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感中没有安全感,总怀疑男友骗我,如何自救

安安咨询:
我谈过两次恋爱,在每一段感情里都很担心被对方背叛。如今,我和现男友交往一年了,还是经常提心吊胆,没有安全感,觉得他和我在一起是因为没有遇到更好的女孩,一旦他遇上了就会和我分手。有时候他下班晚了,或者回我信息慢了,我就会怀疑他是在陪其他的女孩。于是不停地给他打电话,或是要求与他视频通话,一开始他还会耐心解释,说在开会或者忙工作,后来他就有些不耐烦,认为我不信任他。
我每天都在担心他不爱我了,他说我总是这样怀疑他,让他很累,可又不舍得和我分手,希望我能有所改变。我父母重男轻女,小时候爸爸还出轨过,妈妈总跟我强调男人都靠不住。我也希望自己不要总是疑神疑鬼,却克制不住。请问,我到底该怎么做才好呢?

徐文娇老师解答:
一个人在亲密关系中无法抑制地怀疑、不信任对方,源于内心深处的不安和恐惧。因此,人们开始依赖某些具象化的举动、可信赖的承诺或持续的互动,来抵消内在的焦虑和恐惧。
安安早期成长的过程中,家庭重男轻女的氛围重,父亲出轨,母亲经常向她灌输男人不可信的观念,让她对男性产生了较多负面认知,久而久之,内化为她潜意识的行为模式。
就自身而言,安安内心自卑,觉得自己不可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在关系中缺乏自我价值感,总担心自己会被更好的人取代,常常觉得“他和我在一起只是因为没有遇到更好的人”,很大程度上与其童年重男轻女的成长环境有关。
就客体而言,安安内心对男性信任感不足,并在男女亲密关系方面存在一些创伤性体验。她在童年时期看见了不可靠的、自私的、出轨的父亲和心碎的、痛苦不堪的、受伤的母亲。当她成年后进入亲密关系,童年的创伤性体验被激活,不安、恐惧不断浮现,并投射到男友身上,进而不断怀疑男友会像父亲一样出轨或爱上别人。而这种创伤性反应,既在表达安安早期的痛苦,也在表现安安渴望被修复——新客体(男友)做出不一样的反应,试图以强迫性预防、补偿,来修正旧客体(父亲)给她带来的伤痛。
她的反复求证行为(打电话、发视频、渴望爱的保证)可能是一种“强迫性行为”,明知不应该却控制不了内心的不安、恐惧,被伤害的幻想不断冒出,以至于需要通过全方位控制对方、通过不断确认对方的爱和忠诚来抑制内心的焦虑。
但这种投射,导致两人关系的紧张,也把对方钉在了“迫害者”的位置, 始终看不到真实的对方,也让对方感到有口难言、不被信任。
面对这种情况,安安若想避免双方陷入恶性循环的互动模式,真正从早期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中走出来,可以借助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探索早期创伤与当前焦虑的象征性联结。
其次,多觉察自己的创伤性反应。安安的反应,可能不仅仅是因为孩子对父亲出轨这件事产生的痛苦感和无力感,也可能与认同了母亲的创伤性体验有关——母亲因丈夫出轨产生的创伤性反应(如过度警觉、情绪崩溃、信任崩塌、自我解体等),这种巨大的创伤性体验,以一个小女孩的心智是无法应对和转化的。
再者,多觉察自己对男性复杂情感的深层次理解,父亲既是父亲,又是有正常欲望的人。
最后,唯有理解过去的创伤性体验如何影响现在,安安才能真正从“强迫性重复”走向创造性新生。通过探索早期的创伤性体验,增强自我觉察,理解现在的焦虑和不安源于过去的经历,而不是当下的现实,减少投射和强迫性重复行为,才能看到伴侣真实的模样。
穿越了创伤,形成新的认知与体验,建立安全型依恋模式,学习信任和良好的沟通方式,成长与变化便发生了。
责编/刘璐
E-mail:76864469@qq.com