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是打开英语学习之门的钥匙
作者: 王卫华
摘 要:本文拟探讨背诵这一传统教学方式在当今英语教学中的价值,通过梳理背诵的定义、缘由、内容、方法,提出背诵的设计、指导和检测等实操建议,旨在主张传承和推广背诵这一传统而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帮助教师意识到正确指导背诵的重要性,也给英语学习者以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背诵;英语教学;教学方式;高中英语
一次教学视导中,笔者听了同一个班级的语文课和英语课。身边一位男生迥然不同的课堂状态和表现让我至今不能平静。语文课上,他的中文背诵快速流畅,阅读理解准确严谨,即兴演讲可谓出口成章。于是,我对他接下来在英语课上的表现充满了期待。然而,结果竟令人大跌眼镜——他整堂课很少抬头听课,有几次我示意他参与活动,他只是摇摇头,面露难色。课后我跟他聊了片刻,感触良多。你能说这样的学生学语言先天不足,抑或只是怪罪其不努力吗?语文学习顺风顺水的他英语学习竟举步维艰,当时他的一声“我学得太难了”着实让我这个教研员产生了负罪感和忧虑。
这样的“门外汉”还有多少?英语是偏重记忆的学科,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告诉我,出现此类学情的原因在于积累少、基础差,而问题的根源之一便是背诵记忆不得法,学习没入门。
不可否认,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实存在个体差异,记忆力、理解力因人而异。在践行新课标理念,大力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一线老师对背诵的理解和定位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多数老师认为,背诵是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抓得紧、教得实。也有少数老师,尤其是重点学校、重点班级的老师,只顾抓能力提升,认为背诵是小儿科,便全权放手,不管或少管。殊不知,小儿科一样有疑难杂症。在教学信息化、智能化的今天,重拾传统教学方法,吸取其精华,依然很有必要。就背诵而言,教师得明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只有教师做好启蒙、示范和指导,才能让学生真正拥有一把打开学习之门的金钥匙。
什么是背诵?
背诵(recitation; to repeat from memory),即在熟读的基础上,记住识记的材料或念出读过的文字的方法。其中,“背”是指不看原材料,完全凭借记忆记住原材料的全部内容;“诵”是指结合原材料所要表达的意义和情感,用作者想要达到的情绪和神态来复现原文。背诵的意思就是凭记忆来表达和复现原文。背诵能力反映出一个人的记忆能力,古人戏称之为“童子功”。
为什么要背诵?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差异表现在四个方面的记忆品质上,即敏捷性、持久性、精准性和准备性。人有了一定的记忆积淀后,方可具备在需要时迅速提取或检索有关知识的能力,故谈“记忆乃智慧之母”不无道理,而背诵恰恰就是改善记忆品质的有效方式。当背诵成为一种学习的习惯时,学习者的记忆力就会增强。
学语言首先要过好词汇关。单词要靠理解、识记,尤其是掌握了词的音、形、义后,才能正确使用。受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外语和母语的语言现象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习者需要仔细观察,抓住本质的区别才能记住、记牢。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是实用的学习材料,诵读多了,记得也就多了,脑海中就会自然而然地贮存起丰富的词、句、篇等类的信息。需要表达时,词句才会像涌泉之水,源源不断流向笔端。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
英语是一门偏重记忆的学科。学习中借助背诵对课文提供的语音、语调、意群、句型等基础知识进行综合练习,养成纯正的语音语调和良好的用语习惯,也为提高听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朗读背诵学过的短语、句型、优美的段落乃至全文有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语感,为读写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如同体操运动员得无数次重复操练枯燥的动作,才能在比赛时调动肌肉记忆做出正确反应;医生得熟知成千上万种药材的性能才能对症下药;下棋高手得记住若干棋路方可游刃有余一样,背诵是学好英语的高效方法。笔者坚信,无论英语新课程改革如何深入,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必将薪火相传。
如何有效地指导背诵?
很多学识渊博的人的过人之处,主要在于博闻强记,看得多、听得多、背得多。然而,练就一身背得快、背得牢、背得准的“童子功”谈何容易!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科学地指导背诵,才能高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
1.背诵目标分级制订
背诵教学的目标可分级制订,分阶落实。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及课程要求和教学内容,教师可拟定如下背诵目标:
一级目标:掌握相关课程和单元的必备知识。如熟读背诵单词、短语、句型等基础知识,确保语音语调流利正确,单词、语篇书写工整正确,表意清楚。
二级目标:积累语段知识,形成关键能力。鉴赏、熟读、背诵中心语段、过渡总结性语段、优美描写性语段等。口头书面表达清晰,有一定的逻辑性,较有文采。
三级目标:系统梳理、加工已有知识,提升综合素养。熟读、背诵错误点矫正句、经典短文、优秀范文等。
三个级别的目标间呈递进和兼容关系。
2.背诵内容有的放矢
各种语言都有其自身独特的现象和规律。二语习得者应善于发现目标语言的特点及其与母语的差异,摸索目标语言规律,找到自己学习的增长点,优化背诵内容。
学习英语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但并非什么都需要背诵,切勿泥沙俱下。笔者认为,背诵的内容应具有基础性、规范性、鉴赏性和模仿性等突出功能,大致可分为三类:
(1)基础类。包括单词、短语及惯用搭配、常用句型等。
(2)修正类。主要指学习过程中受母语影响或主观臆断所产生的常见错误矫正。
(3)提高类。拓展性知识补充,如名人名言、谚语俗语、古诗口诀、优秀语段、经典范文等,是一种积累和储备,厚积方可薄发。
新授时的背诵侧重于基础类和修正类,背诵生词、新搭配、新句型必不可少。表达形式与母语差距悬殊、英汉思维差异明显、地道而优美的表达等更需设计背诵时优先考量。
复习期的背诵主要指阶段复习和备考时的背诵,是阶段性、综合性温故和梳理。背诵的重点是容易混淆、最易出错的地方,尤其是备考中试题的错点、盲点等。
当然,确定背诵内容时,教师要关注其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背诵需求,而选择每次背诵内容侧重点的权力则要掌握在学生自己手里。
3.背诵方法行之有效
笔者始终认为,好的教法就是好的学法。教师指导得法,支招适切,学生学习才能事半功倍,轻松受益。背诵其实是一种生成性活动,教师也得不断学习,博采众长,针对不同的背诵内容,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
(1)背诵的基本方法
① 单词背诵方法
一个或者若干个单词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集合起来,则可以表达一定的意义。可见,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背诵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先决条件。
● 自然拼读背诵法
此法也叫音形结合背诵法,是记忆单词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看到单词,就能根据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把单词读出来,听到读音就能正确地拼写出来。根据拼读法理念,单词不是由字母组成的,而是由音组成的,音则是由字母或字母组合组成的。据此,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规则发音是记忆的重点,难点包括不发音字母、不规则发音和拼写。
采用自然拼读法背诵单词,既轻松简单又记得牢固。例如,desk(课桌)的发音/desk/和单词拼写高度吻合,一般只要读准,不需要记忆都能快速背诵。再如,采用自然拼读法记忆population(人口)时,只要抓住字母组合-tion这一重点,且知重音在该字母组合的前一个音节上,就会轻松记住这个单词的4个音节和它们相应的拼写:po-pu-la-tion。
有些初学者往往采用的是死记硬背的办法,即从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开始,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背,一直背到最后一个字母。结果新背的单词刚记住,前面背过的又忘了。如此这般,自然会苦不堪言。因此,初学者应尽快掌握自然拼读背诵法。
● 对比背诵法
把反义词或词组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增强大脑对输入信号的刺激的反应,以强化记忆。如big—small、young—old、early—late、heavy—light、difficult—easy、right—wrong、friend—enemy、beginning—end、input—output、come—go、arrive—depart等。
● 双语背诵法
背诵单词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表达时可以穿插几个单词(最好是新学的,或平时用得很少的)进来,加强记忆和运用,以增加生词的复现率,减少遗忘。这种方法有点“土”,更适合英语基础偏弱一些的学生使用。例如,“Wednesday的时候,我俩spotted她和她姐姐在safari park里go jogging。”一下子把Wednesday、spot、safari、jog这些孤立的单词串联在一起,大大增加了词汇复现的频率,有利于提高记忆效果。
② 短语及搭配、常用句型背诵方法
● 分类背诵法
类化记忆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固定搭配必须采用熟记法或者强记法,一旦发现易错点或易混淆的难点,就要进行适当的归类整理,从而有助于掌握。例如,介词很容易被用错,整理方式试举例一二。
例1. 含有at的部分短语
be good at, be angry at, be annoyed at, (take) aim at, laugh at, stare at, glare at, at first, at least, at large, at once, at present, at rest, at length, at times, …
例2. 间接宾语后移位置时,需要加适当的介词
试以介词to为例,归纳如下:
award sb. sth. = award sth. to sb.
bring sb. sth. = bring sth. to sb.
give sb. sth. = give sth. to sb.
hand sb. sth. = hand sth. to sb.
lend sb. sth. = lend sth. to sb.
mail sb. sth. = mail sth. to sb.
offer sb. sth. = offer sth. to sb.
…
● 关键词背诵法
受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有些短语和固定搭配逐渐形成并被沿用至今。如果能聚焦关键词,了解其背后相关的背景知识,突出背诵重点,对背诵将大有裨益。
以常见而固定的名词为例:my dish,我的菜,即“我中意的人或物”。bird,鸟儿;an early bird,早起的鸟儿,常指“早行动的人”。lucky dog,幸运儿,而不是“幸运狗”。a hard nut (to crack),nut本身是“坚果”,被hard修饰,意为“硬的坚果”,跟crack“打碎”连用,意为“难开的硬坚果”,引申为“难以对付”。worth one’s salt,关键词是salt。这里有个背景知识:在古罗马,盐很贵重,相当于薪水(salary)。了解了这个历史背景,就能更好地理解worth one’s salt = worth one’s salary,“对得起自己的钱包”自然就引申为“名副其实”了。
● 句型背诵法
我们提倡合并或者归纳背诵句型,即把相似的句型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背诵,如:
It was… before… 过了多久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