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古树焕新颜

作者: 苏晨 郝雪 张碧秀 王永亮

千百年古树焕新颜0
百塔寺内的这棵古银杏树高30余米,树围18米,冠盖如伞。(摄影:何喜庆)

2025年4月1日,陕西省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以下简称陕西铁检分院)的检察官再次来到位于秦岭北麓的终南山,向山下的百塔寺进发。

百塔寺在隋唐时期盛极一时,规模巨大,殿宇宏伟,历史上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到明代时,百塔寺逐渐衰败,如今只有一座大殿留存。然而,任岁月流转,寺内一棵古银杏树始终屹立不倒,还越发高大粗壮。如今,这棵古银杏树高30余米,树围18米,冠盖如伞,树荫几乎遮蔽整座寺庙。它如同活化石一般,见证了寺内千年间的风云变幻。

而检察官此行的目的,就是为这棵古银杏树再次“做体检”。原来,在一件公益诉讼案件办理期间,检察官发现,这棵古银杏树遭受了病虫害,一些枝干已被啃噬,需要专人为其治病、驱虫。在此次“回头看”过程中,检察官发现,目前古银杏树的病虫害已经清除,树木长势良好。

古树名木是十分重要的物种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因自然条件适宜、历史文化悠久,在陕西秦岭山脉上,生长着许多古树名木。“这些跨越千百年的绿荫承载着传统文化,记载着历史变迁,守护它们,就是守护我们的文化根脉。”陕西铁检分院的检察官如此告诉《方圆》记者。

从一片遭到破坏的古板栗树群开始

2021年,陕西铁检分院接到线索称,秦岭脚下的一片古板栗树群遭到了人为破坏。“有人反映,一些古板栗树上有铁丝缠绕,还有人在树洞里生火,把树洞都熏黑了。”据陕西铁检分院检察官介绍,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的这片古板栗林内,共有1万余株平均树龄达200年的古树。

接到此线索后,陕西铁检分院检察官前往古板栗林内进行调查。检察官发现,古板栗树群存在个别古树枯死、人为砍伐、病虫害等问题,一些古板栗树周围存在垃圾、树盘的土壤硬化,以及古板栗树群所在地即将新建停车场等。

通过此次调查,检察官意识到,西安市长安区内的古树名木数量众多,其他古树名木可能也存在类似问题。因此,陕西铁检分院对长安区内古树名木生长情况开展了一次全面的调查。检察官走访了秦岭终南山下的古观音禅寺、百塔寺及西安市长安区清水头村、泉子头村等地,查明1.2万余棵古树不同程度地存在病虫害、人为损害等问题。这些古树树龄在 200年到1700年之间。

经研判,陕西铁检分院认为此案中存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2021年8月,陕西铁检分院对此案立案调查。调查期间,陕西铁检分院多次前往古树名木所在地现场勘查情况,并邀请专家查看古树生长情况。

2021年9月,陕西铁检分院检察官邀请了陕西省植物学会理事长、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岳明教授以及陕西省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房丽君、王亚玲,共同沿着秦岭脚下的环山路,一处一处地给古树“看病”。

陕西铁检分院的检察官与专家一起查看西安王莽古柿树群。(拍摄:田斌栋)

第一站是古观音禅寺。古观音禅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距今约有1400年历史,是终南山千年古刹之一。这里有一棵与禅寺年龄相同的银杏树,据传此树由唐太宗李世民亲手栽种,已被国家列入古树名木保护名录。每年秋天,此树便身披“金甲”,落叶飘飘,满地金黄,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然而,专家经过查看发现,此树已经存在病虫害。此外,寺内还种有2棵千年侧柏,经专家查看,一棵侧柏已死亡,而另一棵侧柏也患上了红蜘蛛病。显然,对此侧柏的保护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之后,一行人来到了长安区清水头村。此处有一片平均树龄在120年以上的古柿树群,树群内有古柿树263棵。3位专家逐一对古柿树查看、诊断,发现多数已有病虫害,11棵树已经死亡,部分柿树的树干上有铁丝缠绕。最后,检察官与专家到达了位于秦岭脚下的鸭池口村,在此对古板栗树群进行了细致的查看。在走访调查中,检察官详细记录下了古树的病虫害等情况,专家们也针对古树保护状况出具了专业的评估意见。

除前往古树所在地现场勘查以外,2021年9月,陕西铁检分院的检察官还前往当地林业部门进行走访,并对古树的养护责任人进行询问。检察官查明,林业部门存在未与古树养护责任人签订日常养护协议,以及养护协议未约定不履行古树养护责任的违约条款等问题。

古树保护的“多方会诊”

2021年9月,通过新媒体搜索、无人机拍照和实地勘查等方式,陕西铁检分院查明,长安区内12624棵古树不同程度地存在病虫害、树干折断、树枝伏地、杂草丛生、长势衰弱等管护不到位等问题,相关行政机关存在古树保护不力的情况。

2021年9月10日,因古树保护专业性强,陕西铁检分院合并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公开听证会,对古树的保护开展了“多方会诊”。专家、听证员、相关行政机关人员、检察官参加会议,并充分发表意见。

会议上,陕西铁检分院检察官首先介绍了分布于秦岭北麓的大量古树存在枯死、病虫害、地面硬化、树干折断、长势衰弱及人为损毁等情形,亟须保护,相关行政机关负有监管保护职责。

随后,陕西省植物学会的3名专家与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1名专家围绕古树遭受天牛、小蠹等病虫害问题的原因、下一步应该采取何种保护、救治措施以及古树保护工作对秦岭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等问题,在听证会上进行了充分讨论。岳明教授作为专家代表发表意见:“本次评估的古树系林木资源的精华,建议有关部门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复壮等措施保护这批珍贵的古树,使这些‘历史的见证’与‘活着的文物’能够永续发挥其价值并惠及后世子孙。”

专家发表论证意见后,3名听证员分别向行政机关和专家进行了询问,专家的解答成为听证员休会讨论及最终发表听证意见的重要参考。同时,行政机关代表就古树日常管护情况和检察机关介入后其采取的各项措施进行了介绍,表示将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对存在问题的古树及时予以救治复壮,并探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最后,听证员根据本案案情和证据,结合古树是否在存管护不到位的情况,行政机关是否具有监管保护职责和如何采取措施切实保护秦岭北麓古树,以及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等发表了听证意见,充分肯定了本案中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监督的重要性、有效性和及时性。

2021年9月15日,陕西铁检分院以专家评估意见和听证员评议意见为重要办案参考,依法向长安区林业部门以及长安区政府送达了两份检察建议书。

陕西铁检分院建议长安区林业部门积极履行职责,对涉案古树枯死、病虫害、长势衰弱及遭受人为损毁等侵害秦岭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情形和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全面排查辖区秦岭保护区范围内古树名木保护情况,对有问题的古树名木登记造册,做到“一树一策,一病一策”,及时予以处理;增强古树监管保护意识,建立一套完整的古树名木保护制度,整体提升秦岭北麓长安区辖区古树的管护水平,以及对古树病虫害这一突出问题重点研究。

陕西铁检分院建议长安区政府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专项活动,林业、城管、市政、环境保护等相关主管部门协同联动,一是全面排查辖区秦岭保护区范围内古树名木保护情况,科学施策,二是落实每一株古树的养护责任人,并与其签订规范化的养护协议,对违反养护协议造成古树名木损毁的行为追究违约责任。三是对人为损毁古树的违法行为严格执法。健全古树保护财政保障支持体系,立足长安区范围内现有12856株古树的管护现状,通过多种方式为古树保护提供长效资金支持;设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基金,依法依规向社会募集资金用于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复壮;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宣传活动,提高社会知晓度和群众参与度。

古板栗树群恢复生机

长安区政府、长安区林业部门对检察建议积极回复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

收到建议后,长安区政府要求该区林业部门牵头、聘请市级专家制定整改技术标准,各街道办事处、公安分局、长安区财政局等各司其职,在全区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行动。

长安区林业部门对全区古树名木进行年度普查,建立问题台账,逐株核定古树名木养护责任书签订情况,针对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行动中梳理的18条共性问题及个性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向长安区政府及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申请增加预算,落实日常古树复壮、填洞、打药、支撑等费用;推进建立全区古树名木智慧化监测系统,通过公开二维码信息的方式加大古树保护力度;完善林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将全区古树名木纳入各级林长管辖,并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行“一林一警”制,完善涉林案件“行刑衔接”机制。长安区财政局将2022 年古树名木救治预算资金从5万元增加至10万元。

经过整改,2021 年 11月底,古板栗树群内的垃圾已经清理,停车场建设工程已经停工搬离,地面恢复成草地原状。古柿树群缠绕树干的铁丝大部分已经被拆除。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专家对古观音禅寺、百塔寺等处遭受病虫害的古树查明病因,加强救治。通过救治工作,这些千百年的古树已经摆脱病虫害等困扰,恢复了生机与活力。

据了解,陕西铁检分院在办理此案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技术,全面深入摸排了秦岭南北麓西安市、安康市范围内秦岭古树名木的保护现状,指导下级检察院办理同类案件。目前,陕西铁检分院、西安铁路运输检察院、安康铁路运输检察院(以下统称为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分别针对西安市长安区、临潼区、周至县、蓝田县,安康市汉滨区、紫阳县、石泉县、汉阴县、宁陕县、旬阳县等地的古树名木保护不力问题立案 10 件,发出检察建议11件,推动保护古树12959株。

2022年4月8日,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会同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局对西安秦岭区域多株古树及古树群现场开展了公益诉讼“回头看”活动。当天,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局工作人员对出现红蜘蛛危害的古树进行了无人机低毒农药喷洒防治,对古银杏存在的天牛危害迹象采用危害孔插噻嗪毒死蜱棉签施治。对于其他害虫,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局选取合适位置安装了太阳能杀虫灯进行诱杀。

2023年6月,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的检察官再次回访秦岭北麓长安区古板栗树群,这些平均树龄逾200年的古板栗树群已恢复生机,枝叶繁茂。

2024年11月,我国知名外交人士在其个人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条西安千年银杏树换“金装”的视频,并配文称,这是一个存在了1400年的奇迹,向海外网友宣传推介西安。而视频中的古树,就是在此公益诉讼案件中受到保护的古观音禅寺内的1400年古银杏树。目前,此棵古银杏树已经成了“网红古树”,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陕西铁检分院的检察官与专家查看古观音禅寺的千年古侧柏。(来源:受访者供图)

“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通过努力,保护了秦岭古树名木,千年古树焕新颜,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检察力量。2025年3月15日,我国首部《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守护好这片绿色记忆。”办理此案的陕西铁检分院检察官惠琳琳对《方圆》记者如此说道。

“办案中,我亲眼看到了许多古树名木,这些树木的确很美,而且带给我一种‘穿越感’,千百年古树见证了我们悠长的历史变迁,许多文人墨客也曾来到它面前驻足、吟诵,当我身在其中时,切身体会到了古今碰撞的独特美感和震撼。建议大家要从身边做起,发现有人对树木实施破坏行为,积极向林业部门反映情况,共同保护古树名木,保护自然与文化的双重遗产。”参与办理此案的陕西铁检分院检察官助理田斌栋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