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
MAGA观察实录
《经济学人》2025年5月17日
特朗普是一位出色的交易大师吗?
特朗普正试图以空前密集的外交行动重塑美国对外关系及全球秩序。5月,他促成胡塞武装停火、印巴发表停火声明、中美暂停贸易摩擦,并重启美叙外交关系。特朗普擅长混合武力威慑与经济利诱,用“先施压后调停”的策略迫使对手回到谈判桌。
他的务实作风带来了短期收益。以色列与多个阿拉伯国家签署《亚伯拉罕协议》;北约成员国纷纷提高国防开支;自4月2日关税炸弹引爆以来,标普500指数不仅收复失地,更实现了超额回报。然而,这些成果多流于表面。中美贸易摩擦暂停仅限关税议题,胡塞停火细节模糊,伊朗问题的谈判范围也没有超过此前撕毁的奥巴马时代协议。1月加沙停火仅维持了58天,中美贸易摩擦暂停为期60天,美乌对俄的提议则是30天停火。
与此同时,特朗普笨拙的谈判手段正在埋下隐患。美国对巴基斯坦核威胁的妥协,可能刺激印度激进反击。经济市场因政策反复追加风险溢价,投资意愿受到抑制。航运业预计苏伊士运河的混乱局面仍将持续,全球贸易恢复正常仍遥遥无期。
更深远的问题在于美国信誉的损耗。美元持续疲软,折射出市场对美国信誉的疑虑。各国领导人虽在公开场合奉承特朗普,私下却都在为可能遭其背弃而未雨绸缪。随着各国识破美国虚张声势的本质,特朗普惯用的“先施压后调停”策略将日渐失效。即便部分交易能够达成,代价却是引发广泛而持久的不稳定局面。美国乃至整个世界需要的不仅是交易,而是可持续的秩序。
全球媒体概览
创造新世界
离开政治舞台,商业和技术的世界仍然在围绕创造、创新展开热议。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在5/6月合刊中认真探讨了“创造力”这个概念的现代演变。报道说,创造力一词直至19世纪末才出现,并在“二战”后被美国塑造为解决社会焦虑的文化符号。通过心理学研究和企业实践,创造力被量化并商业化,但其测试有效性存疑。
《创造力崇拜》一书的作者塞缪尔·富兰克林批判了硅谷爱用创造力包装自己,但一味将创新与实用性捆绑,那里充斥着技术解决方案主义和超级资本主义氛围。文章还质疑人工智能的“创造力”,认为其虽能生成新颖内容,但缺乏智慧与道德深度,呼吁关注技术的人文影响而非形式创新。
谈完理论再看些实践。《快公司》2025年春季刊作为创新特刊,评选了“2025年制造业最具创新力的公司”。名单里有不少不太硅谷的传统企业也在做着实用的创新,比如卡夫亨氏利用数字孪生技术与AI优化供应链,减少了40%浪费;Stratasys加速3D打印技术,应用于航天及汽车制造,让自己具备与老牌玩家匹敌的竞争力;HT材料科学推出添加剂Maxwell,将暖通空调效率提升20%。此外,Keychain以大数据匹配制造伙伴,Gelato搭建全球定制印刷平台,Dirtt引入创新的智能制造流程和项目管理工具革新模块化建筑。
这些创新推动制造业向高效、智能、可持续方向转型。
关于新世界的探讨,近期还有一个宗教议题无法绕开,那就是新教皇的诞生。5月26日的《时代》杂志介绍了新当选的教皇利奥十四世(首位美国籍教皇)将如何继承方济各遗志,倡导和平与社会正义。这位新一代的西方世界精神领袖出生于芝加哥,长居秘鲁,强调全球关怀而非民族主义。接下来利奥十四世将面临教会分裂、财政危机、性侵丑闻、气候变化等挑战,他需要平衡传统与现代,延续前任的改革议程。《时代》认为他必须应对右翼民族主义的兴起,在动荡中引领教会前行。
塞缪尔·富兰克林认为,神经末梢、激素、社会本能、道德、知识诚实—这些并非“创造力”的必要元素,但它们对于将美好的事物带到这个世界至关重要。当我们开始思考如何通过创新改变世界,或许我们应该回归一切的原点:想一想什么才是对这个世界来说美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