促使学生进行模仿、理解和运用。课文背熟了,常用词句记住了,表达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背诵也可以作为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学生一旦掌握并体会到背诵的甜头,非但不会感到压力,还会乐此不疲。现在很多学生特别喜欢“趣配音”的学习形式,他们自觉自愿地熟读、背诵,并随着画面和音乐绘声绘色地讲述、表演,就连许多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利用配音软件便捷地进行配音练习。这种具身学习的范式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同时,准确地掌握语音语调也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学生在动画、视频、歌谣中调动多感官来看、听、理解、模仿、运用,多元智能和动觉思维帮助他们快速记忆和背诵,为自如表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背诵课文对语感的形成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有了英语语感,学生不仅能表达得更得体,在考试中也会游刃有余。长期的朗读和背诵不仅能提升学生语流的连贯性,丰富词句表达,还能帮助他们掌握多种表达技巧,使表达更加严谨和准确。学生一旦对背诵材料熟记于心,表达时即可对原材料中的词句信手拈来。同时,学生还能够通过看词发音,建立词语音形的听觉、视觉联系,做到准确、快速识别词语。
适合背诵的情况
今天,英语教学更注重主题教学,关注学科德育。很多课文涉及热爱生活、感恩自然、尊重他人等主题。学生在学习和旅游、节日、爱好等主题相关的内容时,如果没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往往会觉得表达困难。学生通过背诵积累了词句,在表达真实情感时就不会为语言的缺失发愁。同时,适合背诵的语篇中除了含有地道的语言知识,也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例如,教师可以选择经典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树立快乐的人生态度。Life is a celebration. Be happy and make others happy.(生活就是一场庆典,要快乐一点,让其他人也高兴起来。)这样的表达方式,小学生不通过背诵,是很难自己凝练出来的。
在真实表达中,学生往往不太会使用with一词。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也可以模仿背诵句子来学习。如:I’ll fly with the wind.(我将随风飞翔。) 一句中,with表示“跟、同”;He lives with his parents.(他同父母住在一起。)一句中,with表示“和、同”;a girl with red hair(一位红发女孩)中,with表示“有”;Cut it with a knife.(用刀把它切开。)一句中,with表示“用”。凡此种种,学生要想正确使用with,就要先理解并记住其意义和表达方式,再联系实际替换或改编。不管怎样,识记背诵是理解运用的前提,为了准确、得体的表达就必须背诵。
有一些表达言简意赅,如诗歌中Clear... Blue... Good day to fly. (晴朗的蓝天……真是飞翔的好日子。)如果按照理解,将“晴朗的蓝天”逐词写成sunny blue sky就略显逊色。可见如果不背诵,就难以像母语使用者一样表达得地道、简洁,所以,纯正、流畅、优美的表达基础是好句美文的背诵。又如He looked up and gave the sky a nod. (他仰望着天空点了点头。)就比He look up the sky and nod.地道得多。还有Flying with the wind would be like a kite — easier.(飞翔在天空的感觉就像风筝一样,似乎还更容易些。)也是很好的例子。
学生要记住语法结构才能正确运用。但我们不鼓励学生机械地背记语法,而要在创设的语境中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体现某种语法现象的内容,进而模仿使用,在使用中再加深对该语法现象的领悟。例如,外研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Module 7 Unit 2中的He can... now. He couldn’t... then. The girl couldn’t walk then. The girl can walk now. 等句型涉及情态动词can的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用法。如果教师用语法术语讲,学生可能会越听越糊涂。但如果学生知道now、then、can的意思,只要背下来Now sb. can / can’t... Then sb. could / couldn’t... 在运用中模仿“能/不能”的表达方式,并结合前面学过的go / went、do / did,学生就能很容易地理解can / could,can’t / couldn’t了,从而使较难理解的语法知识变成一种语感。
背诵必要的语言结构是口头和书面表达的基础。没有丰富、优美的词句积累,口头和书面表达单纯靠堆砌单词,肯定索然无味,也往往更容易出现不符合语法和表达习惯的问题。
背诵英语课文还可以锻炼记忆力。学习者在童年和少年的黄金记忆期,记住常用的问候、介绍、请教、求助、赞赏、致歉、告别、喜好、建议、祝愿等功能句型,就能为交流、表达和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背诵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英语的意志力。当学生可以娴熟、声情并茂地背诵英语短文的时候,他们的成就感会溢于言表,变得更加自信,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自然得到提升。
背诵虽然很重要,但我们切记不可要求学生天天背课文,这势必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过去笔者在学校听课时,一位优秀的老教师曾自豪地说:我们每天都布置背诵作业,还要求家长每天签字,学生每一篇课文都背得滚瓜烂熟。的确,要求背诵很好,但也要考虑背什么、怎样背,过度布置不合理的背诵作业只会使学生和家长产生逆反情绪和心理压力,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背诵作业的布置与指导
什么样的学习材料适合被布置为背诵作业呢?从语言积累的必要性、语言输出的现实性和语音语感的熏陶性三个方面看,背诵作业可以包括以下内容:重要的单词、常用短语、固定搭配、日常交际功能句型、谚语、朗朗上口的歌谣、诗文以及精彩的句子、段落和书面表达的精彩篇目。
单词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如果没有词汇量的积累,后续的听、说、读、写目标都难以实现。在小学阶段,单词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但孤立地背诵和记忆单词难以体现语言的情境性和语用性,也不符合儿童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图画、视频、动作、绘本等,帮助学生理解单词含义,感知其发音,在游戏、竞赛、绘画、表演等活动中引导学生模仿、操练和运用单词。这样既能扩大学生单词量,又有利于提高其运用词汇的能力。
学生背诵单词后,要通过句子进行交流。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中学过的重点句型来巩固语法。如谈论天气的What’s the weather like / in...? It’s...;谈计划打算的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m / He’s / She’s / They are going to...;请求帮助的Excuse me. Can you help / tell / pass me...? 等。学生只有将重要的句型熟记于心,才可能在相应情境中运用自如。通过背诵,学生记住了句子中特殊或特定语法现象的表达方式,在新的情境中就能够采取联想、替换或拓展的方式输出运用,使语言学习形成一个从输入、内化到输出的良性循环。
背诵还能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减缓遗忘的速度。但一遍遍地重复,也会使学生感觉枯燥,由此产生心理负担和压力。那么要如何克服背诵带给学生的不良情绪影响呢?这就要求教师基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年龄特点,设计多样的背诵活动,既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又不使他们感到枯燥单调。现行教材在知识呈现和操练巩固的设计上已经有了很大改进,例如提供了动画、视频、歌谣、歌曲等多模态的学习材料。背诵歌谣就是一种有效的操练活动,功能句型在歌谣中不断被重复,通过背诵的及时复现能有效降低学生遗忘的速度,有助于加深记忆,为后续的表达输出奠定基础。过去的教材中很少有歌谣。为了让学生快速记忆掌握功能句,笔者在教学时会将课文改编成chant。学生在朗朗上口的韵律和节奏中能很快记住功能句,甚至能在课堂上把课文背下来。有一篇关于征求他人同意的课文对话“May I turn on the radio, mum? ”,在观察情境图片和笔者手势动作引导的基础上,学生理解了对话大意,并听了一遍课文对话的录音。之后,笔者拍手打节奏,指着自己和打开收音机旋钮的动作,大声说:May I, May I / May I turn on the / radio, mum? / I’m afraid / not. / Your father’s / wri-ting. / May I play ball / then-? / Yes, of course. / But play / out doors.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很快就记住对话。然后,笔者再让他们观察其他情境图片和同学的不同动作,改编对话。如:May I use your ruler? May I open the window? May I read a book? 等,并给出Yes. / Yes, of course. / Sure. / Certainly.等回答。在背诵对话中,学生打着节拍,在富有节奏感的韵律带动下,全身心投入到歌谣里,学习轻松愉悦,一扫枯燥、单调、烦闷的情感体验,在说、唱、玩、演、做中快速背诵功能句,学会了如何征求他人的同意。将课文改编成歌谣既能提高背诵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