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莫多2025”多国军演: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化新路径
作者: 王宇飞 陈扬2025年2月16日至22日,“科莫多2025”多国海军联合演习(MNEK 2025)在印尼巴厘岛附近海域举行,此次演习由印尼海军主办,主题为“和平与稳定的海上伙伴关系”,共有38个国家参与。演习聚焦海上非传统安全合作,旨在提升多国海军协同能力。作为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俄罗斯与美英等北约国家首次同时参加的多边军事活动,此次演习不仅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同时也在当前国际争端加剧的背景下探索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化新路径提供了参考。
演习基本情况
演习历史 “科莫多”系列军演是由印尼海军主办的聚焦非传统安全合作、旨在提升多国海军协同能力的大规模海上联合演习。2014年,首届军演——“科莫多2014”多边人道主义救援演习在印尼巴淡岛附近海域举行,包括中美俄在内的17个国家和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参加了此次演习,此后演习基本每两年一届定期举办。2016年,主题为“为和平而合作、为和平而准备”的第2届“科莫多”军演在印尼巴东举行,共有35个国家参与了此次演习,当时刚刚提出“全球海洋支点”战略的印尼时任总统佐科出席了开幕式。2018年,在印尼龙目岛举办的“科莫多2018”演习除了人道主义救援科目外,还重点演练了应对恐怖主义和武装海盗拦截等科目。2020年,“科莫多”军演因疫情暂停举办。2023年,恢复举办的第4届“科莫多”多边海上演习以“携手复苏 强势崛起”为主题,共有多达43个国家参演,是疫情后亚太地区首个参与国家最多的多边联合军演。
2025年2月16日,“科莫多2025”多国海军演习开幕式于巴厘省巴东的丹戎贝诺港隆重举行,印尼海军参谋长穆罕默德·阿里上将宣布演习开幕。此次第5届“科莫多”演习由印尼海军第2舰队水面作战群司令阿姆林准将担任演习指挥长,侧重海上自然灾害应对和人道主义援助以及海上非战争威胁的综合演练,强调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
参演各方情况 此次“科莫多2025”多国海军演习共有38个国家参与,东道主印尼派出了来自海军和海警部门的17艘各型舰船参演,中、美、俄、英、法等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和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等亚太地区国家也分别派出军舰参加了此次演习。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派出尖锐号多用途轻型护卫舰、俄联邦英雄阿尔达尔·齐坚扎波夫号守护级轻型护卫舰以及佩琴加号中型补给舰参演。美国海军则派出第7舰队杜威号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以及P-8A波塞冬反潜巡逻机参演。此外,还有柬埔寨、加拿大、伊拉克、意大利、新西兰、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和阿联酋等17个国家作为观察员参加了演习。
演习内容 演习正式阶段于2025年2月16日至22日在印尼巴厘岛附近海域举行。前期港口阶段活动主要集中在巴厘省首府登巴萨市,主要内容包括周边村镇道路修缮等工程公益项目和位于印尼海军瓦希丁·苏迪罗·胡索多博士号医疗船开展的社会医疗服务项目。此外,还在登巴萨举办了多国海军官兵城市游行和海洋保护等活动,来自不同国家的海军官兵与当地社区志愿者携手开展放生海龟和红树林植树活动,切实为当地生态保护贡献力量。
在海上阶段,各国海军在巴厘岛巴东海峡和北部海域,围绕模拟自然灾害场景下的人道主义联合救援等多个非战争军事行动展开演练。同时,演习期间还举行了由印尼海军主办的最大规模国际海上研讨会——第6届国际海事安全研讨会(IMSS)和“科莫多2025”多国海军海洋防务展。

东道主印尼与美俄的战略考量:非传统安全领域“最大公约数”
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局势,非传统安全合作成为各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无论是自然灾害、跨国犯罪还是公共卫生危机,都需要国际社会超越意识形态分歧,以务实态度展开合作。“科莫多2025”军演的最大亮点在于其鲜明的非对抗性,演习内容不仅涵盖医疗救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甚至包括清理海滩、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这种以“共同安全”为目标的合作模式,打破了传统军演的阵营化思维,为大国间积累战略互信提供了平台。
印尼 作为“不结盟”运动发起国,印尼“独立积极”的外交政策为军演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印尼政府深知自身在区域安全格局中的重要地位,通过组织此次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以及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等印太地区重要国家纷纷参与的“科莫多2025”多国海军联演,利用人道主义国际合作和中立外交政策优势淡化军事对抗色彩,不仅展示了其在区域安全合作中的领导力,还为自身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进一步强化了其区域影响力。
美国 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亲自参与“科莫多2025”军演,其本质则是通过参与多边合作机制巩固区域影响力,旨在强化与东南亚盟友及伙伴国家的安全互信,以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领导力塑造其“全球公共产品提供者”形象,避免印尼等关键地缘节点国家在中俄影响力扩大的背景下转向非西方阵营,体现了其印太战略的深化与地缘博弈的复杂性。此外,美军参演还展示了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进而提升其在国际事务中的道义话语权,通过聚焦人道主义救援、反恐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降低了与俄罗斯在传统安全议题上的直接对抗风险,从而为新一届特朗普政府在乌克兰危机谈判期间创造相对缓和的国际环境。
俄罗斯 在当前乌克兰危机持续、面临西方多重压力的情况下,参与此次“科莫多2025”军演是俄罗斯实施的“非对称再平衡”军事外交策略。早在2024年11月,俄罗斯便与印尼成功举行了“奥鲁达2024”首次海上联合军演,而此次派舰再赴印尼参与军演,不仅延续了既有合作框架,更是通过多国参与的全球性平台实现了其亚太地区军事外交活动的延续拓展。通过加强同印尼等亚太重要国家的军事合作,俄方既规避了欧洲方向的冲突对抗,又借助亚太国家的中立立场拓展战略回旋空间,向国际社会清晰且明确地传达出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合作网络依然稳固,俄罗斯依旧是亚太地区乃至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非传统安全合作:大国间的“安全阀”与隐患
近年来,通过斡旋乌克兰危机、深化多边合作、加入金砖国家等外交行动,印尼一直在努力塑造“全球南方领袖”形象,这种“不结盟”外交红利,使得印尼在大国博弈中占据了有利位置。然而,印尼的平衡战略也依赖大国间的脆弱默契。一旦大国间出现争端,现有基于大国默契所维系的区域均势极有可能被打破,进而触发区域权力结构的重新调整与组合。在这种情况下,印尼有可能难以继续维持其中立立场,被迫卷入大国博弈,成为各方角逐的焦点区域。
此次演习中,美俄、印巴等国家的共同参与体现了通过非传统安全合作减少对抗的意图。这种合作与博弈并存的态势,恰恰反映了当前国际体系中国际关系的复杂性与动态平衡。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军演正值乌克兰危机爆发3周年之际,俄罗斯与北约国家的“同台亮相”被视为“破冰信号”。俄方通过参演展示了其合作形象,而北约国家则在美国特朗普政府战略调整的影响下,试图通过非对抗性合作缓和与俄关系。尽管双方核心矛盾尚未解决,但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至少为紧张局势提供了缓冲空间。就在演习举行期间,2月18日,俄美在沙特利雅得举行了俄乌冲突后首次高级别直接对话,被国际社会视为俄美关系的“破冰”和“重启”。
然而,尽管“科莫多2025”演习通过多边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背后仍存在现实挑战。非传统安全合作虽为大国危机管理提供了沟通渠道,但其议题局限导致传统军事安全互信的深化与战略妥协的达成面临结构性障碍。在这种情况下若大国间缺乏实质性信任建设,短暂合作可能沦为新一轮对抗的铺垫。这些现实挑战表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虽能缓解短期紧张,但难以替代传统安全矛盾的政治解决。


非传统安全合作的未来路径启示
自2014年举办以来,“科莫多”系列军演通过十年五届的持续实践,已发展为亚太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多边海军联合演习之一。在机制层面,演习以每两年一届的固定周期举办,确立了包含指挥架构、训练标准与评估机制的制度性规范;在实践层面,形成了“港岸交流+海上演练+民事行动”的三维体系,将军事协同与灾害救援、文化互动深度融合。同时,参与国家的数量与构成也充分表明地区性强国的平衡外交能够有效整合多元安全协作,这种超越军事同盟的包容性模式,既呼应了“东盟中心性”原则和印尼“不结盟”外交政策,又通过机制(如民事工程和医疗援助项目)创新了非传统安全治理的实践路径。
在全球治理体系加速变革的背景下,“科莫多”系列军演这种以共同安全为导向的非传统安全合作范式,为破解传统安全困境提供了新思路,其制度化框架与协作体系的形成,为全球非传统安全合作提供了新的参考范式。未来,如何将演习成果转化为长效机制,推动非传统安全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将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课题。
责任编辑:马 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